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作文七篇
2024-03-23 15:17:05 2
每一個人都要學會獨立的去思考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獨立思考的作文,供大家參考!
作文一:我學會了獨立思考
我學會了獨立思考昨天晚上,我在寫作業,突然之間,我被一道題困住了。
蒙提,我們又沒教過,我怎麼會寫呀!我左思右想,把自己的腦筋都快要傷到了。就在這時候,妹妹這個「搗蛋鬼」又來煩我了,我都被妹妹這個「搗蛋鬼」又來煩我了,我不勝其煩了,我都被妹妹這個「搗蛋鬼」鬧個雞犬不寧,把我的思路都打斷了,害得我「賠了夫人,又折兵。」,也不知如何是好,我只好把她趕出去,不然還能怎樣呢?我被搗亂的不知從何想起。我在想的時候,我又「遭殃」了,我家小狗毛毛「汪,汪。」的叫,可把我害慘嘍!
我不得已只好請教鄰居,鄰居告訴我:「只要理解意思,就能想出正確的答案啦!」我可高興了,我蹦蹦跳跳地回了家。
不用說,老爸等一下又罵起我了,我只能趁老爸上樓的時候,才偷偷摸摸地跑進書房,還是被料事如神的老爸給逮住了。老爸瞪著白眼說:「給我如實招來。」我吞吞吐吐地說:「我沒幹什麼,只是出去玩玩。」老爸說:「你能騙得過我這雙眼睛,是不是,老師教過的題目不會做,去問鄰居。」我委屈地說:「不是的,我們沒教過的題目。」老爸親切地說:「對不起,我誤會你了,你原諒老爸好嗎?」我笑眯眯地說:「老爸你只是不知道事情的原因,我不怪您。」我心裡美滋滋地想:老爸還我清白了,事情總算有好的結果。
我回到了書房想題目,我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意思。我現在只差答案了,別提多高興。我只好再認認真真的想,我終於把答案想出來了。老爸看我這麼晚還沒睡覺,就說:「很晚了,趕快去睡覺,明天還要讀書呢?」我隨聲應道:「我馬上去睡覺。」心想:大功告成了。
我回到了房間,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作文二:獨立思考+個性表現
語文高考試卷的作文題,歷來備受關注。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個熱點話題,人們對高考作文的關注已遠遠超過它作為一道題目應承載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為每一年度的社會道德觀、價值觀、文化觀等等的折射或引領。今年儘管我省首次自行命題,但高考作文命題有其穩定性的特點,這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就呈現出新的趨勢。
首先,選材逐年限制。今年的高考作文將會繼續堅持以「三自」(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為特點的開放式話題作文,但從我們閱卷情況來看,有些考生對話題作文的「三自」特點理解很片面,以為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忽視了話題範圍和話題材料的限制,忽視了寫作內容與話題的契合。
其次,立意逐年放開。高考作文命題限制立意的價值取向,已逐漸被證明是一種較大的缺憾,如「誠信」、「心靈的選擇」等話題,只能從正面立意,很難立足其他角度,這種所謂正統的立意取向,框定了寫作的主題,也束縛了考生的手腳。去年的話題,沒有預約的主題,考生不必為迎合某種主題而忍痛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不同層次的考生能夠根據他們對話題的把握,可以正寫,可以反寫,也可以辨證地寫,寫出反映自己水平的文章,表現自己的認知判斷與價值判斷。
再次,更加注重思辨。去年的話題牽涉到「情與理」、「知與行」、「判斷和處理」的關係,對哲理性和思辨性的要求無疑更進了一步,需要考生扣住「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樣一個辨證、動態、相互轉化的過程,客觀地公正地對待事物、認知事物。可以說,去年的高考作文題對我們的作文教學也是一個提示:作文要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還要引導學生用辨證眼光去判斷、分析和思考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
作文三:做一個獨立思考的人__讀<>有感
你是不是經常聽到老師.家長對你說:「你要學會獨立思考……」他們為什麼這麼注重獨立思考呢因為只有獨立思考了,你才會有自己的想法.
大衛和羅賓同時受僱於一家店鋪,開始都拿同樣的薪水.可是一段時間之後,大衛青雲直上,羅賓卻一直在原地踏步.羅賓很不滿意老闆的不公正待遇.終於有一天,他到老闆那兒發牢騷了,老闆突然說話了:「您去集市一趟吧,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買的東西.」
羅賓回來向老闆匯報說: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老闆問.
