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元件散熱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9:53:06 1
專利名稱:發光元件散熱模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光元件散熱模塊,特別是指一種具有極好的散熱性能,使LED在技術研發方面可以突破瓶頸,不再受限於散熱不良的問題,提升LED的產業利用性。
背景技術:
由於全球能源成本不斷飆升,節約能源的概念不斷加強,使發光二極體(LED) 一夕之間成為照明新寵,以LED路燈為例,採用18 126顆不等的LED,亮度約 在90流明/瓦左右,採用70 80顆之間的LED,亮度即相當於一般的水銀燈,但 用電量卻只要水銀燈的四分之一,比起現行的高壓鈉路燈,用電量約可節省近五 成。而且,只要散熱問題處理得好,LED路燈的壽命至少可長達五萬個小時,估 計約14年左右,亮度都不會衰減。近年來的光電展中,各家廠商也紛紛看準了以LED作為平面顯示器背光源的 龐大商機,但卻因為LED的成本、發光效率以及散熱等問題,讓LED在平面顯 示器背光源的應用上遲遲沒有發展。目前市面上己有3瓦以上的高瓦數LED,正好可以解決上述發光效率的問題。 根據統計,臺灣去年LED產業的產值佔全球總產值超過二成,為全世界LED供 應第二大國,且就上遊LED晶粒而言,臺灣的藍光與四元(AlGalnP磷化鋁鎵銦) 高亮度LED的產量,也各佔全球的34%與85%,早就是世界第一。以此產量與技 術,LED的成本應可逐漸降低,惟獨LED的散熱問題,特別是高瓦數的LED, 其散熱問題至今仍未獲得解決。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 可解決LED照明燈具的散熱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 包括 一散熱器,其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一側具有至少一個以上散熱鰭片;至 少一散熱風扇,設置於所述散熱器基板具有散熱鰭片的一側;至少一發光元件, 設置於所述散熱器基板的另一側,其具有一導熱體,所述導熱體一端與所述發光 元件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散熱器基板接觸。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 導熱性金屬或合金製成。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 的任一種型態。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散熱風扇與所述散熱器基板呈平行或垂 直方向設置。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發光元件為發光二極體。 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導熱體由鋁、銅、金、銀或其合金等高導熱性金屬或合金製成。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發光元件通過一基座固定在所述散熱器基板上。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導熱體與所述散熱器基板的接觸面上塗 布有散熱膏。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發光元件周圍設置有燈罩。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散熱器基板上設置有二個以上的發光元 件,且所述發光元件呈一字形排列。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散熱器基板上設置有四個以上的發光元 件,且所述發光元件呈矩陣排列。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散熱模塊呈矩陣排列。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鋁、銅、金、銀或其合金等高導熱 性金屬或合金製成導熱體,使導熱部可通過熱傳導方式吸收發光元件的熱能,並 經導熱部本身的高導熱能力,直接將熱能傳導至散熱器基板,再由散熱風扇加快 散熱鰭片周邊的空氣對流,達到極好的散熱效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型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型態的平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型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型態的平面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型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型態的平面示意圖;,所述散熱器由鋁、銅、金、銀或其合金等高 ,所述散熱器的散熱鰭片為片狀體或柱狀體中 ,所述散熱風扇採用軸流風扇或鼓風扇其中之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實施型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五種實施型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及功效,現舉以下幾種本實用新型的 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說明如下。 如圖l、圖2所示,其包含有一散熱器10,其具有一基板11,基板11由一高導熱性金屬或合金所製成, 例如鋁、銅、金、銀或其合金等。基板11 一側具有至少一個以上的散熱鰭片12, 其中散熱鰭片12可以採用片狀體或柱狀體的任一種型態。至少一散熱風扇20,其位於散熱器10基板11具有散熱鰭片12的一側,其中 散熱風扇20可選用軸流風扇或鼓風扇其中之一,而且散熱風扇20可以與散熱器 10的基板11呈水平(如圖1、圖2所示)或垂直(如圖5、圖6所示)方向裝設, 以便利用散熱風扇20加快散熱鰭片12周邊的空氣對流,進而提升基板11的散熱 效率。至少一發光元件30,最好選用一發光二極體(LED),且其周邊可依據實際需 求選擇增設燈罩31 (如圖l、圖2所示)或直接裸露於外(如圖3、圖4所示), 發光元件30位於散熱器10的基板11未設置散熱鰭片12的一側,其設置於一基 座32上,通過基座32與散熱器10基板11固結,且基座32底部具有一導熱部33, 導熱部33 —端連接發光元件30,另一端與散熱器10的基板11直接貼設,其中導 熱部33採用具有高導熱能力的金屬或合金材質製成,例如鋁、銅、金、銀或其 合金等,使導熱部33可用熱傳導方式吸收發光元件30的熱能,並由導熱部33本 身的高導熱能力,直接將熱能傳導至散熱器10的基板11。另外,導熱部33直接貼設於散熱器10的基板11時,其間的接觸面可以塗布 散熱膏,以增加該散熱模塊的熱傳導效率。當需要大面積的照明時,可將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組合排 列使用,可將二個以上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呈一字形排列,或者,如圖7所示, 將四個以上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呈矩陣排列。再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也可以在一散熱器10的基板11上設置至少二個 以上的發光元件30 (圖中所示為設置有四個發光元件),並使發光元件30呈一字 形排列或矩陣排列,再配合至少一個以上的散熱風扇20 (圖中所示為設置有兩個 散熱風扇),以輔助散熱鰭片12迅速散熱,進而提高基板11的散熱效率。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發光元件30通過將導熱部33直接貼接於散熱器10基板11的方式,確實能有效提升發光元件30的散熱效率,且此特徵在同類產品 當中實屬首創。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種較佳實施型態,凡依據本實用新型說明書、 權利要求書或附圖所做的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 內。
權利要求1. 一種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包括一散熱器,其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一側具有至少一個以上散熱鰭片;至少一散熱風扇,設置於所述散熱器基板具有散熱鰭片的一側;至少一發光元件,設置於所述散熱器基板的另一側,其具有一導熱體,所述導熱體一端與所述發光元件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散熱器基板接觸。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器由鋁、 銅、金、銀或其合金的高導熱性金屬或合金製成。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器的散熱 鰭片為片狀體或柱狀體中的任一種型態。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風扇採用 軸流風扇或鼓風扇其中之一 。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風扇與所 述散熱器基板呈平行或垂直方向設置。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發光元件為發 光二極體。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熱體由鋁、 銅、金、銀或其合金的高導熱性金屬或合金製成。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發光元件通過 一基座固定在所述散熱器基板上。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熱體與所述 散熱器基板的接觸面上塗布有散熱膏。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發光元件周 圍設置有燈罩。
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器基板 上設置有二個以上的發光元件,且所述發光元件呈一字形排列。
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器基板 上設置有四個以上的發光元件,且所述發光元件呈矩陣排列。
1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模塊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光元件散熱模塊,其包括一散熱器,其具有一基板,基板一側具有至少一個以上散熱鰭片;至少一散熱風扇,設置於散熱器基板具有散熱鰭片的一側;至少一發光元件,設置於散熱器基板的另一側,其具有一導熱體,導熱體一端與發光元件連接,另一端與散熱器基板接觸。且散熱器與導熱體都採用鋁、銅、金、銀或其合金等高導熱性金屬或合金製成,由此可通過熱傳導方式吸收發光元件的熱能,再利用散熱風扇加快散熱器周邊的空氣對流,達到極好的散熱效能。
文檔編號H01L33/00GK201117679SQ20072015508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20日
發明者劉德真, 洪銀樹 申請人:建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