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的上蓋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07 19:02:27 1
專利名稱:壓縮機的上蓋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一種壓縮機,具體涉及一種防止潤滑油被高溫冷媒氣體帶走,以提高 壓縮機性能的壓縮機的上蓋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壓縮機,包括在殼體1的內部上側安裝有電機20,在電機 20的下側相隔一定距離安裝有壓縮機組件30。殼體1由中空的圓筒形筒體11、上蓋12和 下蓋13等組成。電機20壓入固定在筒體11的內圓周面上,它由定子21、轉子22和壓入固 定在轉子22的中心並傳遞旋轉力的旋轉曲軸23等組成。壓縮機組件30包括氣缸31、上部軸承32和下部軸承33,在氣缸31的壓縮空間C 內部形成旋轉曲軸23的偏心部23a,在偏心部23a的外側、設置有靠偏心部23a能夠自轉及 公轉的滾動活塞35,一側端與滾動活塞35的外圓周面線接觸,並將氣缸31的內圓周面和滾 動活塞35的外圓周面形成的壓縮空間C區劃為吸入區和壓縮區的擋板(未圖示)等結構。 氣缸31中還連通吸入區內的吸入管的吸入口(未圖示),以及用於排出壓縮區內壓縮介質 的排出口(未圖示)。此外,上部軸承32中設有排出口(未圖示),其上側連結固定有消音器34,用於降 低從排出口排出的壓縮介質氣體由壓力差而產生的噪音。為使通過消音器34的介質氣體 排出到密封殼體1外部,在上蓋12上設有排氣管50,在密封殼體1的下部設有吸入管40。但是,在現有技術的壓縮機中,排氣管50通過上蓋12直接插入到殼體1的內部, 當壓縮機進行工作時,曲軸旋轉帶動曲軸內的油孔內下部的螺旋裝置一起旋轉,螺旋裝置 把潤滑油從壓縮機底部的油槽中輸送到壓縮機的上部供上部運動部件的潤滑,以便減小摩 擦。但是,由於排氣管50正對曲軸出油口,且排氣管是光滑的圓筒,沒有阻擋,因此高壓冷 媒氣體很容易將部分潤滑油帶走,通過排氣管排出,造成潤滑油損失;同時,冷媒氣體中帶 有潤滑油,也不利於壓縮機的運行,降低了壓縮機的製冷能力。另一方面,曲軸偏心引起壓縮機振動,造成曲軸微小變形。壓縮機長期運行,曲軸 的變形量累積,會影響壓縮機的性能,甚至造成壓縮機故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止潤滑油被高 溫冷媒氣體帶走,提高壓縮機性能的壓縮機的上蓋結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壓縮機的上蓋結構,所述的壓縮機包括殼體,殼體由筒 體、上蓋和下蓋等組成,在殼體內安裝有電機和壓縮機組件,電機由定子、轉子和曲軸等組 成,壓縮機組件由氣缸、上部軸承和下部軸承等組成,在上蓋上設置有排氣管,排氣管通過 上蓋直接插入到殼體的內部,所述上蓋的下端設有頂部軸承,頂部軸承的中央設有向下突 起的用於穩定曲軸的固定部;頂部軸承上設置有多個均布的排氣口,固定部上形成有多個 均布的出油孔。
所述的排氣口設置在頂部軸承的近外圓周處,其形狀為圓弧形。所述的固定部為空心圓柱形,內圓直徑大於曲軸的直徑,曲軸的上端伸入固定部 內。所述的出油孔有3個,互相成120°設置於固定部的側壁上。所述的曲軸為頂端封閉的空心圓柱,在對應於固定部上出油孔高度的側壁上設有 油孔。本發明的結構阻擋了潤滑油被高壓冷媒氣體帶走,減少了潤滑油的浪費,提高了 壓縮機的製冷能力;同時,曲軸上端伸入固定部內,減小了壓縮機的振動,提高了壓縮機的
可靠性。
圖1是現有技術的壓縮機的縱向剖面圖;圖2是本發明的壓縮機上蓋結構的縱向剖面圖;圖3是本發明的頂部軸承的結構立體圖;圖4是本發明的頂部軸承的後視立體圖;圖5是本發明的頂部軸承的仰視圖;圖6是圖5中沿A-A線的剖面圖;圖7是安裝有本發明的上蓋結構的壓縮機的縱向剖面圖。其中1殼體11筒體
12上蓋13下蓋
20電機21定子
22轉子23 曲軸
23a偏心部30壓縮機組件
31氣缸32 上軸承
33下軸承34消音器
35活塞40吸入管
50排氣管51接線柱
55曲軸60頂部軸承
61排氣口62 固定部
63出油孔64油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壓縮機的上蓋結構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同的零部件採用同一標號。如圖1所示,一種壓縮機的上蓋結構,所述的壓縮機包括殼體1、電機20和壓縮機 組件30。殼體1由中空的圓筒形筒體11、上蓋12和下蓋13等組成。在殼體1的內部上側 安裝有電機20,電機20壓入固定在筒體11的內圓周面上,電機20由定子21、轉子22和壓 入固定在轉子22的中心並傳遞旋轉力的旋轉曲軸55等組成。在電機20的下側相隔一定距離安裝有壓縮機組件30。在電機20的下側相隔一定距離安裝有壓縮機組件30。