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芯布電纜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9:27:37 2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芯布電纜。
背景技術:
電線電纜是指用於電力、通信及相關傳輸用途的材料。「電線」和「電纜」並沒有嚴格的界限。通常將芯數少、產品直徑小、結構簡單的產品稱為電線,沒有絕緣的稱為裸電線,其他的稱為電纜;導體截面積較大的(大於6平方毫米)稱為大電線,較小的(小於或等於6平方毫米)稱為小電線,絕緣電線又稱為布電線。電線電纜主要包括裸線、電磁線及電機電器用絕緣電線、電力電纜、通信電纜與光纜。
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電纜在使用中容易受潮,在受潮之後容易漏電導致受傷,不能及時的進行對電纜內部乾燥,而且纏繞的雜亂無章不容易整理。
因此,發明一種鋼芯布電纜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芯布電纜,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容易受潮漏電、不防水和雜亂無章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鋼芯布電纜,包括電纜本體、聚氨酯防水層、矽膠乾燥劑、防火封堵層、電纜保護層、主鋼芯、感應開關、副鋼芯、電纜、水分檢測儀、顯示屏、警示燈、緊固螺母、電纜線分散加緊塊和旋緊頭,所述電纜本體外側設置一層聚氨酯防水層;所述聚氨酯防水層內側固定矽膠乾燥劑;所述矽膠乾燥劑上設置感應開關;所述矽膠乾燥劑與防火封堵層固定連接;所述防火封堵層內側與電纜保護層固定連接;所述電纜保護層內包裹電纜;所述電纜內部設置副鋼芯;所述電纜本體內部設置主鋼芯;所述電纜本體內部設置水分檢測儀;所述水分檢測儀與感應開關電性連接;所述電纜本體表面設置顯示屏;所述顯示屏上設置警示燈;所述警示燈與水分檢測儀電性連接;所述電纜本體端部設置緊固螺母;所述緊固螺母右端與電纜線分散加緊塊固定連接;所述電纜線分散加緊塊與旋緊頭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電纜本體內部設置有五根電纜。
進一步,所述電纜本體內設置有五根副鋼芯和一根主鋼芯。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鋼芯布電纜,在電纜的最內層設置電纜保護層,可以保護電纜的性能,在電纜保護層外一側設置防火封堵層4,在電纜短路導致燃燒的時候可以阻燃,並且設置有水分檢測儀可以檢測電纜裡的受潮程度,並通過感應開關開啟矽膠乾燥劑進行乾燥,在電纜表面設置顯示屏還可以顯示水分檢測儀檢測的水分的含量,在最外層設置聚氨酯防水層,可以保護電纜防止進水,在電纜內部設置有鋼芯可以防止電纜纏繞的雜亂無章,並且在電纜端部設置有與設備連接部分,便於連接和緊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纜本體;2-聚氨酯防水層;3-矽膠乾燥劑;4-防火封堵層;5-電纜保護層;6-主鋼芯;7-感應開關;8-電纜;9-水分檢測儀;10-顯示屏;11-警示燈;12-緊固螺母;13-電纜線分散加緊塊;14-旋緊頭;15-副鋼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鋼芯布電纜,包括電纜本體1、聚氨酯防水層2、矽膠乾燥劑3、防火封堵層4、電纜保護層5、主鋼芯6、感應開關7、副鋼芯15、電纜8、水分檢測儀9、顯示屏10、警示燈11、緊固螺母12、電纜線分散加緊塊13和旋緊頭14,所述電纜本體1外側設置一層聚氨酯防水層2;所述聚氨酯防水層2內側固定矽膠乾燥劑3;所述矽膠乾燥劑3上設置感應開關7;所述矽膠乾燥劑3與防火封堵層4固定連接;所述防火封堵層4內側與電纜保護層5固定連接;所述電纜保護層5內包裹電纜8;所述電纜8內部設置副鋼芯15;所述電纜本體1內部設置主鋼芯6;所述電纜本體1內部設置水分檢測儀9;所述水分檢測儀9與感應開關7電性連接;所述電纜本體1表面設置顯示屏10;所述顯示屏10上設置警示燈11;所述警示燈11與水分檢測儀9電性連接;所述電纜本體1端部設置緊固螺母12;所述緊固螺母12右端與電纜線分散加緊塊13固定連接;所述電纜線分散加緊塊13與旋緊頭14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電纜本體1內部設置有五根電纜8。
進一步,所述電纜本體1內設置有五根副鋼芯15和一根主鋼芯6。
工作原理:該鋼芯布電纜,在電纜的最內層設置電纜保護層5,可以保護電纜的性能,在電纜保護層5外一側設置防火封堵層4,在電纜短路導致燃燒的時候可以阻燃,並且設置有水分檢測儀9可以檢測電纜裡的受潮程度,並通過感應開關7開啟矽膠乾燥劑3進行乾燥,在電纜表面設置顯示屏10還可以顯示水分檢測儀9檢測的水分的含量,在最外層設置聚氨酯防水層2,可以保護電纜防止進水,在電纜內部設置有鋼芯可以防止電纜纏繞的雜亂無章,並且在電纜端部設置有與設備連接部分,便於連接和緊固。
最後應說明的是: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