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多功能中耕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03:31:31 2
專利名稱:馬鈴薯多功能中耕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農業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馬鈴薯多功能中耕機。
背景技術:
馬鈴薯作物由於其產量高、營養全面、種植適應性強等特點,當前已將它 列為第四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發展很快。但由於其塊莖種植的特殊性,用種 量大,勞動強度大。迫使人們不得不採用機械種植,國外尤其是歐洲由於其生 產條件較好,基本不使用地膜,其播種機、中耕機的功能及性能都達到較好的 水平。我國馬鈴薯機械的研製起步較晚,功能和性能尚不完善,尤其是我國大 部分種植區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種植過程不得不採用抗旱措施,覆膜就是一 項,這對種植機和中耕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傳統的壟作中耕培土基本是靠人 工來完成,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且達不到標準。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對種植的馬鈴薯進行中耕、施肥、培土 的馬鈴薯多功能中耕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馬鈴薯多功能中耕機, 由機架、肥料箱、地輪、深松犁組成,所述機架底部固定連接有深松犁,所述 地輪通過輪軸與機架連接,所述深松犁與地輪之間的支架底部設有壟面地膜切 刀,所述地輪前端的機架底部通過連接杆連接有培土輪,所述機架末端的底部 設有刮土板,所述機架上部設有肥料箱,肥料箱底部設有排肥管,肥料箱與排 肥管的連接處設有施肥調節盤,該施肥調節盤通過鏈條與地輪的轉動軸連接。採用上述馬鈴薯多功能中耕機,由於其在機架上一體的設置有機架、肥料 箱、地輪、深松犁,因此,該設備機車牽引前進,便一次完成中耕、鋤草、破 膜、施肥、培土等工序,這樣大大降低了原有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該馬鈴薯多功能中耕機的機架3底部固定連接有深松犁8,所 述地輪6通過輪軸與機架3連接,所述深松犁8與地輪6之間的支架3底部設 有壟面地膜切刀7,所述地輪6前端的機架3底部通過連接杆連接有培土輪5, 所述機架3末端的底部設有刮土板4,所述機架3上部設有肥料箱1,肥料箱1 底部設有排肥管2,肥料箱1與排肥管2的連接處設有施肥調節盤9,該施肥調 節盤9通過鏈條與地輪6的轉動軸連接。
工作時,機架3隨機車牽引前進,深松犁8對壟溝進行深松,起到鬆土和 鋤草的作用;壟面地膜切刀7將地膜順壟中間切破,便於施肥和接受雨水;隨 著機車的牽引前進,地輪6的帶動鏈條傳動施肥調節盤9,肥箱1中的肥料經施 肥調節盤9和排肥管2將肥料施在壟面地膜切刀7切開的部位。同時,地輪6 在壟溝前進的過程中將壟溝松起的土塊壓碎;在機車的牽引前進下,培土輪5 將壟溝的土旋起摔在壟面,調節好的刮土板4將壟面所培的土刮平到要求的厚 度;這樣隨機車牽引前進,便一次完成中耕、鋤草、破膜、施肥、培土等工序。 當馬鈴薯生長到現蕾期,進行第二次培土,此時取掉刮土板4和壟面地膜切刀7, 調節兩側培土輪5的角度,使土培在馬鈴薯外側基部,防治馬鈴薯秧倒在壟溝。
權利要求1. 一種馬鈴薯多功能中耕機,由機架、肥料箱、地輪、深松犁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架(3)底部固定連接有深松犁(8),所述地輪(6)通過輪軸與機架(3)連接,所述深松犁(8)與地輪(6)之間的支架(3)底部設有壟面地膜切刀(7),所述地輪(6)前端的機架(3)底部通過連接杆連接有培土輪(5),所述機架(3)末端的底部設有刮土板(4),所述機架(3)上部設有肥料箱(1),肥料箱(1)底部設有排肥管(2),肥料箱(1)與排肥管(2)的連接處設有施肥調節盤(9),該施肥調節盤(9)通過鏈條與地輪(6)的轉動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馬鈴薯多功能中耕機,機架底部固定連接有深松犁,所述地輪通過輪軸與機架連接,所述深松犁與地輪之間的支架底部設有壟面地膜切刀,所述地輪前端的機架底部通過連接杆連接有培土輪,所述機架末端的底部設有刮土板,所述機架上部設有肥料箱,肥料箱底部設有排肥管,肥料箱與排肥管的連接處設有施肥調節盤,該施肥調節盤通過鏈條與地輪的轉動軸連接。採用上述馬鈴薯多功能中耕機,由於其在機架上一體的設置有機架、肥料箱、地輪、深松犁,因此,該設備機車牽引前進,便一次完成中耕、鋤草、破膜、施肥、培土等工序,這樣大大降低了原有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
文檔編號A01B49/04GK201256525SQ200820029
公開日2009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23日
發明者張俊蓮, 方子森, 沈寶雲, 蒂 王 申請人:沈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