羅賓又跑到集市上,然後回來說:50袋.
老闆又問:多少錢一斤
羅賓又跑到集市去了,就這樣他來來回回跑了很多趟.這時,老闆叫來大衛,把問羅賓的第一個問題提給了大衛,要大衛去集市看看.大衛很快回來了,他告訴老闆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0.5元一斤,共有50袋,這兒還有一個樣品,您看看.以後這個農夫還會賣西紅柿,價格很公道,也帶回一個,農夫也在外等著.這時老闆看了一下羅賓.
你知道為什麼大衛會受老闆重視嗎因為羅賓只是簡單去執行老闆的指示,而不去思考問題,所以才只在原地踏步.而大衛卻不同,他善於獨立思考,能夠考慮到問題的各個方面.這老闆還沒有想過的問題,他都已經想好了,你說他是不是應該受老闆重視呢!
一個人如果不善於獨立思考,那麼將會對他的各方面產生不好的影響,相反如果你勤於思考的話,你將會從思考當中去尋找問題,發現問題,然而才有可能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作文四:獨立思考_成功之路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早已習慣於以「專家」、「大師」、「學術權威」們的意見為自己的意見。誠然,專家大師之言在很多情況下是正確高明的。但是他們畢竟是凡人不是神明,他們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正確無錯的。甚至可以說,專家大師們犯錯,比普通人所犯的錯誤更難以糾正。因為在光環的籠罩下,少有人有質疑他們意見的勇氣。
那麼,我們怎麼辦?方法很簡單:學會獨立思考。早在幾百年前,思想家康德就曾說過:「要敢於運用自己的理智。」只有我們擁有了自主甄別是非的意識,我們才不會被大師專家們頭頂的光環蒙蔽了雙眼,而陷入盲從之中。
一個人倘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陷入盲從;一個社會倘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陷入黑暗與停滯之中。明清時期的中國就是如此,明清時代,「天不生仲尼,萬古將如永夜。」一類的荒唐謊言盛行於世,人們將傳統儒學信條奉若天道神律,即便是對其加以思考討論,在當時人的眼中都是褻瀆神明、大逆不道的,更遑論質疑、否定進而創新了。於是乎在這種頂禮膜拜中,中國在停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到鴉片烽火如同閃電般劃破中華大地上方死寂的天空。中國才逐步走出迷信盲從,重新踏上前進之路。由此可見,獨立思考是走向進步和成功不可缺少的因子。一味迷信盲從難免失敗。
相反,倘若一個人將獨立思考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那麼他就會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和前行的動力,不斷糾正錯誤,修正方向,最終勝利的抵達目的地。正是因為沒有盲從權威,袁隆平才得以擺脫籠罩了世界植物界半個世紀的「水稻謬論」的影響,從而開創出水稻雜交育種的嶄新時代,讓人類看到了徹底擺脫飢餓、實現豐衣足食的希望。由此可見,獨立思考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獨立思考需要勇氣,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勇氣,他就無法在權威的壓力下抬起頭,用自己的眼睛直視真理的天空。獨立思考需要智慧,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智慧,他就無法透過表象看到實質,因此他看到的就不會是真正的真理,而是光怪陸離的扭曲圖景。這兩類人,前者是懦夫、是羔羊,只會助長錯誤的傾向。後者是瘋子,是闖進珠寶店的野蠻人,只知否定與破壞,而不知如何提出正確的主張。這兩類人,都不懂得真正的獨立思考。所謂真正的獨立思考,是指在尊重權威正確意見的同時,通過自己的思考而提出新意見。它在本質上是辯證否定的,因而,獨立的思考,是發展的道路,是通向真理的道路,更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聲音。讓我們學會獨立思考,為了時代的進步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新的時代需要有新思想的新人,讓我們學會獨立思考,為自己搭建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吧!
