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激活態的配置方法、進入方法及裝置,基站和終端與流程
2024-04-01 00:06:05 1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非激活態的配置方法、進入方法及裝置,基站和終端。
背景技術:
在長期演進系統(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在有業務需求時,會接入網絡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連接,建立專用承載以便傳輸數據。UE在進入連接態後,基站會為該UE分配必要的參數,例如安全算法,層2(layer 2,L2)相關的配置參數,物理層相關的配置參數以及層3(layer 3,L3)相關的配置參數等。對於UE建立的承載,基站需要獲知為該承載所建立的與核心網之間的通道信息,即基於GPRS隧道協議(GPRS Tunneling Protocol,GTP)建立的隧道,這些參數稱為UE的上下文(UE Context)。當UE從連接態進入空閒態時,基站會釋放該UE的所有參數,即釋放該UE的上下文。如果UE期待再次建立業務,基站需要重新為該UE配置上述參數,該過程將通過多條空口信令以及S1接口信令完成。
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不同UE有不同的業務需求,有些UE在一段時間內會多次傳輸數據,每一次傳輸數據的時間有限。針對這一類業務需求,如果採用現有的數據傳輸機制,每次傳輸數據均需要建立連接,等到數據傳輸結束再釋放連接。當UE進行多次數據傳輸時將導致大量的信令交互,導致網絡信令負載過大,數據傳輸的效率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用戶設備的數據傳輸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非激活態的配置方法,非激活態的配置方法包括:在傳輸當前數據時,接收用戶終端發送的輔助信息;根據所述輔助信息的指示,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所述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其中,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二連接配置,且無數據傳輸操作;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一連接配置。
可選的,所述輔助信息指示配置進入非激活態,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的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
可選的,所述配置方法還包括:配置駐留小區的預設頻率,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所述預設頻率所對應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配置方法還包括:配置駐留小區所處的駐留區域,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配置駐留區域包括:將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配置設定偏移量,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配置方法還包括:配置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的設定駐留時長,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的持續時間超過所述設定駐留時長時,切換至空閒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非激活態的進入方法,非激活態的進入方法包括:在傳輸當前數據時,發送輔助信息至基站,以使所述基站根據所述輔助信息的指示,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並使所述基站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一連接配置;根據所述基站的配置進入非激活態,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無數據傳輸操作;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二連接配置。
可選的,所述輔助信息指示配置進入非激活態,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的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
可選的,所述進入方法還包括: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所述基站配置的預設頻率所對應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進入方法還包括: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處於所述基站配置的駐留區域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進入方法還包括: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根據所述基站配置的設定偏移量,將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賦予所述設定偏移量,以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進入方法還包括:在達到所述基站配置的設定駐留時長時,釋放所述連接配置,切換至空閒態。
可選的,所述進入方法還包括:在所述非激活態下,根據所述基站配置的測量配置測量相鄰小區,並根據測量的結果確定駐留小區。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包括:輔助信息接收單元,適於在傳輸當前數據時,接收用戶終端發送的輔助信息;非激活態配置單元,適於根據所述輔助信息的指示,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所述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其中,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二連接配置,且無數據傳輸操作;連接配置保存單元,適於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一連接配置。
可選的,所述輔助信息指示配置進入非激活態,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的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
