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減壓過濾器的製造方法
2023-12-05 16:58:06 1
實驗室減壓過濾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實驗【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實驗室簡易乾燥箱。常規乾燥箱使用時將待乾燥物放入箱內,加熱後水變成蒸汽而達到乾燥的目的。箱體一般密封,乾燥時水汽不能排出,箱內水蒸汽的分壓不斷增加,乾燥速度慢,如果只是烘乾水分時顯得大材小用。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簡易乾燥箱。其特徵在於箱體側面底部設有進氣口,頂部設有出氣口和擋板,正面設有箱門,箱體內底部設有加熱裝置,中間設多層置物架,每層置物架設有兩塊設多排小孔的隔板。其優點是乾燥過程中經加熱的熱空氣自動上升,經過待乾燥物周圍,加熱待乾燥物並帶走揮發出來的水蒸汽,由頂部排氣口排出。依靠熱空氣自然上升,不需動力裝置,乾燥物周圍水蒸汽分壓小,乾燥速度快。
【專利說明】實驗室減壓過濾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學實驗中的減壓過濾,屬於實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減壓過濾器。
【背景技術】
[0002]減壓過濾是化學實驗中分離固體和液體的常用方法,目前減壓過濾操作需要儀器有布式漏鬥、抽濾瓶和真空泵,利用真空泵的抽空作用,不斷將抽濾瓶內的空氣帶走,使布式漏鬥內與液面外造成壓力差,而達到過濾的目的。抽濾瓶為玻璃製品,布式漏鬥為瓷材料,新購的布式漏鬥需要套上橡皮圈後才能使用,抽濾瓶通過耐壓膠管與真空泵連接。實驗前需要清洗抽濾瓶,減壓過濾時,濾液先被過濾到抽濾瓶中,待過濾完成後,再將抽濾瓶中的濾液轉移至其它容器內。為了減少濾液的損失,需要洗滌抽濾瓶,將洗液與濾液合併。這種減壓過濾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0003]1.洗滌抽濾瓶,轉移濾液,操作步驟較多,操作需時間長;
[0004]2.過濾後濾液需要轉移,濾液易損失;
[0005]3.多次洗滌抽濾瓶時要用水,浪費實驗用水;
[0006]4.在減壓過濾的樣品量比較小時,不易操作;
[0007]5.每次過濾都需要重新連接抽濾瓶。
【發明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新型實驗室減壓過濾器,以改進目前過濾操作。本實用新型將真空泵和抽濾裝置整合在一起,接收濾液的容器放於裝置內部,普通漏鬥和布式漏鬥都可以進行減壓過濾。
[0009]其特徵在於由前後兩個箱體組成,前面箱體正面設有門,門能夠與箱體密封,箱體內左右兩側設有多個支架,支架上有隔板I塊,箱體頂部設有圓孔,圓孔與膠塞連接。後面箱體底部設有水箱,中間設有電動機和水泵,頂部設有壓力控制裝置,側面設有壓力表、壓力調節和電源開關。
[0010]本實用新型減壓過濾器的優點
[0011]1.打破只能用布式漏鬥過濾的限制,箱體上部的膠塞中間設計成喇叭口形狀,可以與普通漏鬥和布式漏鬥緊密接觸,過濾時可以選擇普通漏鬥或布式漏鬥,漏鬥上不需要各自裝配膠塞。
[0012]2.不需要抽濾瓶,打破傳統的只能用抽濾瓶接收濾液的限制,箱體內左右兩側設有支架和隔板,可適用各種高度不同的濾液接收容器,如容量瓶、燒杯、試濟瓶或其它容器,省去傳統過濾前後清洗操作,簡化了操作,節省時間,節約用水。
[0013]3.減壓過程中不用重新連接膠管,將接受濾液的容器放於過濾器內部,不用轉移濾液,簡化操作,不產生損失,提高了實驗準確度。設有壓力控制和選擇裝置,可選擇不同的壓力進行過濾。【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實驗室減壓過濾器主視圖
[0015]I 箱體
[0016]2 合頁
[0017]3漏鬥接口
[0018]4電源開關
[0019]5壓力調節開關
[0020]6壓力表
[0021]7連接膠塞
[0022]8 門
[0023]9 把手
[0024]圖2為實驗室減壓過濾器剖視圖
[0025]10 水箱
[0026]11減壓泵
[0027]12 接管
[0028]13 電動機
[0029]14壓力控制器
[0030]15 支架
[0031]16 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32]操作步驟如下:
[0033]I打開箱門(8),根據接收濾液容器的高度,將隔板(16)放到適當的支架(15)上,將所要接收濾液的容器放在隔板(16)上,使容器中心與漏鬥接口(3)重合,關閉箱門(8);
[0034]2將連接膠塞(7)插入漏鬥接口(3)內,選擇合適的漏鬥放好濾紙,連接膠塞(7);
[0035]3調節壓力調節開關(5),打開電源開關(4),即開始抽濾;
【權利要求】
1.一種實驗室減壓過濾器,其特徵在於:由前後兩個箱體組成,前面箱體正面設有門,門能夠與箱體密封,箱體內左右兩側設有多個支架,支架上有隔板I塊,箱體頂部設有圓孔,圓孔用於與膠塞連接,後面箱體底部設有水箱,中間設有電動機和水泵,頂部設有壓力控制裝置,側面設有壓力表、壓力調節開關和電源開關。
【文檔編號】B01D29/085GK203425576SQ20132027724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11日
【發明者】韋學豐, 鄧年方 申請人:賀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