一種升降機標準節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10:30:51 1
一種升降機標準節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升降機標準節,包括節架和齒條,所述節架由豎直平行設置的主架和與主架垂直焊接的副架組成,所述副架橫截面為長方形,長度為550mm~560mm,寬度為370mm~380mm;所述齒條固定安裝在副架上,與主架平行。所述主架為無縫鋼管柱和不等邊角鋼。所述副架由不等邊角鋼焊接而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截面尺寸比目前廣泛採用的升降機標準節減小44%,使升降機便於在狹小空間內安裝,特別適合在大型橋梁的橋墩內和建築物的井道內安裝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升降機標準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升降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標準節。
【背景技術】
[0002]施工升降機的安裝都要使用標準節,但是現有標準節的截面尺寸都比較大,在狹小空間中安裝升降機很不方便;特別是在大型橋梁的橋墩內和建築物的井道內使用標準節安裝升降機都很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升降機標準節,包括節架和齒條,所述節架由平行設置的豎直主架和與主架垂直焊接的副架組成,所述副架橫截面為長方形,長度為550mm~560mm,寬度為370mm~380mm ;所述齒條固定安裝在副架上,與主架平行。
[0004]所述主架包括第一主架和第二主架,所述第一主架平行設置在副架橫截面長邊的兩端,所述第一主架為無縫鋼管柱;所述第二主架與第一主架平行,設置在副架橫截面另一長邊的兩端,所述第二主架為不等邊角鋼。
[0005]所述副架由不等邊角鋼焊接而成。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截面尺寸比目前廣泛採用的升降機標準節減小44%,使升降機便於在狹小空間內安裝,特別適合在大型橋梁的橋墩內和建築物的井道內安裝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0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1、第一主架;2、副架;3、齒條;4、第二主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
[0012]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升降機標準節,包括節架和齒條3,節架由平行設置的豎直主架和與主架垂直焊接的副架2組成,副架2橫截面為長方形,長度為556_,寬度為375mm,該尺寸為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尺寸,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不限於該尺寸,在副架2橫截面長度為550mm~560mm,寬度為370mm~380mm的尺寸範圍內也能夠實施;齒條3固定安裝在副架2上,與主架I平行。主架包括第一主架I和第二主架4,第一主架I平行設置在副架2橫截面長邊的兩端,第一主架I為無縫鋼管柱;第二主架4與第一主架I平行,設置在副架2橫截面另一長邊的兩端,所述第二主架4為不等邊角鋼。副架2由不等邊角鋼焊接而成。本升降機標準節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截面尺寸比目前廣泛採用的升降機標準節減小44%,使升降機便於在狹小空間內安裝,特別適合在大型橋梁的橋墩內和建築物的井道內安裝使用;且使用無縫鋼管柱和不等邊角鋼作為焊接主架,使副架和齒條牢固固定在主架上;第二主架4使用不等邊角鋼包裹住副架2的拐角處,可使其焊接牢固。
[0013]在以上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上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同時任何熟悉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升降機標準節,其特徵在於:包括節架和齒條(3),所述節架由平行設置的豎直主架和與主架垂直焊接的副架(2)組成,所述副架(2)橫截面為長方形,長度為550mm~560mm,寬度為370mm~380mm ;所述齒條(3)固定安裝在副架(2)上,與主架(1)平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升降機標準節,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架包括第一主架(1)和第二主架(4),所述第一主架(1)平行設置在副架(2)橫截面長邊的兩端,所述第一主架(1)為無縫鋼管柱;所述第二主架(4)與第一主架(1)平行,設置在副架(2)橫截面另一長邊的兩端,所述第二主架(4)為不等邊角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升降機標準節,其特徵在於:所述副架(2)由不等邊角鋼焊接而成。
【文檔編號】B66B7/00GK204251130SQ201420608571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1日
【發明者】張啟華 申請人:重慶紅巖建設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