可選的,所述配置裝置還包括:預設頻率配置單元,適於配置駐留小區的預設頻率,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所述預設頻率所對應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配置裝置還包括:駐留區域配置單元,適於配置駐留小區所處的駐留區域,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駐留區域配置單元將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配置設定偏移量,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配置裝置還包括:駐留時長配置單元,適於配置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的設定駐留時長,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的持續時間超過所述設定駐留時長時,切換至空閒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包括:輔助信息發送單元,適於在傳輸當前數據時,發送輔助信息至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根據所述輔助信息的指示,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非激活態進入單元,適於根據所述基站的配置進入非激活態;配置保存單元,適於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二連接配置,且無數據傳輸操作。
可選的,所述輔助信息指示配置進入非激活態,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的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
可選的,所述進入裝置還包括:預設頻率選取單元,適於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所述基站配置的預設頻率所對應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進入裝置還包括:駐留區域選取單元,適於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處於所述基站配置的駐留區域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駐留區域選取單元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根據所述基站配置的設定偏移量,將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賦予所述設定偏移量,以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
可選的,所述進入裝置還包括:狀態切換單元,適於在達到所述基站配置的設定駐留時長時,釋放所述連接配置,切換至空閒態。
可選的,所述進入裝置還包括:測量單元,適於在所述非激活態下,根據所述基站配置的測量配置測量相鄰小區,並根據測量的結果確定駐留小區。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如所述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所述終端包括所述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在傳輸當前數據時,接收用戶終端發送的輔助信息;根據所述輔助信息的指示,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所述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其中,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二連接配置,且無數據傳輸操作;保存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一連接配置。本發明技術方案在用戶終端提供輔助信息後,基站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基站可以準確的配置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同時,基站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一連接配置,用戶終端保存在所述當前傳輸過程中的第二連接配置,從而在用戶終端需要傳輸數據時,可以根據保存的第一連接配置和第二連接配置快速進入連接態,減小信令交互,進而減小網絡信令負載,提高數據傳輸效率。
進一步,通過配置駐留小區的預設頻率,或配置駐留小區所處的駐留區域,提供了可行的機制使得用戶終端在進入非激活態之後,可以根據預設頻率和/或駐留區域,選擇合適的駐留小區。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一種數據傳輸過程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非激活態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非激活態的進入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數據傳輸過程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背景技術中所述,現有技術在實際的應用中,不同UE有不同的業務需求,有些UE在一段時間內會多次傳輸數據,每一次傳輸數據的時間有限。針對這一類業務需求,如果採用現有的數據傳輸機制,每次傳輸數據均需要建立連接,等到數據傳輸結束再釋放連接。當UE進行多次數據傳輸時將導致大量的信令交互,導致網絡信令負載過大,數據傳輸的效率降低。
本申請發明人對現有技術進行了分析,圖1是現有技術一種數據傳輸過程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對於LTE或新的移動技術新空口無線(New Radio,NR)中的UE,在有數據傳輸需求時,接入網絡,並建立RRC連接,進而建立數據無線承載。
具體地,在步驟1中,UE在服務小區中發起隨機接入過程,並發送RRC連接請求至基站。其中,該基站可以是LTE中的基站,也可以是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基站。
在步驟2中,如果隨機接入成功,基站發送RRC連接建立信令至UE。在連接建立時,基站為UE配置信令無線承載(Signal Radio Bearer,SRB),以為RRC層傳遞信令。
在步驟3中,UE發送RRC連接建立完成信令給基站,RRC連接建立完成信令可以包括UE發送的非接入層信令,例如業務請求。
