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結構樓體及其吊頂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10:02:2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鋼結構樓體的吊頂結構。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包括上述吊頂結構的鋼結構樓體。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於住宅和辦公用建築的需求越來越大。現有的建築物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過程較為複雜,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拆除時,需要進行破壞性拆除,拆卸後的建築材料無法進行回收再利用,造成的資源的嚴重浪費。基於此,鋼結構整體裝配式樓體應運而生,其能夠簡單快速地完成樓體搭建。在裝配式住宅體系中,提供一種用於鋼結構樓體的吊頂結構,以簡化施工過程,降低施工難度,保證結構強度,同時提高吊頂的隔音、防火、防震性能,實現吊頂結構的多功能集成化,就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鋼結構樓體的吊頂結構,以簡化施工過程,降低施工難度,保證結構強度,同時提高吊頂的隔音、防火、防震性能,實現吊頂結構的多功能集成化。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吊頂結構的鋼結構樓體。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鋼結構樓體的吊頂結構,所述吊頂結構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粘接的防火層、吊頂板和支撐層,所述支撐層包括上結構板和與所述上結構板形成容置空間的下結構板,所述上結構板通過吊鉤與樓承板的腹部支杆固接,所述上結構板貼合固定於所述吊頂板;所述容置空間內設置有隔音結構,所述吊鉤與所述腹部支杆間設有減震件,所述防火層的下表面為裝飾面。
可選地,所述隔音結構為玻璃棉或巖棉。
可選地,所述減震件為減震彈簧,所述減震彈簧的一端固定於所述吊鉤,其另一端固定於所述樓承板。
可選地,所述吊鉤為多個,且各所述吊鉤均布於所述樓承板與所述上結構板之間。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鋼結構樓體,包括如上所述的吊頂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吊頂結構用於鋼結構樓體,所述吊頂結構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粘接的防火層、吊頂板和支撐層,所述支撐層包括上結構板和與所述上結構板形成容置空間的下結構板,所述上結構板通過吊鉤與樓承板的腹部支杆固接,所述上結構板貼合固定於所述吊頂板;所述容置空間內設置有隔音結構,所述吊鉤與所述腹部支杆間設有減震件,所述防火層的下表面為裝飾面。該吊頂結構能夠簡化施工過程,降低施工難度,保證結構強度,同時提高了吊頂的隔音、防火、防震性能,實現了吊頂結構的多功能集成化性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吊頂結構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防火層 2-吊頂板 3-支撐層 31-上結構板 32-下結構板33-隔音結構 4-吊鉤 5-樓承板 51-腹部支杆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用於鋼結構樓體的吊頂結構,以簡化施工過程,降低施工難度,保證結構強度,同時提高吊頂的隔音、防火、防 震和取暖性能,實現吊頂結構的多功能集成化。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吊頂結構的鋼結構樓體。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請參考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吊頂結構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吊頂結構用於鋼結構樓體,所述吊頂結構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粘接的防火層1、吊頂板2和支撐層3,所述支撐層3包括上結構板31和與所述上結構板31形成容置空間的下結構板32,所述上結構板31通過吊鉤4與樓承板5的腹部支杆51固接,所述上結構板31貼合固定於所述吊頂板2;所述容置空間內設置有隔音結構33,所述吊鉤4與所述腹部支杆51間設有減震件6,所述防火層1的下表面為裝飾面。該吊頂結構能夠簡化施工過程,降低施工難度,保證結構強度,同時提高了吊頂的隔音、防火、防震性能,實現了吊頂結構的多功能集成化性能。
上述隔音結構33優選為填充在容置空間內的玻璃棉或巖棉,以提高隔音性能,降低成本;顯然地,該隔音結構33也不局限於為玻璃棉或者巖棉,該隔音結構33也可以為Z形龍骨等結構。
具體地,上述減震件6為減震彈簧,所述減震彈簧的一端固定於所述吊鉤4,其另一端固定於所述樓承板5,顯然地,在每個吊鉤4上均配備一個減震彈簧,以提高減震性能,降低成本。該減震件6也可以為其他減震結構,例如板簧或者其他彈性件。
該吊鉤4為多個,且各所述吊鉤4均布於所述樓承板5與所述上結構板31之間,以提高吊頂的可靠性。
除了上述吊頂結構,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包括該吊頂結構的鋼結構樓體,該鋼結構樓體的其他各部分結構請參考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範性實施例,毋庸置疑,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圖和描述在 本質上是說明性的,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保護範圍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