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進給減振式塑料棒切割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20:26: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設備,具體是一種自動進給減振式塑料棒切割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如今的生產生活中,機械設備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地方,而這些機械設備有對各種物料進行切割的,現有的對塑料棒進行切割的裝置中,大多是直接將塑料棒進行手動放置在切割刀具中,使切割刀具對塑料棒進行切割,這種切割方式需要手動將塑料棒進行進給,操作麻煩,同時,整個裝置在運行時會產生振動,穩定性很低,還會造成一些噪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動進給減振式塑料棒切割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進給減振式塑料棒切割裝置,包括橫杆、轉軸、轉盤、升降件、限位板、切割塊、底板、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所述橫杆的下端兩側分別與支撐杆的頂端固定相連,橫杆的一側設置有第二電動機;所述第二電動機的輸出端與第二主軸相連,第二主軸貫穿橫杆,第二主軸的另一端固定設置在轉盤的中間;所述轉盤邊緣處通過轉軸與傳動杆的上端相連,傳動杆的下端通過轉軸設置在升降件上端的凹槽中;所述支撐杆的左端設置有控制開關,控制開關通過導線與第一電動機和第二電動機相連,支撐杆的下端固定設置在限位板上;所述限位板的下端與支腿的上端固定相連,限位板中間套接有升降件,升降件的下端固定設置有刀片;所述支腿的下端固定設置在底板上,底板的上端設置有切割塊,底板的下端設置有第一電動機,底板下端四個端角分別設置有導柱;所述第一電動機的上端設置有第一主軸,第一主軸貫穿底板,第一主軸上設置有主動凹形圈,第一主軸的另一端設置在支架內;所述支架的下端左右對稱設置有連杆,連杆的下端與底座的上端固定相連,支架和底板上各設置有一個相同的軸承;所述軸承內套接有輔助軸,輔助軸上設置有輔助凹形圈,輔助凹形圈和主動凹形圈內夾裝有塑料棒;所述切割塊的上端設置有切割槽和導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導柱的下端套接在導套內,導套的下端與底座的上端固定連接,導套套接在彈簧內,彈簧的下端與底座的上端固定相連,彈簧的上端與底板的下端固定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輔助凹形圈和主動凹形圈均為內側直徑小於外側直徑的凹形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所設計的轉盤能夠在第二電動機的轉動下完成對升降件的上下運動,而設計在升降件下端的刀片能夠往復的對塑料棒進行切割,切割效率明顯,所設計的第一電動機能夠在凹形圈的輔助下完成對塑料棒的進給,避免了人們手動對塑料棒進給多次切割,所設置的彈簧能夠對整個裝置進行減振,穩定性增強。
附圖說明
圖1為自動進給減振式塑料棒切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自動進給減振式塑料棒切割裝置中第二主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自動進給減振式塑料棒切割裝置中切割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自動進給減振式塑料棒切割裝置中凹形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橫杆,2-支撐杆,3-轉軸,4-轉盤,5-傳動杆,6-升降件,7-限位板,8-支腿,9-刀片,10-切割槽,11-切割塊,12-底板,13-導柱,14-導套,15-底座,16-彈簧,17-第一電動機,18-塑料棒,19-控制開關,20-第二主軸,21-第二電動機,22-導槽,23-第一主軸,24-軸承,25-輔助軸,26-輔助凹形圈,27-主動凹形圈,28-支架,29-連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4,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進給減振式塑料棒切割裝置,包括橫杆1、轉軸3、轉盤4、升降件6、限位板7、切割塊11、底板12、第一電動機17和第二電動機21;所述橫杆1的下端兩側分別與支撐杆2的頂端固定相連,橫杆1的一側設置有第二電動機21;所述第二電動機21的輸出端與第二主軸20相連,第二主軸20貫穿橫杆1,第二主軸20的另一端固定設置在轉盤4的中間,當第二電動機21帶動第二主軸20轉動時,轉盤4也跟著轉動;所述轉盤4邊緣處通過轉軸3與傳動杆5的上端相連,傳動杆5的下端通過轉軸3設置在升降件6上端的凹槽中;所述支撐杆2的左端設置有控制開關19,控制開關19通過導線與第一電動機17和第二電動機21相連,支撐杆2的下端固定設置在限位板7上;所述限位板7的下端與支腿8的上端固定相連,限位板7中間套接有升降件6,當轉盤4正轉時,通過轉軸3和傳動杆5能夠使升降件6在在限位板7內向下移動,升降件6的下端固定設置有刀片9;所述支腿8的下端固定設置在底板12上,底板12的上端設置有切割塊11,底板12的下端設置有第一電動機17,底板12下端四個端角分別設置有導柱13;所述導柱13的下端套接在導套14內,導套14的下端與底座15的上端固定連接,導套14套接在彈簧16內,彈簧16的下端與底座15的上端固定相連,彈簧16的上端與底板12的下端固定相連,彈簧16用於對整個裝置進行減振緩衝的作用;所述第一電動機17的上端設置有第一主軸23,第一主軸23貫穿底板12,第一主軸23上設置有主動凹形圈27,第一主軸17的另一端設置在支架28內,第一主軸17能夠在支架28內轉動;所述支架28的下端左右對稱設置有連杆29,連杆29的下端與底座12的上端固定相連,支架28和底板12上各設置有一個相同的軸承24;所述軸承24內套接有輔助軸25,輔助軸25上設置有輔助凹形圈26,輔助凹形圈26能夠通過輔助軸25在軸承24內轉動,輔助凹形圈26和主動凹形圈27內夾裝有塑料棒18;所述輔助凹形圈26和主動凹形圈27均為內側直徑小於外側直徑的凹形圈,當第一電動機17帶動主動凹形圈27轉動時,卡裝在輔助凹形圈26和主動凹形圈27之間的塑料棒18開始向前進給,並進給到導槽22內;所述切割塊11的上端設置有切割槽10和導槽22,切割槽10用於刀片9進給切割塑料棒18,導槽22用於導向塑料棒18。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