在步驟4中,當基站收到RRC連接建立完成信令時,基站為該UE選擇合適的核心網網元,然後向選定的MME發送初始UE消息。初始UE消息中可以包括UE發送的非接入層信令。
需要說明的是,在LTE系統中,核心網網元可以是移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在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中,核心網網元名稱可以是任意可實施的名稱。
在步驟5中,MME根據收到的非接入層信令,獲知UE需要建立數據無線承載以傳輸數據。MME發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請求至基站,初始上下文建立請求可以包括需要建立的承載的參數、安全配置參數等。
在步驟6中,基站收到初始上下文建立請求後,獲得需要建立承載的參數以及安全配置的參數。基站執行安全模式過程激活安全模式,並發送安全模式命令給UE。
在步驟7中,UE應用安全模式命令中的參數,例如算法參數,向基站發送安全模式完成信令。
在步驟8中,基站執行RRC連接重配置過程,向UE發送RRC連接重配置,以通知UE需要建立的數據無線承載的參數配置以及測量配置。
在步驟9中,UE應用收到的RRC連接重配置中的參數配置,發送RRC連接重配置完成信令給基站。
在步驟10中,基站發送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信令給MME,通知MME承載已經建立。
在步驟11中,UE和MME之間可以開始數據的上下行傳輸。
現有技術中,UE端當前數據傳輸完畢之後,基站將釋放UE的RRC連接,使其進入空閒態。如果UE再次需要傳輸數據,則需要重複上述步驟1到步驟10的過程,導致信令開銷很大。
針對上述的問題,可以引入一種新的連接狀態,該狀態可以適用於LTE和新一代的移動通信系統中。UE在接入網絡之後完成當前數據傳輸之後,UE不會釋放連接進入空閒態,而是進入一種新的狀態,也就是非激活態(Inactive State)。UE進入非激活態後,不與網絡進行數據傳輸,可以周期性的接收尋呼信息。當需要再次進行數據傳輸時,用戶終端可以根據保存的連接配置以及基站保存的連接配置快速接入網絡,以完成數據傳輸。
可以理解的是,非激活態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可實施的名稱,對此不做限制。
然而基站只能獲知UE所建立承載的服務質量參數,例如數據的時延需求,不能準確的獲知數據傳輸業務是否會長期存在。如何判斷UE需要進入非激活態,以及進入非激活態之後UE如何選擇小區在現有技術中都沒有可用的方案。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非激活態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圖。
所述非激活態的配置方法可以用於基站側,非激活態的配置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201:在傳輸當前數據時,接收用戶終端發送的輔助信息;
步驟S202:根據所述輔助信息的指示,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所述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
步驟S203:保存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一連接配置。
具體實施中,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二連接配置,且無數據傳輸操作。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連接配置可以保存在基站,第一連接配置可以包括接入層參數和承載參數,例如可以是RRC連接配置、承載的配置、安全配置以及S1接口與所述用戶終端相關的參數配置等,具體而言,承載的配置可以是源基站為承載建立的與核心網網元之間的通道信息,也就是基於GPRS隧道協議(GPRS Tunneling Protocol,GTP)建立的隧道的信息。第二連接配置可以保存在用戶終端,第二連接配置可以包括接入層參數和非接入層參數,例如可以是RRC連接配置、承載的配置、安全配置等;更具體而言,可以是層2(layer 2,L2)相關的配置參數,物理層相關的配置參數以及層3(layer 3,L3)相關的配置參數等。
具體實施中,所述輔助信息可以指示配置進入非激活態,或者可以指示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或者可以指示所述用戶終端的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所述輔助信息還可以指示用戶終端已啟動需要以短時間間隔進行數據交互的應用程式(Application,APP),例如微信、微博等,基站可以通過預先配置使UE獲知該應用程式。
也就是說,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時,可以通過輔助信息指示基站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所述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也可以指示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基站可以根據指示來確定並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所述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在用戶終端的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時,可以通過輔助信息指示基站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所述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也可以指示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基站可以根據指示來確定並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所述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
可以理解的是,輔助信息指示的內容還可以包括其他任意可實施的內容,以使基站可以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上述內容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制。
具體而言,現有技術中基站只能獲得接入層的信息,而具體的數據傳輸業務是由UE的應用層產生的。因此,如果UE能夠從應用層獲得輔助信息,例如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或者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等,然後向基站發送輔助信息,那麼基站可以準確的配置UE進入非激活態。
