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耦合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5:04:01
專利名稱:一種電耦合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的電耦合器領域,更具體的說是一種可以多角度固定耦合的電耦合器。
技術背景現有的家用分體式電器所採用的電耦合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不可以轉動的插接式連接,這種結構電氣安全性較高,不過要求電器以特定的角度來耦合,造成了使用上的不方便。另一種結構是可以360度旋轉的電耦合結構,如英國strix生產的分體式熱水壺的電耦合器,隨意角度配合的耦合方式方便了電器的使用,不過由於旋轉造成電連接片的磨損降低了電器的電氣安全性能,縮短了電器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多角度耦合且不能轉動的電耦合器。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是在現有360度耦合的電耦合器上設置固定件,當電器耦合時固定件能夠固定兩個耦合件,使其不能相對轉動,從而同時滿足使用上的方便性和電氣安全性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其發明目的。
本實用新型結構上主要包括陽耦合件和陰耦合件兩部分,跟現有電耦合結構一樣在陰、陽耦合件上分別裝有電連接片,通過陰、陽耦合件之間的配合來實現各個電連接片的連接。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的360度耦合的電耦合其上進行改進,陰、陽耦合件為圓形,陽耦合件設有內外嵌套的內耦合柱和外耦合柱,陰耦合件設有內外嵌套的內耦合圈和外耦合圈,所述內耦合柱外側與內耦合圈內側相配合,外耦合柱外側與外耦合圈內側相配合,且在陽耦合件與陰耦合件之間設有定位裝置。當陰、陽耦合件配合之後,定位裝置可以固定陰、陽耦合件,防止耦合件之間相對旋轉。所以本實用新型在陰、陽耦合件配合的時候可以從多個角度耦合,提高了使用的簡易性,配合之後陰、陽耦合件通過定位裝置固定,之間不可以相對轉動,減少了電連接片之間的磨損,保證了電氣連接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裝置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為簡化整體結構可以由設於陽耦合件和陰耦合件上相互配合的凸塊與凹槽或凹槽與凸塊構成。
凸塊與凹槽設置的位置可以有以下5種形式陽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凸塊均勻排列於內耦合柱外側,陰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凹槽均勻排列於內耦合圈內側。
陽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凸塊均勻排列於外耦合柱內側,陰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凹槽均勻排列於內耦合圈外側。
陽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凸塊均勻排列於外耦合柱外側,陰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凹槽均勻排列於外耦合圈內側。
陽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凸塊均勻排列於內耦合柱或外耦合柱頂部,陰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凹槽均勻排列於陰耦合件頂板。
陽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凸塊均勻排列於外耦合柱外側底板,陰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凹槽均勻排列於外耦合圈底板。
相對於上述幾種結構也可以將凹槽設置於陽耦合件上,相應的將凸塊設置於陰耦合件上。所述凹槽與凸塊不一定要數量相等,可以是凹槽多於凸塊或凸塊多於凹槽,但是凸塊與凹槽之間的位置要相對應,以便耦合件之間可以多角度對接。為了提高結構的穩定性,最佳的方案是凹槽與凸塊的數量相等,這樣耦合件之間可以緊密配合,提高整體的結構性。可以根據具體的配合的角度的多少來設置凹槽或凸塊的數量,如設有12個凹槽或凸塊則為每30度為一個配合角度,設有36個凹槽或凸塊則為每10度為一個配合角度。
為了提高耦合件之間對接的簡易性,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在耦合件上設置有相對應的等腰三角形或楔形的定位塊來實現固定功能,採用三角形或楔形的定位塊可以使得耦合件在對接的時候定位塊之間比較容易嚙合,進一步提高使用的簡易性。
定位塊設置的位置主要有以下3種形式陽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等腰三角形的上定位塊均勻排列於內耦合柱外側,陰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方向與上定位塊相對的等腰三角形的下定位塊均勻排列於內耦合圈內側。
陽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等腰三角形的上定位塊均勻排列於外耦合柱內側,陰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方向與上定位塊相對的等腰三角形的下定位塊均勻排列於內耦合圈內側或外側。
陽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等腰三角形的上定位塊均勻排列於外耦合柱外側,陰耦合件設有1至100個方向與上定位塊相對的等腰三角形的下定位塊均勻排列於外耦合圈內側。
所述下定位塊與上定位塊不一定要數量相等,可以是下定位塊多於上定位塊或上定位塊多於下定位塊,但是下定位塊與上定位塊之間的位置要相對應,以便耦合件之間可以多角度對接。為了提高結構的穩定性,最佳的方案是下定位塊與上定位塊的數量相等,這樣耦合件之間可以緊密嚙合,提高整體的結構性。可以根據具體的配合的角度的多少來設置下定位塊或上定位塊的數量,如設有12個下定位塊或上定位塊則為每30度為一個嚙合角度,設有36個下定位塊或上定位塊則為每10度為一個嚙合角度。
