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敷治療袋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9:30:11 2
專利名稱:藥敷治療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通過皮膚滲透將藥物有效成分引入體內的藥敷治療袋。
頸、肩、腰、膝蓋部位疼痛,如頸椎病、肩周圍關節炎、腰肌勞損和膝關節炎等病症是發病率很高的常見病,至今無特效藥物,通常是用藥熨法、熱炙法和各類電理療儀器治療,有一定的療效,熱熨法和熱炙法的不足是操作麻煩,熱源不恆定,治療時間短,療效緩慢,用各類電理療儀器治療,儀器造價高,只適用於醫院,不能在家庭中使用,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為使患者治療方便,並且患者本人能夠獨立操作使用,近年來有不少發明者又推出了各類熱敷治療袋,如專利號為92220101的「一種四肢醫療保健活動藥敷袋」,專利號為93229962的「寒痛寶熱敷袋」和專利號為89207621的「電熱藥敷理療——醫療暖帶」等,這些熱敷藥袋,由於其形狀單一,而患者的頸、肩、腰、膝蓋等患病部位的體形又大不相同,針對性差,因而在使用過程中,熱敷藥袋與患病部位的直接接觸的面積小或存有間隙,導致藥物的有效成分向空間揮發的量增大,通過皮膚滲透到患病部位的量大為減少,其結果是藥物資源不能充分利用,治療效果頗受影響,療效不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與患者患病部位的皮膚大面積緊密接觸的藥敷治療袋。
這種藥敷治療袋,包括帶有熱源的袋體,袋體上固定有從左右兩端外伸的緊固帶,袋體的內表面固定有上端敞口的貯藥袋,其結構特點是袋體的形狀與人體患病部位的體形相對應。
上述的藥敷治療袋的袋體的形狀,呈翼形,適用於頸部,或呈甲殼形,適用於肩部,或呈蝶形,適用於膝部,或呈四個邊角為圓弧的長方形,適用於腰部。對於袋體呈四個邊角為圓弧形的熱敷藥袋,在左右兩端的緊固帶的外端各固定一扣墊,在其中的一塊扣墊上設有子母扣的子件,在另外的一塊扣墊上設有子母扣的母件。
使用時,將根據不同的病症對應選取的配方中的各類中草藥研磨成粉末,裝入藥袋,此項步驟由醫生預先裝好,患者只需將藥袋放入貯藥袋內即可,然後將藥敷治療袋圍在患病部位的皮膚上,並由緊固帶固定,再接通電源。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藥敷治療袋,由於袋體的形狀是依據人體的患病部位的體形設計的,針對性強,使用過程中裝有藥袋的貯藥袋與患病部位的皮膚能很好地保持大面積緊密接觸,藥物中的有效成分通過皮膚滲透到病發處,藥物的有效成分向空間揮發的數量大為減少,一方面提高了療效,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藥物資源。
附圖示出了這種藥敷治療袋的實施例,其中
圖1是用於頸部的藥敷治療袋的主視圖,圖2是
圖1的後視圖,圖3是用於肩部的藥敷治療袋的主視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用於膝部的藥敷治療袋的主視圖,圖6是圖5的俯視圖,圖7是用於腰部的藥敷治療袋的主視圖,圖8是圖7的後視圖。
在本實施例中,藥敷治療袋包括帶有熱源的袋體1,袋體1上固定有從左右兩端外伸的緊固帶2,袋體1的內表面上固定有上端敞口的貯藥袋3。其中袋體1,在
圖1和圖2中呈翼形,並去掉了緊固帶2,用設置在袋體1左右兩端部位的子母扣代替,標號8為子母扣的子件,標號9為子母扣的母件。在圖3和圖4中,袋體1呈甲殼形。在圖5和圖6中,袋體1呈蝶形。在圖7和圖8中,袋體1呈四個邊角為圓弧的長方形,並在左右兩端的緊固帶2的外端各固定一扣墊4或5,在其中的一塊扣墊4上設有子母扣的子件6,在另外一塊扣墊5上設有子母扣的母件7。
本實施例中,為進一步提高療效,還可以在袋體內裝有永磁體。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藥敷治療袋,也可用於人體其他的患病部位,如背部,只要袋體的形狀相對應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藥敷治療袋,包括帶有熱源的袋體(1),袋體(1)上固定有從左右兩端外伸的緊固帶(2),袋體(1)的內表面上固定有上端敞口的貯藥袋(3),其特徵是袋體(1)的形狀與人體患病部位的體形相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敷治療袋,其特徵是袋體(1)的形狀呈翼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敷治療袋,其特徵是袋體(1)的形狀呈甲殼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敷治療袋,其特徵是袋體(1)的形狀呈蝶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敷治療袋,其特徵是袋體(1)的形狀呈四個邊角為圓弧的長方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豎述的藥敷治療袋,其特徵是在左右兩端的緊固帶(2)的外端各固定一扣墊(4、5),在其中的一塊扣墊(4)上設有子母扣的子件(6),在另外一塊扣件(5)上設有子母扣的母件(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通過皮膚滲透將藥物有效成分引入體內的藥敷治療袋,它包括帶有熱源的袋體,袋體上固定有左右兩端外伸的緊固帶,袋體的內表面上固定有貯藥袋,其特點在於袋體的形狀與人體患病部位體形相對應。這種藥敷治療袋,在使用過程中能與患病部位的皮膚大面積緊密接觸,充分利用藥物資源,提高療效。
文檔編號A61M37/00GK2483026SQ0123713
公開日2002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24日
發明者臺新鉑, 臺春鉑, 臺樹坤 申請人:臺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