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墊圈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04:54: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配件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新型墊圈。
背景技術:
墊圈指墊在被連接件與螺母之間的零件。一般為扁平形的金屬環,用來保護被連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傷,分散螺母對被連接件的壓力。平墊圈一般用在連接件中一個是軟質地的,一個是硬質地較脆的,其主要作用是增大接觸面積,分散壓力,防止把質地軟的壓壞。
傳統的墊圈在使用過程中受螺母擠壓結構容易發生變形,而且墊圈的緩壓減震能力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簡單,實用性強,耐壓減震效果強的新型墊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墊圈,包括墊圈本體,墊圈本體的中間位置上設有貫通開口,在貫通開口兩側的墊圈本體上分別開設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結構相同,所述墊圈本體包括相互疊合的上壓層及下壓層,上壓層和下壓層之間設有配合層,配合層的上下兩端面上分別為和上壓層適配的第一抗壓面、和下壓層適配的第二抗壓面,第一抗壓面上均布有若干凹槽,該些凹槽的槽壁呈弧形狀,第二抗壓面上均布有若干凹紋,該些凹紋呈斜向排布,上壓層上對應各個凹槽設有凸起,該些凸起呈半球形且填充凹槽,所述下壓層上對應各個凹紋設有凸紋,凸紋插入凹紋並且填充凹紋。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墊圈本體通過壓鑄成型,在配合層的兩端面上壓鑄上壓層和下壓層,上壓層、下壓層和配合層壓鑄成型構成一整體,為了提高上壓層和配合層的連接強度和連接穩定性,故而兩者通過凸起和凹槽配合連接,由於凸起呈半圓球形,故而與其配合的凹槽的槽型也是半球形,增大上壓層和配合層的接觸面積,成型後的墊圈本體無論受哪個方向的外力時,凸起會產生抵消外力的內力,起到了緩壓的作用。下壓層和配合層採用的是凸紋和凹紋配合,由於凹紋呈斜向排布,增大了凹紋排布於下壓層的面積,進而提高了和配合層的連接面積,提高了兩者的連接強度及連接穩定性。將配合層的兩端面設置成兩種結構不同的連接端面,為了在墊圈受力時,降低配合層產生的應力,而且使得產生抵消外力的內力方向不唯一,受力產生的振幅也不同,進而實現了提高減震力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定位孔包括相互連通的對準部及直通部,對準部的直徑由其開口方向至直通部呈遞減狀,所述對準部的內壁呈弧形狀且弧度為45°。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用於螺釘的貫穿,為了方便螺釘對準第一定位孔,故而將第一定位孔上設置有對準部,由於對準部的直徑由其開口方向至直通部呈遞減狀,螺釘抵置在對準部上,又由於對準部內壁呈弧形狀,螺釘能快速滑入直通部上,而且將對準部的內壁弧度設置為45°時,其會產生很強的內力來抵消外力,而且對準部能起到限位螺釘的作用,能將螺釘的端部包圍在內,避免外力磕碰螺釘。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貫通開口的兩側端壁呈U型狀。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貫通開口的兩側設置呈U型狀,在增大貫通開口的開口大小的同時也起到增強抗壓能力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2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本實施結構:包括墊圈本體1,墊圈本體1的中間位置上設有貫通開口10,在貫通開口10兩側的墊圈本體1上分別開設有第一定位孔20及第二定位孔21,第一定位孔20和第二定位孔21的結構相同,所述墊圈本體1包括相互疊合的上壓層11及下壓層12,上壓層11和下壓層12之間設有配合層13,配合層13的上下兩端面上分別為和上壓層11適配的第一抗壓面131、和下壓層12適配的第二抗壓面132,第一抗壓面131上均布有若干凹槽,該些凹槽的槽壁呈弧形狀,第二抗壓面132上均布有若干凹紋,該些凹紋呈斜向排布,上壓層11上對應各個凹槽設有凸起1a,該些凸起1a呈半球形且填充凹槽,所述下壓層12上對應各個凹紋設有凸紋1b,凸紋1b插入凹紋並且填充凹紋。
在墊圈本體1通過壓鑄成型,在配合層13的兩端面上壓鑄上壓層11和下壓層12,上壓層11、下壓層12和配合層13壓鑄成型構成一整體,為了提高上壓層11和配合層13的連接強度和連接穩定性,故而兩者通過凸起1a和凹槽配合連接,由於凸起1a呈半圓球形,故而與其配合的凹槽的槽型也是半球形,增大上壓層11和配合層13的接觸面積,成型後的墊圈本體1無論受哪個方向的外力時,凸起1a會產生抵消外力的內力,起到了緩壓的作用。下壓層12和配合層13採用的是凸紋1b和凹紋配合,由於凹紋呈斜向排布,增大了凹紋排布於下壓層12的面積,進而提高了和配合層13的連接面積,提高了兩者的連接強度及連接穩定性。將配合層13的兩端面設置成兩種結構不同的連接端面,為了在墊圈受力時,降低配合層13產生的應力,而且使得產生抵消外力的內力方向不唯一,受力產生的振幅也不同,進而實現了提高減震力的目的。
第一定位孔20包括相互連通的對準部201及直通部202,對準部201的直徑由其開口方向至直通部202呈遞減狀,所述對準部201的內壁呈弧形狀且弧度為45°。
第一定位孔20和第二定位孔21用於螺釘的貫穿,為了方便螺釘對準第一定位孔20,故而將第一定位孔20上設置有對準部201,由於對準部201的直徑由其開口方向至直通部202呈遞減狀,螺釘抵置在對準部201上,又由於對準部201內壁呈弧形狀,螺釘能快速滑入直通部202上,而且將對準部201的內壁弧度設置為45°時,其會產生很強的內力來抵消外力,而且對準部201能起到限位螺釘的作用,能將螺釘的端部包圍在內,避免外力磕碰螺釘。
將貫通開口10的兩側設置呈U型狀,在增大貫通開口10的開口大小的同時也起到增強抗壓能力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