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3:41:56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凍瘡多見於冬季氣溫低且較為潮溼的地區好發於手、足、耳廓及鼻尖等處。主要與病損部位反覆暴露於冰點以上的低溫環境,且保護較差有關。表現於局部有癢感或脹痛的皮膚紫紅色斑、丘疹或結節病變,可伴水腫與水皰。病程中表皮可脫落,出血、糜爛或出現潰瘍,最終形成瘢痕或纖維化。凍瘡易復發,與患病後局部皮膚的慢性血管炎以及皮膚抵抗力降低關有。現有治療凍瘡的藥物少且治療效果不夠好,治療時間長,治療費用高,使用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目前治療凍瘡的藥物療效不夠好,療程長,費用高且使用更方便等不足,而提供的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本發明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
蘇木35桂枝30-40細辛15-25艾葉15當歸15-25花椒15-25紅花15-25樟腦8-三七粉15-25川芎15-25馬勃15-25附子10
徐長卿5-15。本發明的優點是治療範圍廣,療效好,見效迅速,治療費用低廉,使用更方便且毒副作用小。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可製成膏劑和溶液兩種劑型。I、膏劑將蘇木35g、桂枝35g、細辛20g、艾葉20g、當歸20g、花椒20g、紅花20g、 樟腦10g、川芎20g、馬勃20g、附子10g、徐長卿10g,加水2800-3200ML,按傳統中藥煎煮法煎汁,濾掉藥渣,再將藥液煎至滴水成珠,加入三七粉20g樟腦IOg黃凡士林IOOOg即可。2、溶液將蘇木35g、桂枝35g、細辛20g、艾葉20g、當歸20g、花椒20g、紅花20g、 樟腦10g、三七粉20g、川芎20g、馬勃20g、附子10g、徐長卿IOg置入廣口容器內,加入75% 酒精800-1200ml浸泡I. 5-3周即可。適用範圍對表現於局部有癢感或脹痛的皮膚紫紅色斑、丘疹或結節病變,伴水腫與水皰。病程中表皮脫落,出血、糜爛或出現潰瘍的耳、臉、手、足、大腿及臀部的凍瘡均可。使用方法I、凍瘡液使用方法對準患處按壓閥門噴出藥液塗抹均勻。對耳部和其他較小範圍的凍瘡,可將藥液先噴於手指上再輕輕塗抹於患處,請不要反覆按摩。凍瘡膏使用即患處直接塗抹均勻即可。2、每日3次到5次。症狀嚴重者可先多次反覆使用至症狀減輕後,再減少使用次數。臨床病例I、李義華男48歲荊門市掇刀區人幼年即出現程度不等的凍瘡,年年復發,以耳、面、手為甚,1993年開始使用本發明,1998年痊癒後至今未復發。2、文金花女34歲上海金山區山陽鎮人從小手足年年都出現凍瘡,局部皮膚呈紫紅色斑,水腫伴局部皮膚硬結。1998年使用本發3年至今未復發。3、李雪榮女29歲荊門市東寶區人2007年11月雙手及面部出現凍瘡,局部皮膚紅腫,輕度潰瘍,使用本發明一周後痊癒至今四年未復發。4、王白玉女25歲鍾祥市石牌鎮人,從事餐飲業,耳、面、手、足皮膚紫紅色斑、丘疹伴水腫、水皰、出血、糜爛,年年復發,2007年開始使用本發明,一周左右皮膚即恢復正常。5、毛凱立男28歲浙江寧波市慈谿人幼年即開始,年年冬季都出現凍瘡,雙手、 雙足紅腫,並伴關節腫脹,局部皮膚化膿,嚴重潰瘍,困擾20餘年.2010年12月使用本發明,當天見效,一周後痊癒,至今未復發。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蘇木35桂枝30-40 細辛15-25 艾葉15-25當歸15-25花椒15-25 紅花15_25 樟腦8_12三七粉15-25 川芎15-25 馬勃15-25 附子10-20徐長卿5-15。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優點是治療範圍廣,療效好,見效迅速,治療費用低廉,使用更方便且毒副作用小。
文檔編號A61K31/125GK102526310SQ20121001368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6日
發明者李仁君 申請人:李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