作文五:獨立思考
今天有點抽風,去上了半節「科學社會主義」的課,雖然沒怎麼好好聽,但是其中有一個發言的環節還是給我留下點印象,因為有些同學的發言讓我想到了一些問題。
自我能夠獨立思考以來,這些所謂的政治課在我的眼中就是一門清潔課,洗的東西就是你的大腦。我們自小學開始就開始上思想道德的課,這可以說是政治入門課吧;然後就是直接開了一門叫做政治的獨立科目,一直上到了高中,甚至在我高考的那個時候還有獨立的「政治」專業考生,把「政治」當作一門專業課來考,這在現在看來其實多少有點啼笑皆非的感覺。然後就是到了大學,每年的政治課的學分都是很高的,3到6分不等,而其實我們的專業課有的也就是2學分而已。到了考研,政治還是一門獨立的科目,和英語、專業課三足鼎立,意思是如果政治覺悟不足的話,你是不能接受更高一層的教育的。及至到我讀上了研究生,每周3節的「哲學」課與「科學社會主義」還是像幽魂一樣跟在身後,大有死纏爛打之勢。
都說政治能夠使人變得聰明,那是因為在不同的政治觀點的碰撞中,人們能夠得到啟蒙和思考。然而單一的政治灌輸,一成不變的觀點早已經抹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能力。在政治思想大一統之後,中國再也沒有出過什麼大師級的人物,尤其是文史哲的政治化使很多受過教育的人產生了思維的依賴性,思想的惰性,他們開始相信只有A是正確的,而BCD等都是錯誤的。但常識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是絕對正確的,也沒有什麼真理是永恆的,絕對化的傾向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也就抹殺了思考的空間,從而使人順從和變笨。對文化思想的控制向來是統治者慣用的方式,從秦始皇焚書坑儒開始,到漢朝的獨尊儒術,直至清朝的文字獄,無不在強化著這個傾向。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一些一黨制的國家,這種對思想的鉗制也大有加強的趨勢。社會主義好,但是如果過分強調專制和中央集權的話,最後難免會走向極端。
我本以為像這種有洗腦功效的課在研究生這個教育層次上也只是走個過場而已,因為我覺得研究生本就應該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獨立地、批判地看待這個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作出自己的判斷,而不是新聞媒體怎麼說、教科書上怎麼教,自己就怎麼接受。像這種灌輸式的教育,要被動的接受很容易,就像被強姦的時候不反抗,任人魚肉;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更應該去說不,因為真相往往並不如此。今天有些女生在課堂上發言,談論我們的開國閱兵,用的都是我們小學就習慣的頌德式的文體,而且她們用得很舒服。而老師更是雷人雷語不斷,說什麼給人家祝壽的時候不能說壞的東西,意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華誕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把那些本應該摒棄的、早應該改進的都拋諸腦後。然而我們這個民族有時候就是有種習慣忘卻的特質,很多東西過去了就過去了,我們不會再去想它;又或者,遇到問題了,發現差距了,明明是可以解決的時候,卻攤上「國情」二字,以不作為作為解決的辦法,結果是問題越積越多,永遠也沒法解決。
下午在豆瓣上看到小青師姐發的一篇日記,說是她給一個初中生補習,那個學生的文章寫得不錯,比較有個性,但是卻被老師批得一文不值。其原因不是他的文章有什麼問題,而是老師認為他的文章在考場上無法取得高分,不符合「好作文」的標準,需要「改正」。不過那個孩子很倔強,還說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如果我按照老師說的那麼寫的話,那我豈不是倒退回小學的水平了嗎?這樣的話,我就失去了獨立寫作的能力了。」小青說自己是到了大學的時候才開始重新追求這種獨立寫作的能力,而我也是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擺脫掉應試作文的範式_那種空洞而言之無物的句式與修辭,一成不變的N段論和起承轉合……作為一個中學生能夠堅持自己的個性實在是難能可貴,可惜的是,也許他註定只能夠被埋沒在應試教育的框框中,這些框框從始至終地在抹殺人的個性和創造力,把學生都培養成一部部熟練的考試機器,這是何其恐怖的一件事!到我們從一條條獨木橋後走過來後,再想去找回那種原初的創造力的時候,難免給人一種緣木求魚的感覺。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現狀、這是「國情」,那樣的話就一切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可以選擇懵懂地快樂生活,也可以選擇清醒而又痛苦地去追求獨立思考與寫作的能力,這都是個人的選擇,與別人無尤。
作文六:獨立思考的成人禮
才下考場,又上網壇。用這句話來形容高考作文的溫度,一點都不為過。
此時,網絡上的「民間閱評」、「翻版重寫」才剛剛開了一個序幕。接下來的半個月,人們仍在期待,今年的考生們會帶來怎樣語出驚人的作文。滿分,抑或零分,都是有價值的爭辯,一如往年的「周海洋」們。
沒有哪一道試題,會像高考作文這樣長久地為人們津津樂道。原因無它,這是一道自主意願色彩頗為強烈的權重試題:給你一滴墨汁,你會暈出怎樣的花朵?