具體而言,在步驟S203中,基站側保留所述用戶終端傳輸當前數據所使用的第一連接配置。具體地,第一連接配置可以包括接入層參數和承載參數,例如可以是RRC連接配置、承載的配置、安全配置以及S1接口與所述用戶終端相關的參數配置等;所述用戶終端保存傳輸當前數據所使用的第二連接配置。具體地,第二連接配置可以包括接入層參數和非接入層參數,例如可以是RRC連接配置、承載的配置、安全配置等。
由於所述用戶終端和基站均保存有所述用戶終端在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所需的連接配置參數,那麼進入非激活態的用戶終端在有數據傳輸時,可以利用保存的第二連接配置和基站側保存的第一連接配置,快速接入網絡進行數據傳輸,與現有技術中UE需要先建立RRC連接、建立承載然後再傳輸數據相比,可以節省大量的信令交互。
需要說明的是,現有技術中的輔助信息用於指示UE期待處於低功耗狀態,可以在該信息中新增信元用於指示配置進入非激活態、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的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也可以採用新的信令來指示配置進入非激活態、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的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
具體實施中,可以配置駐留小區的預設頻率,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所述預設頻率所對應的小區。具體而言,所述預設頻率可以是一個或多個頻率信息。具體地,用戶終端在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可以將預設頻率作為最高優先級。如果用戶終端駐留在預設頻率以外的其他的頻率上,用戶終端進入空閒態。
具體實施中,可以配置駐留小區所處的駐留區域,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具體而言,配置駐留區域可以包括:將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配置設定偏移量,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具體而言,設定偏移量可以用於UE在選擇駐留小區時,將測量得到的小區信號功率或質量值與設定偏移量相加,然後根據相加之後的結果進行小區排序,選擇結果的值最大的小區進行駐留。更進一步而言,對於處於駐留區域中的小區,可以配置較高的設定偏移量,該設定偏移量可以由基站配置,也可以預先設定,例如由協議指定。
具體地,駐留區域可以採用小區標識或位置區標識,UE進入非激活態之後,優先駐留在處於駐留區域的小區。例如,可以將小區標識指向的小區或位置區標識指向的位置區作為具有最高優先級、或者具有設定偏移量。UE在根據測量到的結果選擇駐留小區時,對於處於駐留區域的小區,UE將該小區作為最高優先級,一旦該小區滿足駐留條件,例如在該小區上測得的信號條件最好,則UE駐留在這些小區;或者UE將處於駐留區域的小區賦予設定偏移量,那麼UE有較大的可能駐留在處於駐留區域的小區。
具體實施中,可以配置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的設定駐留時長,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的持續時間超過所述設定駐留時長時,切換至空閒態。具體地,在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後,可以啟動設置有設定駐留時長的定時器,在定時器超時後,UE釋放保存的連接配置,進入空閒態。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非激活態的進入方法的流程圖。
所述非激活態的進入方法可以用於用戶終端側,非激活態的進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301:在傳輸當前數據時,發送輔助信息至基站;
步驟S302:根據所述基站的配置進入非激活態;
步驟S303: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二連接配置。
具體實施中,輔助信息可以指示配置進入非激活態,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的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
具體實施中,可以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所述基站配置的頻率所對應的小區。
具體而言,UE在進入非激活態之後,根據測量的結果確定駐留小區,此時UE可以採用如下方式確定駐留小區:一種方式是根據基站在連接態時為UE配置的測量配置,測量相鄰小區,並根據測量結果確定駐留小區。例如,測量配置中包括需要測量的頻率、測量事件等,UE測量該頻率,評估小區是否滿足測量事件,並選擇滿足測量事件的小區進行駐留。UE在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擇預設頻率上的小區。另一種方式是根據系統消息中的小區重選配置的執行小區重選。在小區重選時,優先選擇預設頻率上的小區,例如可以將預設頻率作為最高優先級。進一步而言,如果UE駐留在預設頻率以外的其他的頻率上,UE進入空閒態,並釋放保存的連接配置。
具體實施中,可以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所述基站配置的駐留區域。具體地,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可以根據所述基站配置的設定偏移量,將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賦予所述設定偏移量,以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
具體而言,UE進入非激活態之後,優先駐留在處於駐留區域的小區。例如,可以將小區標識指向的小區或位置區標識指向的位置區作為具有最高優先級、或者具有設定偏移量。UE在根據測量到的結果選擇駐留小區時,對於處於駐留區域的小區,UE將該小區作為最高優先級,一旦該小區滿足駐留條件,例如在該小區上測得的信號條件最好,則UE駐留在這些小區;或者UE將處於駐留區域的小區賦予設定偏移量,那麼UE有較大的可能駐留在處於駐留區域的小區。
具體實施中,UE選擇駐留小區,並駐留在駐留小區後,可以接收尋呼消息,以便基站在有數據傳輸時能夠立即發送給UE。UE在有數據發送時,可以利用保存連接配置參數快速進入連接態,實現數據傳輸。
經步驟S202後,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的持續時間超過所述設定駐留時長時,切換至空閒態。具體地,在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後,可以啟動設置有設定駐留時長的定時器,在定時器超時後,UE釋放保存的連接配置,進入空閒態。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數據傳輸過程的示意圖。
