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靈及其配方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4:28:51 1
專利名稱:外敷靈及其配方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臨床應用治療骨質增生病人的外敷靈及其配方。
骨質增生是常見多發病,目前治療方法多是採用內服藥物、打針或牽拉帶等,雖各有千秋,有所其長,但仍是滿足不了患者的需要。而且打針、牽拉帶等很麻煩,病人受痛,費時間,又不方便。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情況向公眾提供一種外敷靈及其配方。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的,利用中藥治病的機理,根據骨質增生發病的原因,採用內病外治的辦法,來加以實現,所謂骨質增生,又稱「骨刺」,是骨質表面不規則增厚所引起的骨質退行性改變,現代醫學認為,其成因是因為人體中一些骨胳經常處於運動狀態,被一些強有力的肌腱韌帶所牽拉,不斷受到磨擦,刺激所致,增厚的骨質可刺激周圍軟組織或形成水腫壓迫神經、血管而導致疼痛、麻木、沉重症狀出現,祖國醫學稱「骨庳」範籌,認為其成因是與腎臟虧損、陽氣不足、氣滯血凝,經絡受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主要治療原則應予以「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疏通經絡」,而我國中藥是個大寶庫,各中藥成份的有機配伍,可有效治各種疾病,本發明就是針對病因及病人所需,採用白芥子、烏頭、皂角刺、麥皮經加工成粉裝入袋內而成,供病人使用。白芥子含芥甙、芥酶、芥鹼等,具有溫中散寒、走串通絡、止痛散結消腫之功能、並具有較強的透發作用,可擴張局部血管增加溫度,主治神經病風溼痛;烏頭有溫陽散寒、祛陰邪之功效,主治風溫相博腰脊關節痛疼,不得屈伸;皂角刺含有黃酮甙、酚類、其性辛溫能散發透達,搜風化瘀拔毒,活血通絡消腫,主治風毒等;麥皮可祛溼。
由此可知,上述諸藥的有機配伍,可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通絡消炎,以止痛功效最好,使用本發明產品可起到增加體表局部溫度,改變局部微循環,減輕或消除骨質增生周圍組織無菌性炎病和水腫,從而使痛疼症狀緩解和消失,有「牽一髮動全身」局部、整體關係的改善功能,製造和使用都非常方便。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外敷靈是由中藥粉裝入內袋,再用塑料外保護層(袋)加以保護而成,內袋由白棉紡織品做成扁袋狀,每袋內裝藥粉25克,所說中藥粉是用如下配方製成芥子60%川烏(制)2.5%皂角刺2.5%麥皮35%若以重量配製可寫成(1000克成藥)川烏25克,芥子600克,皂角刺25克,麥皮350克;
其配製辦法是,將川烏、芥子、皂角刺粉碎成粉,過篩、混勻,再加入麥皮(即麩皮)混勻即得。藥粉為黃白色至淡黃色的粉末,無毒無刺激性,無不良影響,通過對184例骨質增生患者的治療,其中128例臨床治癒,佔64%,顯效55例,佔30%,無效1例,佔6%,總有效率為94%,深受醫務人員和患者歡迎。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是,將藥粉25克裝於長6.5釐米,寬5釐米的扁白棉布製成的袋內,外面用塑料層加以保護,構成外敷靈藥袋,可包裝外運、銷售、攜帶,在使用時,拆去外層塑料,浸入水內,待藥粉全溼後,敷在患處,30-40分鐘取下,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三個月為一療程。為簡化手續,也可直接取20-25克藥粉,放在容器中,用涼開水調成稠糊狀,再將藥糊攤在一塊乾淨柔軟的白布一端(根據患處部位面積適當掌握),攤勻後將白布另一端折蓋上去(藥糊不得直接接觸皮膚),即布夾藥,敷在患處也可,其用法如前述。萬一有人用藥不當,產生發癢、起泡,停藥症狀消失後再用藥,為防止局部反應,可在每次敷藥後塗少許燒傷膏。但從實際臨床看,由於用藥得當,均無產生任何不良現象。本發明的研製成功,為骨質增生病人帶來了福音,開拓了治療骨質增生疾病的光明前景。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治療骨質增生的外敷靈,其特徵在於是由芥子、烏頭、皂角刺、麥皮經加工成中藥粉,裝入由白棉紡織品製成的內袋,內袋外套裝一塑料外袋保護層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敷靈,其特徵在於由芥子、烏頭、皂角刺、麥皮製成的中藥粉,也可用涼開水調成稠糊狀,再均勻地攤在一塊乾淨柔軟的白布一端,用另一端折蓋上去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敷靈的配方,其特徵在於是芥子60%川烏(制)2.5%皂角刺2.5%麥皮35%或以重量(1000克計)配比為芥子600克川烏25克皂角刺25克麥皮350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用於治療骨質增生疾病用的外敷靈及其配方。主要由芥子、烏頭、皂角刺、麥皮製成的中藥粉裝入(或攤放在)棉紡織品內(上)而成,配方科學簡單,使用方便,療效好,無副作用,易於生產推廣應用,造福於人類。
文檔編號A61M37/00GK1098931SQ9410040
公開日1995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1994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1994年1月20日
發明者王衛生 申請人:王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