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秦始皇陵在2000年內沒有被挖(秦始皇陵發現十多年)
2023-04-14 09:16:47
為何秦始皇陵在2000年內沒有被挖?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許渾《途經秦始皇墓》,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為何秦始皇陵在2000年內沒有被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為何秦始皇陵在2000年內沒有被挖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許渾《途經秦始皇墓》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做到統一六國的皇帝,他這一生功績無數,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奠定了基礎,可惜一代明君最後卻因追求長生不老而喪命。
當年考古學家第一次發現了振奮人心的古墓,就是秦始皇陵,從發現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的光陰,為何秦始皇陵至今無人敢打開?
按理來說如此振奮人心的古墓,不應該在發現的第一時間就打開嗎?外一哪天被人盜了怎麼辦,這一晃十多年過去都沒人敢開,此事必有蹊蹺。

而考古學家給出的理由便是,在秦始皇的墓裡面出現了大量的水銀,而且超標嚴重。
所以就算他再有研究價值,專家也不敢斷然打開,但秦始皇陵一直都是專家嚮往研究的對象,所以就算打不開,也要用一些現代科技手段對其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中國地質學家曾對此地的土壤進行了採樣分析,經過兩次化驗,結果均顯示為「汞異常」,別的地方的土壤就沒有這種顯示,因此專家判斷,正史中記載的秦始皇陵裡有大量的水銀這一說法絕對可信。

而且,當年在長沙出土過的馬王堆漢墓「女屍」,就是因為棺材裡有水銀,才得以使屍體保持完好,此事還引起了一時轟動。
所以專家推測,秦始皇的遺體應該也是完好保存的,秦代時期對於遺體防腐技術頗有研究,因此秦始皇遺體應當也會有防腐處理。
雖然有人這樣推測,但秦始皇駕崩的時候正值夏季,而且他是在出巡途中死的,夏日炎炎屍體可能沒運多遠就腐臭了,為了防止這味道擴散而走漏了「風聲」,趙高和胡亥竟然想到用鮑魚跟「屍體」放在一起,以此來掩蓋屍臭氣味。

據記載,秦始皇的遺體與這些腥臭的鮑魚一起在路上顛簸了五十多天,才到達目的地,從他駕崩到下葬費時了兩個月時間。
這期間屍體的腐爛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按照這樣的說法來看,秦始皇的遺體應該在運送途中就已經開始腐爛了,這樣看來,秦始皇的屍體不可能完好的保存下來。
根據專家對秦始皇陵地宮的探測來看:「此地宮,東西長260米,南北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

是目前為止發現的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一個地宮,規模相當於五個足球場那麼大,深度讓人無法想像。
有專家根據資料對秦始皇陵的地宮深度進行了推測,他們認為秦始皇陵的深度應該在500至1500米左右,這個數字聽起來簡直難以置信。
為了得到確切的深度,專家利用科技手段對秦始皇陵的地宮進行了探測,經過多次實驗,專家得出結論,地宮坑口的地方實際深度大概在26米左右,最深的地方有37米。

雖然不能打開一探究竟,但這是目前為止最準確的一個數據,如果想要得出真正的答案,唯一的途徑就是打開這地宮。
秦始皇陵深不可測,相信此地吸引了很多想要窺探裡面文物的到訪者,還有秦陵地宮墓門的數量,也是考古學者們熱議的話題。
據《史記》記載:秦陵中有內羨門、中羨門、外羨門,這說明地宮裡有三道門,從俯瞰圖來看,秦始皇陵是一個正方形錐體,西方人稱此為「黃土金字塔」。

確切地說,秦始皇陵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倒金字塔」,如此龐大的古墓,裡面到底有多少奇珍異寶?
關於這一點《史記》中也有明確的記載,秦始皇陵裡的寶貝包含了:「金雁」、「珠玉」、「翡翠」等物品。
考古學家曾在地宮西側挖出過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造型精美無比,堪稱稀世珍寶,不難看出秦始皇地宮裡的寶貝肯定更加罕見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