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PU合成革半成品生產線的烘箱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1:55:1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合成革的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聚氨酯PU合成革半成品生產線的烘箱。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合成革生產線烘乾設備,是專門針對油性樹脂塗料設計的。油性樹脂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對環境及操作工人帶來極大的傷害,而且使用油性樹脂塗料製成的合成革中也會殘留有毒有害物質,對消費者也造成危害。所以目前人們都逐漸開始使用無毒無害的水性樹脂進行合成革的生產。但是由於水性樹脂中含有大量的水,用現有技術中的烘箱設備不足以達到烘乾要求。而且在烘乾的時候,如果塗層表面經過空氣的直吹會導致塗層表面被破壞,而導致產品的外觀不合格。如果使用紅外燈進行光照加熱的話,雖然能夠有效加熱,並且布料的塗層表面也不會有空氣直吹,但是由於烘箱的長度較長,導致使用紅外燈燈罩的烘箱能耗極高;另外由於紅外燈光的加熱效果與布料與紅外燈之間的距離有直接關係,所以位於相鄰兩個紅外燈之間的布料的加熱效果與正對紅外燈的布料的加熱效果並不相同,即紅外燈作為加熱源的烘箱內溫度並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聚氨酯PU合成革半成品生產線的烘箱,烘箱內的出風管的出風口的風向不直接吹向布料,保證水性塗層內的水分快速蒸發的同時,避免布料表面的水性塗層在未凝固的時候在風力作用下而破壞表面質量;而且相比於紅外燈加熱,其能耗較低;將出風口直接設在出風管的側壁,便於出風管的直接生產加工,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將出風口設於出風管的底部,並在出風口的下方設有擋板,便於現有烘箱設備進行改造;通過烘箱頂部的抽風管的作用,將烘箱內含大量水蒸氣的空氣抽出,保證了布料的持續乾燥;烘箱內使用熱風作為導熱介質,通過熱風的流動,保證了烘箱內的加熱均勻度。
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聚氨酯PU合成革半成品生產線的烘箱,包括烘箱,穿過烘箱內的布料傳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烘箱內位於布料傳送裝置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有熱風管,所述熱風管面向布料的一側分別設有出風管,所述出風管的出風口吹出的熱風的風向為水平方向或者吹向遠離布料的一側。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出風口設於出風管面向布料的一端,所述出風管的出風口與布料之間設有擋風板。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擋風板的兩側邊部水平或者向向遠離布料的一側傾斜。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出風口設於出風管的側壁。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烘箱的頂部設有抽風管,所述抽風管與烘箱內連通。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烘箱內的溫度在70~140攝氏度的範圍內。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烘箱內的溫度沿著由前向後的順序依次增加,所述烘箱內前段的溫度在70~90攝氏度的範圍內,所述烘箱內後段的溫度在100~140攝氏度的範圍內。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出風管分別垂直於布料的輸送方向水平設置,並沿布料的輸送方向依次分布。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布料在經過烘箱的時候,由傳動鏈傳送,所述傳動鏈的頂部沿傳動鏈的方向固定有刺針,所述刺針將布料的兩側與傳動鏈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第一、本實用新型的聚氨酯PU合成革半成品生產線的烘箱,烘箱內的出風管的出風口的風向不直接吹向布料,保證水性塗層內的水分快速蒸發的同時,避免布料表面的水性塗層在未凝固的時候在風力作用下而破壞表面質量;而且相比於紅外燈加熱,其能耗較低。
第二、本實用新型的聚氨酯PU合成革半成品生產線的烘箱,將出風口直接設在出風管的側壁,便於出風管的直接生產加工,降低生產成本。
第三、本實用新型的聚氨酯PU合成革半成品生產線的烘箱,通過將出風口設於出風管的底部,並在出風口的下方設有擋板,便於現有烘箱設備進行改造。
第四、本實用新型的聚氨酯PU合成革半成品生產線的烘箱,通過烘箱頂部的抽風管的作用,將烘箱內含大量水蒸氣的空氣抽出,保證了布料的持續乾燥。
第五、本實用新型的聚氨酯PU合成革半成品生產線的烘箱,烘箱內使用熱風作為導熱介質,通過熱風的流動,保證了烘箱內的加熱均勻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的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2的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3的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4的剖視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圖2、圖3、圖4和圖5可知,本實用新型包括烘箱7,穿過烘箱7內的布料傳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烘箱7內位於布料傳送裝置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有熱風管12,所述熱風管12面向布料11的一側分別設有出風管13,所述出風管13的出風口17吹出的熱風的風向為水平方向或者吹向遠離布料11的一側;所述出風口17設於出風管13面向布料11的一端,所述出風管13的出風口17與布料11之間設有擋風板18;所述擋風板18的兩側邊部水平或者向向遠離布料11的一側傾斜;所述出風口17設於出風管13的側壁;所述烘箱7的頂部設有抽風管16,所述抽風管16與烘箱7內連通;所述烘箱7內的溫度在70~140攝氏度的範圍內;所述烘箱7內的溫度沿著由前向後的順序依次增加,所述烘箱7內前段的溫度在70~90攝氏度的範圍內,所述烘箱7內後段的溫度在100~140攝氏度的範圍內;所述出風管13分別垂直於布料11的輸送方向水平設置,並沿布料11的輸送方向依次分布;所述布料11在經過烘箱7的時候,由傳動鏈15傳送,所述傳動鏈15的頂部沿傳動鏈15的方向固定有刺針14,所述刺針14將布料11的兩側與傳動鏈15固定。
實施例1
結合圖1和圖2所示,所述烘箱7內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固定有熱風管12,所述熱風管12面向布料11的一側分別設有出風管13,所述出風管13的出風口17吹出的熱風的風向為水平方向;所述出風口17設於出風管13面向布料11的一端,所述出風管13的出風口17與嗶了11之間設有擋風板18;所述擋風板18的兩側邊部水平。
實施例2
結合圖1和圖3所示,所述烘箱7內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固定有熱風管12,所述熱風管12面向布料11的一側分別設有出風管13,所述出風管13的出風口17吹出的熱風吹向遠離布料11的一側;所述出風口17設於出風管13面向布料11的一端,所述出風管13的出風口17與布料11之間設有擋風板18;所述擋風板18的兩側邊部向遠離布料11的一側傾斜。
實施例3
結合圖1和圖4所示,所述烘箱7內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固定有熱風管12,所述熱風管12面向布料11的一側分別設有出風管13,所述出風管13的出風口17吹出的熱風的風向為水平方向;所述出風口17設於出風管13的側壁。
實施例4
結合 1和圖5所示,所述烘箱7內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固定有熱風管12,所述熱風管12面向布料11的一側分別設有出風管13,所述出風管13的出風口17吹出的熱風的風向吹向遠離布料11的一側;所述出風口17設於出風管13的側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