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氣泡分離與導流分散式汙泥沉澱池的製作方法
2023-06-16 09:23:17 2

本發明涉及環保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汙泥沉澱池。
背景技術:
沉澱池中的汙泥水一般需要進行粉碎處理,粉碎過濾後的汙泥從沉澱池的底部排出,淨化後的水從沉澱池的頂部排出.現有的沉澱池中,設置的中心轉軸上安裝有攪拌片,轉軸的上端通過電機驅動,在攪拌片的轉動下,將汙泥進行粉碎,減小大泥塊的存在。由於攪拌片只設置在中心轉軸上,沉澱池中靠近其內壁的汙泥難以攪動,從而需要長時間攪拌才能完全攪碎汙泥,其工作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人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進行研究和改進,提供一種新型氣泡分離與導流分散式汙泥沉澱池,其採用錯開式攪拌結構,大大提高了汙泥的攪碎效率及效果,縮短沉澱時間。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方案:
一種新型氣泡分離與導流分散式汙泥沉澱池,包括沉澱池本體,沉澱池本體的中心帶有分配管,分配管的上端通過轉軸安裝有電機,電機設置於沉澱池本體的外側頂面,位於沉澱池本體中的分配管的上端安裝有進水分配盤,其側壁安裝有上下設置的活動攪拌葉片,進水分配盤與進水管連接,所述沉澱池本體的內壁上下安裝有固定攪拌葉片,上下固定攪拌葉片與上下活動攪拌葉片之間間隔布置並帶有粉碎間距;所述分配管的側壁安裝有彈性伸縮式導水管,彈性伸縮式導水管的端部帶有滾輪,滾輪與安裝於沉澱池本體內壁的導向環滾動觸接;所述沉澱池本體的上部出水管與真空抽水泵連接,沉澱池本體的下部側壁帶有導風管,導風管與風機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彈性伸縮式導水管包括與分配管連通的內導管及滑動套置於內導管外壁的外導管,內導管與外導管之間安裝有彈簧,內導管的端部帶有軸向通孔,外導管的端部帶有徑向通孔。
所述導向環通過支架與沉澱池本體的內壁固連,導向環的內壁帶有多個間隔均勻布置的凸起。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於:
本發明中,採用彈性伸縮式導水管,對汙泥水進行導流的同時還能對其進行初步粉碎處理,利於提高後期的攪拌粉碎效果;沉澱池本體的內壁與分配管之間設置相間隔的攪拌葉片, 並採用超聲波分離技術,相比傳統的單葉片結構,大大提高了攪拌效果,提高沉澱池的沉澱效率;傾斜設置的攪拌葉片之間的攪拌阻力小,能耗低;本發明還採用於沉澱池底部產生氣泡的方式,輔助對汙泥分散,提高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彈性伸縮性導水管的結構圖。
圖3為圖2的A處局部放大圖。
圖中:1、沉澱池本體;10、滾輪;11、導向環;111、凸起;12、支架;2、分配管;3、電機;4、進水分配盤;5、活動攪拌葉片;6、進水管;7、轉軸;8、固定攪拌葉片;9、彈性伸縮式導水管;91、內導管;911、軸向通孔;92、外導管;921、徑向通孔;93、彈簧;13、出水管;14、真空抽水泵;15、導風管;16、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新型氣泡分離與導流分散式汙泥沉澱池,包括沉澱池本體1,沉澱池本體1的中心帶有分配管2,分配管2的上端通過轉軸7安裝有電機3,電機3設置於沉澱池本體1的外側頂面,位於沉澱池本體1中的分配管2的上端安裝有進水分配盤4,其側壁安裝有上下設置的活動攪拌葉片5,進水分配盤4與進水管6連接,沉澱池本體1的內壁上下安裝有固定攪拌葉片8,上下固定攪拌葉片8與上下活動攪拌葉片5之間間隔布置並帶有粉碎間距;分配管2的側壁安裝有彈性伸縮式導水管9,彈性伸縮式導水管9的端部帶有滾輪10,滾輪10與安裝於沉澱池本體1內壁的導向環11滾動觸接。
本發明中,如圖1所示,於沉澱池本體1中還設置有超聲波發生器12,超聲波發生器12的發射端121向上彎折並置於上下兩彈性伸縮式導水管9之間。超聲波發生器12的設置,其目的在於對汙泥進行穿透式分離,利於攪拌葉片的物理分離操作。
如圖1所示,為了加快沉澱過濾後的水順利排出,沉澱池本體1的上部出水管13與真空抽水泵14連接,在真空抽水泵14的抽吸作用下,實現水流的順利快速排出;同時,沉澱池本體1的下部側壁帶有導風管15,導風管15與風機16連接。風機16將空氣導入至沉澱池本體1中,於其底部產生向上的氣泡,氣泡可防止汙泥附著於攪拌葉片上,並能將汙泥蓬鬆化,提高攪拌葉片的攪拌效果。
進一步地,如圖2、圖3所示,彈性伸縮式導水管9包括與分配管2連通的內導管91及滑動套置於內導管91外壁的外導管92,內導管91與外導管92之間安裝有彈簧93,內導管91的端部帶有軸向通孔911,外導管92的端部帶有徑向通孔921。
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導向環11通過支架12與沉澱池本體1的內壁固連,導向環11的內壁帶有多個間隔均勻布置的凸起111。
本發明工作時,電機3帶動分配管2於沉澱池本體1中轉動,汙泥水在彈性伸縮式導水管9的導向作用下,從內導管91端部的軸向通孔911排出,由於離心作用,內導管91向外擠壓,汙泥水在離心作用及內導管91的擠壓作用下,從外導管92端部的徑向通孔921中流出;由於導向環11中設置間隔布置的凸起111,帶動內導管91在外導管92中來回伸縮,伸縮過程中對汙泥進行初步擠壓粉碎;汙泥水導流至活動攪拌葉片5與固定攪拌葉片8之間的粉碎間距中,在活動攪拌葉片5與固定攪拌葉片8之間相對切作用、在超聲波發生器12產生的超聲波穿透分離作用及在底部氣泡的分離作用下不斷被粉碎,粉碎後的汙泥沉澱後從沉澱池本體1的底部排出。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發明,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提技術特徵的範圍內,利用本發明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改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並且未脫離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內容,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特徵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