為了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耦合件之間配合的簡易性,將所述上定位塊和下定位塊的頂點製作成圓角過渡的形式,這樣上定位塊和下定位塊在嚙合的時候可以平滑過渡。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1.電耦合器的陽耦合件與陰耦合件之間設有定位裝置,可以有效防止電耦合器耦合之後耦合件之間的相對運動,從而提高了電氣安全性;2.電耦合件之間的摩擦減少,減低了機械磨損,延長了耦合器的使用壽命;3.通過均勻凹槽與凸塊配合的結構可以使得電耦合件之間可以從多個角度耦合;4.將凹槽與凸塊配合的結構做成相間的三角形定位塊結構,使得電耦合件之間更容易耦合;5.將三角形定位塊的頂點製作成圓角過渡的結構可以減少耦合過程中,定位塊之間的碰撞;6.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而且使用簡易。
圖1為本實用新型耦合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中心剖視圖;圖3為圖1的陽耦合件和陰耦合件的分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結合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包括陽耦合件1和陰耦合件2,陽耦合件1設有內外嵌套的內耦合柱11和外耦合柱12,陰耦合件2設有內外嵌套的內耦合圈21和外耦合圈22,所述內耦合柱11外側與內耦合圈21內側相配合,外耦合柱11外側與外耦合圈21內側相配合,其特徵是在陽耦合件1與陰耦合件2之間設有定位裝置。所述的定位裝置是在陽耦合件1上設有9個等腰三角形的上定位塊13均勻排列於外耦合柱12內側,陰耦合件2設有9個方向與上定位塊13相對的等腰三角形的下定位塊14均勻排列於內耦合圈21外側。上定位塊13和下定位塊14分別將陽耦合件1和陰耦合件2分割成10個耦合的角度,每個角度為36度。使用時將上定位塊13安裝在電熱水壺的底部,下定位塊14安裝在電熱水壺的底座的上部,電熱水壺通過陽耦合件1和陰耦合件2的耦合與底座電聯接。上定位塊13和下定位塊14的頂點為圓角過渡,如圖中15、16所示的位置,圓角過渡的頂角使得陽耦合件1和陰耦合件2更容易配合,縮小了耦合間隔的角度,使用更為方便。所以使用者可以不用選擇方向的將熱水壺置於底座上,並且不用擔心電耦合件之間的相對滑動造成的安全事故。
權利要求1.一種電耦合器,包括陽耦合件(1)和陰耦合件(2),陽耦合件(1)設有內外嵌套的內耦合柱(11)和外耦合柱(12),陰耦合件(2)設有內外嵌套的內耦合圈(21)和外耦合圈(22),所述內耦合柱(11)外側與內耦合圈(21)內側相配合,外耦合柱(11)外側與外耦合圈(21)內側相配合,其特徵是在陽耦合件(1)與陰耦合件(2)之間設有定位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耦合器,其特徵是所述定位裝置由設於陽耦合件(1)和陰耦合件(2)上相互配合的凸塊與凹槽或凹槽與凸塊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耦合器,其特徵是陽耦合件(1)設有1至100個凸塊均勻排列於內耦合柱(11)外側或外耦合柱(12)內側,陰耦合件(2)設有1至100個凹槽均勻排列於內耦合圈(21)內側或外側。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耦合器,其特徵是陽耦合件(1)設有1至100個凸塊均勻排列於外耦合柱(12)外側,陰耦合件(2)設有1至100個凹槽均勻排列於外耦合圈(22)內側。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耦合器,其特徵是陽耦合件(1)設有1至100個凸塊(13)均勻排列於內耦合柱(11)或外耦合柱(12)頂部,陰耦合件(2)設有1至100個凹槽均勻排列於陰耦合件(2)頂板。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耦合器,其特徵是陽耦合件(1)設有1至100個凸塊均勻排列於外耦合柱(12)外側底板,陰耦合件(2)設有1至100個凹槽均勻排列於外耦合圈(22)底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耦合器,其特徵是陽耦合件(1)設有1至100個等腰三角形的上定位塊(13)均勻排列於內耦合柱(11)外側或外耦合柱(12)內側,陰耦合件(2)設有1至100個方向與上定位塊(13)相對的等腰三角形的下定位塊(14)均勻排列於內耦合圈(21)內側或外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耦合器,其特徵是陽耦合件(1)設有1至100個等腰三角形的上定位塊(13)均勻排列於外耦合柱(12)外側,陰耦合件(2)設有1至100個方向與上定位塊(13)相對的等腰三角形的下定位塊(14)均勻排列於外耦合圈(22)內側。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種電耦合器,其特徵上定位塊(13)和下定位塊(14)的頂點為圓角過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的電耦合器領域,其結構上主要包括陽耦合件和陰耦合件兩部分,跟現有電耦合結構一樣在陰、陽耦合件上分別裝有電連接片,通過陰、陽耦合件之間的配合來實現各個電連接片的連接,並在現有360度耦合的電耦合器上設置固定件,當電器耦合時固定件能夠固定兩個耦合件,使其不能相對轉動,從而同時滿足使用上的方便性和電氣安全性的要求,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多角度耦合且不能轉動的電耦合器。
文檔編號H01R24/02GK2722468SQ20042004677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9日
發明者羅志南 申請人:中山市南歌電子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