樂道,並不意味著待見。關於它,我們事後聽到的第一聲總是「棒喝」,抨擊題目或離題,或空洞。第二聲是「揶揄」,各個省份的題目孰優孰劣。第三聲的「喝彩」,偏又給了網友們翻版重寫的作文。
事實是,我們太願意見到辭藻華麗、張弛有度的標準化答案。這答案,就是觀念。
然而,在這裡,我更願意闡述的是,它作為一種考試方式的意義,更應是培育孩子獨立思考的一次成人禮。對於當下的高考作文解讀,這也許是我們更迫切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個孩子,從發聲起,就開始了對這個世界的關注。教育,是為了幫助他形成真善美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他第一次對社會的正式發言,就是高考作文。人們期望,從中看到孩子對社會的關注、對價值的堅持。但是,僅此就夠了。
觀念本身是一個固執己見的壞東西,就像作文曾經被學生認為是「思想品德」和「人生哲學」的測試。
回到考題的初衷:一滴墨汁,會暈出怎樣的花朵?
我想看到的是,墨汁漸漸暈開的脈絡,以及那暈開後仍有著無限可能的姿態。這才是高考作文的意義,讓學生有運用某種語言,進行獨立思考,並自如地書面表達的能力。肯定他們的自如表達,而非負載太多的觀念意義。
這需要我們反思自己的價值取向。一旦作文開始著意觀念,並且認定了觀念標準,那麼必然地會引起考生們關於標準的猜測和迎合,從而引出觀念的虛應故事。這樣的反思,可以還原出諸如千第一篇律的「雷鋒體作文」,尋找到「人生的第一次撒謊從作文開始」流傳頗廣的根由。
作文題無錯。是思考出了問題。獨立思考作文
作文七:追求獨立思考
每年高考,作文題目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今年同樣如此,高考語文結束沒多久,網上就迅即出現了各地高考作文的題目。有意思的是,今年的作文題,有相當一部分是哲理性、勵志類的,猶如「心靈雞湯」,很容易讓考生有話說,也開始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供了空間。
一聽到浙江高考作文題是圍繞網友對博文《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的不同觀點寫文章,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昌建就笑了,「我比較了其他省份的作文題,覺得浙江的這個很有彈性,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這種開放性的題目很有意思。」
孫昌建最欣賞的就是一個多元的答案,他覺得文學不該是選擇題,非此即彼,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甚至可以有爭議。「這個題目對考生來講會比較容易寫,但要寫好又不容易,因為他們的人生閱歷等局限不可能會把文章拉得太開。有人說作文寫得好能拉分,現實中並不是這樣,高考作文的評分方式也決定了高考作文的分差拉不開。」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劉曉偉覺得,浙江今年的高考作文能夠讓考生展現自我的生命景觀。「由於內容與考生的校園生活密切相關,如何快樂健康地成長本身就是中學生的生命話題,因而他們是能有感可發、有話可說的。」
接上了「地氣」,是另一種評價。現在的高考作文已經不再在審題上刁難考生,更多考察的是新一代對於社會的關注與判斷。
「作文題目來源於網絡熱帖,來源於博文。而網絡呈現的是民間性,這裡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話語權,展示的也是普通人的東西。不同於以前的高考作文裡動不動就喜歡選擇引用國內外經典文學。這樣一來,很親切,同時也很有當代生活氣息。」杭州越讀館語文教育負責人郭初陽在評價浙江高考作文題時表示了肯定。
郭初陽也肯定了題目的內容,不再是宏大敘事,追求高大全的英雄人物,而是提出了「我願做普通人」的可能性,還原了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不是一定要塑造不食人間煙火的光輝形象,這傳遞出了一種精神:對於生活的重新定義和對個體日常生活的尊重。
在種種高考作文命題中,能激發考生獨立思考的,是最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