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卷繩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5:26:46 2
專利名稱:電車卷繩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製造類,具體是電車巻繩器。
背景技術:
目前廣泛使用的無軌電車的巻繩器由於沒有保護措施,當行駛過程中集 電器觸頭脫離電線時,集電器十分容易甩擺,從而造成安全隱患;由於導線 過長又無纏繞控制,纏繞巻子與導線之間纏繞時容易出現導線滑脫出巻子的 現象,造成行車故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更合理、使用更加方便的具有安全保 護措施的電車巻繩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一種電車巻繩器,包括巻子、導線、盤簧、中間軸,其特徵在於盤簧 包括應急盤簧及控制盤簧,分別在巻子的兩端,控制盤簧直接連接在巻子一 端,應急盤簧與巻子另一端之間有棘輪,棘輪上方有傳感器,傳感器連接著 電控箱,電控箱連接了氣缸及棘齒,棘齒與棘輪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巻繩器安裝在電車的後部,纏繞在巻子上的導線一端與集 電器配合,集電器觸頭套裝在高壓線上。
本實用新型的應急盤簧用於在集電器觸頭和高壓線滑脫時,緊急收回集 電器,控制盤簧用於在正常行駛過程中使導線處於崩緊狀態。通過應急盤簧 很好的控制巻子與導線之間的滑脫現象,保證當集電器脫離電線時及時收 回,不會發生甩擺,從而保證行車安全。
圖l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電車正常行駛狀態下的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在電車應急狀態下的原理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汽車巻繩器的中間軸調節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1所示, 一種電車巻繩器,包括巻子2、導線4、盤簧、中間軸6, 其特徵在於盤簧包括應急盤簧9及控制盤簧3,分別在巻子2的兩端,控 制盤簧3直接連接在巻子2 —端,應急盤簧9與巻子2另一端之間有棘輪14, 棘輪14上方有傳感器11,傳感器11連接著電控箱10,電控箱10連接了氣 缸7及棘齒8,棘齒8與棘輪 14配合。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電車巻繩器l放置於汽車的後部,當汽車在正 常行駛時,巻繩器可以根據路面的狀況自動調節,始終使導線4處在拉緊的 狀態,集電器觸頭12套裝在高壓線5上。此時巻子2、中間軸6和控制盤簧 3聯動,控制盤簧的作用是使導線4處於崩緊狀態。
當遇到意外情況,巻繩器1進入應急狀態,如圖3所示,巻子應急過程 為巻子2滾動速度超過正常的變動範圍,傳感器11感應到此情況並向電 控箱10發出提示,電控箱10控制氣缸7使棘輪14和棘齒8分開,巻子2 和應急盤簧9聯動,巻子2在應急盤簧9的作用下將導線4快速回收,集電 器13就被快速回收了。
本實用新型的中間軸軸向位置有五檔,分別對應巻繩器五種不同的狀 態,即正常行駛、集電器的打開、關閉和調整應急盤簧、調整控制盤簧。
如圖4、 5所示,本實用新型中間軸帶有一手動調節把手16,手動調節 把手16有推桿15,氣缸7帶有氣缸按鈕17。通過手動調節把手16的旋轉, 可以得到巻繩器1的所需要的五種不同的狀態,它們分別是(I )巻子2、中間軸6、控制盤簧3聯動,用於正常行駛狀態;(II)中間軸6、控制盤簧 3聯動,用於調整應急盤簧9的欲緊力;(III)中間軸6空轉,用於集電器 13的打開;(IV)巻子2、中間軸6聯動,用於手動回收集電器13聯動;(V)
中間軸6、應急盤簧9聯動,用於調整應急盤簧的欲緊力。巻繩器手動進入 應急狀態時,首先先向裡再向下推動推桿15,這是為了是棘輪14與巻子2 可以聯動,然後推動氣缸按鈕17,巻子2在應急盤簧9的作用下,就可以將 集電器快速回收。
權利要求1、一種電車卷繩器,包括卷子(2)、導線(4)、盤簧、中間軸(6),其特徵在於盤簧包括應急盤簧(9)及控制盤簧(3),分別在卷子(2)的兩端,控制盤簧(3)直接連接在卷子(2)一端,應急盤簧(9)與卷子(2)另一端之間有棘輪(14),棘輪(14)上方有傳感器(11),傳感器(11)連接著電控箱(10),電控箱(10)連接了氣缸(7)及棘齒(8),棘齒(8)與棘輪(14)配合。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車巻繩器,其特徵在於中間軸(6)軸 向位置有五檔,分別對應巻繩器五種不同的狀態。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車巻繩器,其特徵在於中間軸(6) 帶有一手動調節把手(16),手動調節把手(16)有推桿(15),氣缸帶有 氣缸按鈕(1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製造類,具體是一種電車卷繩器,包括卷子、導線、盤簧、中間軸,其特徵在於盤簧包括應急盤簧及控制盤簧,分別在卷子的兩端,控制盤簧直接連接在卷子一端,應急盤簧與卷子另一端之間有棘輪,棘輪上方有傳感器,傳感器連接著電控箱,電控箱連接了氣缸及棘齒,棘齒與棘輪配合。本實用新型的應急盤簧用於在集電器觸頭和高壓線滑脫時,緊急收回集電器,控制盤簧用於在正常行駛過程中使導線處於崩緊狀態。通過應急盤簧很好的控制卷子與導線之間的滑脫現象,保證當集電器脫離電線時及時收回,不會發生甩擺,從而保證行車安全。
文檔編號H02G11/00GK201146362SQ20082008312
公開日2008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29日
發明者卡爾亨茨·大衛 申請人: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