壓縮機組件30包括氣缸31、上部軸承32和下部軸承33,在氣缸31的壓縮空間C 內部形成旋轉曲軸55的偏心部23a,在偏心部23a的外側、設置有靠偏心部23a能夠自轉及 公轉的滾動活塞35,一側端與滾動活塞35的外圓周面線接觸,並將氣缸31的內圓周面和滾 動活塞35的外圓周面形成的壓縮空間C區劃為吸入區和壓縮區的擋板等結構。氣缸31中 還連通吸入區內的吸入管的吸入口,以及用於排出壓縮區內壓縮介質的排出口。上部軸承32位於氣缸31的上方,在上部軸承32中設有排出口,在上部軸承32 的上方連結固定有消音器34,用於降低從排出口排出的壓縮介質氣體由壓力差而產生的噪 音。為使通過消音器34的介質氣體排出到密封殼體1外部,在上蓋12上設有排氣管50,在 密封殼體1的下部設有吸入管40。如圖2 7所示,在上蓋12的下端設置有頂部軸承60,軸承60的中央設置向下突 起的固定部62。在頂部軸承60上設置多個均布的排氣口 61,設置在頂部軸承60的近外圓 周處。固定部62的側壁上形成有3個互相成120°均布的出油孔63。圖3所示的排氣口 61的形狀為具有一定長度的圓弧形,也可以採用其它實施方 式,例如在頂部軸承60近外圓周處設置多個均布的圓孔,這種實施方式通過打孔就可以實 現,更便於加工和實施。固定部62為空心圓柱形,內圓直徑大於曲軸55的直徑,曲軸55的上端伸入固定 部62內,固定部62起穩定曲軸55的作用。曲軸55為頂端封閉的空心圓柱,內部設有油管,在對應於固定部62上出油孔63 的高度曲軸側壁上設有油孔64。安裝有本發明的上蓋結構的壓縮機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是當壓縮機進行工作時,電機帶動曲軸55旋轉,曲軸55帶動曲軸內的螺旋裝置一起 旋轉,螺旋裝置把潤滑油從壓縮機底部的油槽中通過曲軸內的油管輸送到壓縮機的上部, 經曲軸側壁上的油孔64和固定部62側壁上的出油孔63流出,供壓縮機上部運動部件的潤 滑。而高壓冷媒氣體通過排氣口 61後再經排氣管50排出。由於排氣管50不再正對曲軸 出油口,潤滑油不會被高壓冷媒氣體帶走。因此,減少了潤滑油的浪費,提高了壓縮機的制 冷能力。同時,曲軸55上端伸入固定部62內,由固定部62固定,減小了壓縮機的振動,提 高了壓縮機的可靠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壓縮機的上蓋結構,所述的壓縮機包括殼體(1),殼體(1)由筒體(11)、上蓋 (12)和下蓋(13)等組成,在殼體(1)內安裝有電機(20)和壓縮機組件(30),電機(20)由 定子(21)、轉子0 和曲軸(5 等組成,壓縮機組件(30)由氣缸(31)、上部軸承(32)和 下部軸承(3 等組成,在上蓋(1 上設置有排氣管(50),排氣管(50)通過上蓋(1 直接 伸入到殼體(1)的內部,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蓋(1 的下端設有頂部軸承(60),在頂部軸 承(60)上設置有多個均布的排氣口(61),在頂部軸承的中央設有向下突起的用於穩定曲 軸的固定部(62),在固定部(62)上形成有多個均布的出油孔(6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的上蓋結構,其特徵在於排氣口(61)設置在軸承 (60)的近外圓周處,其形狀為圓弧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的上蓋結構,其特徵在於固定部(62)為空心圓柱 形,內圓直徑大於曲軸(55)的直徑,曲軸(55)的上端伸入固定部(62)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的上蓋結構,其特徵在於出油孔(63)設置有3個, 互相成120°設置於固定部(62)的側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的上蓋結構,其特徵在於曲軸(55)為頂端封閉的空 心圓柱,在對應於固定部(6 上出油孔(6 高度的側壁上設有油孔(64)。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壓縮機的上蓋結構,所述的壓縮機包括殼體,殼體由筒體、上蓋和下蓋等組成,在殼體內安裝有電機和壓縮機組件,電機由定子、轉子和曲軸等組成,壓縮機組件由氣缸、上部軸承和下部軸承等組成,在上蓋上設置有排氣管,排氣管通過上蓋直接插入到殼體的內部,所述上蓋的下端設有頂部軸承,頂部軸承的中央設有向下突起的用於穩定曲軸的固定部;頂部軸承上設置有多個均布的排氣口,固定部上形成有多個均布的出油孔。本發明的結構阻擋了潤滑油被高壓冷媒氣體帶走,減少了潤滑油的損失,提高了壓縮機的製冷能力;同時,曲軸上端伸入固定部內,減小了壓縮機的振動,提高了壓縮機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F04C29/02GK102141042SQ20101030097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1日
發明者李英俊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