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調理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2-09 09:54:16 1
本發明涉及藥食同源類配方食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調理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體質現象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是人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徵。個體體質的不同,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不同的體質會導致不同的疾病,體質不同養生方法也不同。
《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體質決定了我們的健康,決定了對疾病的易感性。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了解自身體質並進行針對性的調理,是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發展的關鍵。
痰溼體質又叫做「痰溼質」。當人體臟腑陰陽失調,氣血津液運化失調,易形成痰溼時,便可以認為這種體質狀態為痰溼體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調理身體特徵表現為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調理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及其製備方法,其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組分為:人參(人工種植)3~5﹪、荷葉3~5﹪、山楂8~10﹪、蛹蟲草1~3﹪、昆布8~10﹪、薏苡仁15~17﹪、萊菔子13~15﹪、桔梗13~15﹪、桑葉15~20﹪。
所述的調理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其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優選為:人參(人工種植)5﹪、荷葉5﹪、山楂10﹪、蛹蟲草3﹪、昆布10﹪、薏苡仁17﹪、萊菔子15﹪、桔梗15﹪、桑葉20﹪。
所述的調理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人參(人工種植)、荷葉、山楂、蛹蟲草、昆布、薏苡仁、萊菔子、桔梗、桑葉按配方稱量清洗後,在60~80℃溫度下乾燥處理20~30分鐘,含水量控制在3.5%~5.5%;(2)將步驟1所得混合物粉碎成小顆粒,過20目篩;(3)將篩後顆粒置於80~100℃的高溫下殺菌50~60分鐘;(4)將殺菌後的顆粒裝入經消毒過的棉紙袋紙袋,得到袋泡茶,每袋3-5克裝。
本發明相比較於現有技術,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針對特定體質的藥食同源中藥材深加工食品。本發明採用天然藥食同源中藥材原料為組分,完全保留其有效的生物活性,飲之芳香宜人,可健脾和胃,養心安神,提神祛乏。本發明成果轉化生產後,能有效地分流和消化人參(人工種植)、荷葉、山楂、蛹蟲草、昆布、薏苡仁、萊菔子、桔梗、桑葉等中藥材,有利於促進中藥材產業化的發展,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本發明所製備的健康茶飲品營養價值高,具有健脾利溼、化痰祛溼功效,長期服用沒有任何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調理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及其製備方法,按人參(人工種植)3g、荷葉3g、山楂8g、蛹蟲草1g、昆布8g、薏苡仁15g、萊菔子15g、桔梗13g、桑葉15g稱量後,在60℃溫度下乾燥處理20分鐘,含水量控制在5.5%;然後將所得混合物粉碎成小顆粒,並過20目篩後,於80℃的高溫下殺菌50分鐘,然後將殺菌後的顆粒裝入經消毒過的棉紙袋紙袋,得到袋泡茶,每袋3克。
實施例2
一種調理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及其製備方法,按人參(人工種植)4g、荷葉4g、山楂9g、蛹蟲草2g、昆布9g、薏苡仁16g、萊菔子14g、桔梗14g、桑葉19g稱量後,在70℃溫度下乾燥處理25分鐘,含水量控制在4.5%;然後將所得混合物粉碎成小顆粒,並過20目篩後,於90℃的高溫下殺菌55分鐘,然後將殺菌後的顆粒裝入經消毒過的棉紙袋紙袋,得到袋泡茶,每袋4克。
實施例3
一種調理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及其製備方法,按人參(人工種植)5g、荷葉5g、山楂10g、蛹蟲草3g、昆布10g、薏苡仁17g、萊菔子15g、桔梗15g、桑葉20g稱量後,在80℃溫度下乾燥處理30分鐘,含水量控制在3.5%;然後將所得混合物粉碎成小顆粒,並過20目篩後,於100℃的高溫下殺菌60分鐘,然後將殺菌後的顆粒裝入經消毒過的棉紙袋紙袋,得到袋泡茶,每袋5克。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調理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及其製備方法,按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組成:人參(人工種植)3~5﹪、荷葉3~5﹪、山楂8~10﹪、蛹蟲草1~3﹪、昆布8~10﹪、薏苡仁15~17﹪、萊菔子13~15﹪、桔梗13~15﹪、桑葉15~20﹪,經混合、乾燥、粉碎、過篩、殺菌、裝袋獲得產品。本發明相比較於現有技術,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針對特定體質的藥食同源中藥材深加工食品。本發明製備的調理痰溼體質的健康茶飲品營養價值高,具有健脾利溼、化痰祛溼功效,長期服用沒有毒副作用,可健脾和胃,養心安神,提神祛乏。
技術研發人員:陳家勝;曹芬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安徽明珍堂養生品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6.09
技術公布日: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