圖4所示的數據傳輸過程與圖1所示的數據傳輸過程相比,增加了步驟12和步驟13。
具體實施中,在步驟12中,UE向基站發送輔助信息,在輔助信息中指示配置進入非激活態,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之後具有後續的傳輸數據,或者指示所述用戶終端的傳輸數據操作具有周期性。
在步驟13中,基站根據UE提供的輔助信息,同時結合調度決策,配置UE進入非激活態。具體地,基站可以通過RRC連接重配置信令通知UE進入非激活態。同時,用戶終端和基站均保存用戶終端的連接配置。
由此,由於用戶終端和基站均保存有所述用戶終端在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連接配置,那麼進入非激活態的用戶終端在有數據傳輸時,可以利用保存的第二連接配置和基站側保存的第一連接配置,快速接入網絡進行數據傳輸,與現有技術中UE需要先建立RRC連接、建立承載然後再傳輸數據相比,可以節省大量的信令交互。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50可以用於基站側,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50可以包括:輔助信息接收單元501、非激活態配置單元502和連接配置保存單元503。
其中,輔助信息接收單元501適於在傳輸當前數據時,接收用戶終端發送的輔助信息;
非激活態配置單元502適於根據所述輔助信息的指示,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所述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其中,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二連接配置,且無數據傳輸操作;
連接配置保存單元503適於保存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一連接配置。
具體實施中,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50還可以包括預設頻率配置單元(圖未示),預設頻率配置單元適於配置駐留小區的預設頻率,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所述預設頻率所對應的小區。
具體實施中,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50還可以包括駐留區域配置單元(圖未示),駐留區域配置單元適於配置駐留小區所處的駐留區域,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具體而言,駐留區域配置單元將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配置設定偏移量,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
具體實施中,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50還可以包括駐留時長配置單元(圖未示),駐留時長配置單元適於配置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的設定駐留時長,以使所述用戶終端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的持續時間超過所述設定駐留時長時,切換至空閒態。
本發明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可參照前述非激活態的配置方法的具體實施例,此處不再贅述。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種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60可以用於用戶終端側,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60可以包括:輔助信息發送單元601、非激活態進入單元602和配置保存單元603。
其中,輔助信息發送單元601適於在傳輸當前數據時,發送輔助信息至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根據所述輔助信息的指示,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完成之後配置用戶終端進入非激活態;
非激活態進入單元602適於根據所述基站的配置進入非激活態;
配置保存單元603適於保存在所述當前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第二連接配置,且無數據傳輸操作。
具體實施中,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60還可以包括預設頻率選取單元(圖未示),預設頻率選取單元適於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所述基站配置的預設頻率所對應的小區。
具體實施中,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60還可以包括駐留區域選取單元(圖未示),駐留區域選取單元適於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駐留小區時,優先選取所述基站配置的駐留區域。具體而言,駐留區域選取單元在所述非激活態下確定所述駐留小區時,根據所述基站配置的設定偏移量,將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賦予所述設定偏移量,以優先選取處於所述駐留區域的小區。
具體實施中,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60還可以包括狀態切換單元(圖未示),狀態切換單元適於在達到所述基站配置的設定駐留時長時,釋放所述連接配置,切換至空閒態。
本發明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可參照前述非激活態的進入方法的具體實施例,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非激活態的配置裝置50。
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所述終端可以包括非激活態的進入裝置60。所述終端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手機、平板電腦、計算機等任意可實施通信的終端。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實施例的各種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體來完成,該程序可以存儲於以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介質可以包括:ROM、RAM、磁碟或光碟等。
雖然本發明披露如上,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