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築埂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9:33:06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林機械,具體涉及一種築埂機。
背景技術:
水田築埂是水稻生產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傳統的人工築埂作業效率低,消耗大量勞動力,壘埂質量差,極易出現局部滲漏、塌陷的現象,直接影響水稻生產。隨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築埂機的出現解放了勞動力,能夠自動進行築埂,但是現有的築埂機使用兩個築埂犁將土層堆積到中間後經過鎮壓輥壓實的,築埂犁翻出的土塊較大,鎮壓後很難完全壓實,依然會出現局部滲漏、塌陷的現象,築埂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缺陷提供一種築埂機,結構合理,築埂既堅實又光滑,築埂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築埂機,包括機架主體、齒輪箱、旋耕軸、攏土罩、成形體,齒輪箱固定在機架主體的中部,齒輪箱的輸入軸與萬向節連接傳動,旋耕軸位於所述齒輪箱下方的機架主體上且與齒輪箱傳動連接,所述旋耕軸中線的兩側分別設有將土壤向中間運送的左、右撇刀,所述攏土罩固定在旋耕軸後方的機架主體上,所述成形體位於所述攏土罩的後方。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所述左、右撇刀包括一體成型的刀柄、刀身,刀柄上設有與旋耕軸連接的安裝孔,刀身的刀背呈直線,刀身的刀刃呈向下彎曲的圓弧線,所述左撇刀的刀身根部向左扭轉30°後連接在刀柄的下端,所述右撇刀的刀身根部向右扭轉30°後連接在刀柄的下端。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所述攏土罩包括兩片間隔設置的擋板,兩擋板)的尾部向中間聚攏呈倒八字形且關於旋耕軸的中線左右對稱。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所述成形體包括連為一體的左成形體、右成形體、上成形體,所述上成形體為水平設置的圓柱體,左、右成形體為圓臺體,所述左、右成形體的上檯面分別固連在上成形體的左右端面上且連接面相互重合,所述左、右成形體關於旋耕軸的中線左右對稱。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所述成形體的中心設有水平轉軸,所述齒輪箱內設有一根驅動所述轉軸轉動的輸出軸,所述輸出軸通過鏈條機構與所述轉軸傳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所述左、右成形體的母線與待築田埂的側邊線一致。
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左右撇刀能夠將土層打碎後向中間運送,通過碎土築埂,避免使用大土塊來築埂,碎土聚集在後方的攏土罩中,拖拉機勻速前進時攏土罩將所集土壤初次成形為浮埂,後方的成形體通過初次成形的浮埂時,又將浮埂進形強制聚攏並壓實,成形體的母線是仿形製作的,與待築田埂的側邊線是一致的,成形體高速旋轉時對築埂的外表面起到修光作用,這樣築出的埂既堅實又光滑,築埂質量高,不會出現滲漏塌陷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側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示意圖。
圖3為右撇刀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向示意圖。
圖5為左撇刀示意圖。
圖6為圖5的B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5、6所示的一種築埂機,包括機架主體1、齒輪箱2、旋耕軸3、攏土罩4、成形體5,齒輪箱2固定在機架主體1的中部,齒輪箱2的輸入軸與萬向節6連接傳動,萬向節與拖拉機的主軸相連即可輸送動力給齒輪箱。旋耕軸3位於所述齒輪箱2下方的機架主體1上且與齒輪箱2傳動連接,具體是通過齒輪箱伸出一根軸通過皮帶與旋耕軸連接傳動。旋耕軸3中線的兩側分別設有將土壤向中間運送的左、右撇刀7、8,攏土罩4固定在旋耕軸3後方的機架主體1上,成形體5位於所述攏土罩4的後方。左右撇刀能夠打碎土壤,碎土築埂顯然更為堅實。
本實施例中, 左、右撇刀7包括一體成型的刀柄9、刀身10,刀柄9上設有與旋耕軸3連接的安裝孔,刀身10的刀背呈直線,刀身10的刀刃呈向下彎曲的圓弧線,所述左撇刀7的刀身根部向左扭轉30°後連接在刀柄9的下端,所述右撇刀8的刀身根部向右扭轉30°後連接在刀柄9的下端。左撇刀將土層打碎後向右輸送,右撇刀將土層打碎後向左輸送,碎土集中在中部便於後續築埂。
攏土罩4包括兩片間隔設置的擋板11、12,兩擋板11、12的尾部向中間聚攏呈倒八字形且關於旋耕軸3的中線左右對稱,攏土罩將中間聚集的土壤初步成型成浮埂。
成形體5包括連為一體的左成形體13、右成形體14、上成形體15,上成形體15為水平設置的圓柱體,左、右成形體13、14為圓臺體,所述左、右成形體13、14的上檯面分別固連在上成形體15的左右端面上且連接面相互重合,左、右成形體13、14關於旋耕軸3的中線左右對稱。成形體5的中心設有水平轉軸16,所述齒輪箱2內設有一根驅動所述轉軸16轉動的輸出軸,所述輸出軸通過鏈條機構與所述轉軸16傳動連接。左、右成形體13、14的母線與待築田埂的側邊線一致,上成形體和左右成形體高速旋轉將田埂壓實修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