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0:15:21 3
專利名稱: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金屬成形的衝壓加工領域,涉及一種模具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我國金屬成形的衝壓加工領域,無縫圓管的壓彎通常採用在彎管機上加工的方式實現。採用該工藝往往會出現工件壁厚變薄、破裂、增厚、起皺、管件橫斷面形狀畸變等質量缺陷。同時,彎管機對所加工管材的形狀、尺寸以及最小與最大管徑彎曲圓角半徑也有限制;還需要一定的夾持段,材料利用率較低,工作效率也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無縫園管的壓彎模具結構。利用這一模具,能夠更好的保證產品質量;無需保留過長的夾持段,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大幅度的提聞生廣效率,降低人工生廣成本。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包括上底板、左上模塊、導向杆、中上模塊、右上模塊、右下模塊、頂出器、T形託杆、左下模塊、下底板;其特徵在於中上模塊通過螺釘和圓柱銷緊固在上底板上,左上模塊和右上模塊通過特種螺釘連接在上底板上,導向杆壓配在上底版上;右下模塊和左下模塊通過螺釘和圓柱銷緊固在下底板上,頂出器通過特種螺釘連接在下底板上,下底板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託杆孔,T形託杆裝入託杆孔中。左上模塊、中上模塊、右上模塊、左下模塊、頂出器、右下模塊,中部均設計有半圓凹槽,並且上下對應。左上模塊與左下模塊、右上模塊與下模塊的壓料面上設置有傾角為3° I。。左上模塊與左下模塊、中上模塊與頂出器、右上模塊與右下模塊,在閉合狀態下,上、下模之間設置有間隙為0. 1±0. 05mm。本實用新型可達到如下有益效果採用這種模具結構,明顯地消除了無縫圓管管壁在加工過程中因受力產生的變薄、增厚、破裂、起皺、變形和凹陷等缺陷,保證了無縫圓管的壓彎要求,有效地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生產成本,為無縫圓管壓彎加工工藝的革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的工作狀態下橫向結構的剖視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的工作狀態下縱向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如附圖所示,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主要包括上底板I、左上模塊2、導向杆3、中上模塊4、右上模塊5、右下模塊6、頂出器7、T形託杆8、左下模塊9、下底板10 ;將中上模塊4通過螺釘和圓柱銷緊固在上底板I上,導向杆3壓配在上底版I上,左上模塊2和右上模塊5通過特種螺釘連接在上底板I上,並通過導向杆3導向,通過彈簧伸縮控制行程;右下模塊6和左下模塊9通過螺釘和圓柱銷緊固在下底板10上,下底板10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託杆孔,T形託杆8裝入託杆孔中,並通過T形託杆8上的凸臺限位;頂出器7通過特種螺釘連接在下底板10上,由T形託杆8推動上升。左上模塊2、中上模塊4、右上模塊5、左下模塊9、頂出器7、右下模塊6,中部均設計有半圓凹槽,並且上下對應,可以將工件夾持在其中,並且在徑向不出現變形,保持圓管的圓度。左上模塊2與左下模塊9、右上模塊5與右下模塊6上的壓料面傾角a為3° I。,用於修復工件壓彎後產生的回彈。左上模塊2與左下模塊9、中上模塊4與頂出器7、右上模塊5與右下模塊6,在閉合狀態下,上、下模之間設計間隙S為0.1±0. 05mm,使得工件可以沿軸向變形,不產生變薄、斷裂等缺陷。工作時,將頂出器7調整到與右下模塊6、左下模塊9平齊狀態,將工件放入右下模塊6、頂出器7和左下模塊9的半圓凹槽中,衝床上滑塊下行,左上模塊2和右上模塊5預壓工件,衝床上滑塊繼續下行,中上模塊4和頂出器7夾持工件持續下行,彈簧壓縮左上模塊2和右上模塊5相對上行,實現工件彎曲變形,最終達到製件產品要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堅實耐用、製作成本較低、可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能滿足大批量生產的要求。採用這種模具結構,明顯地消除了無縫矩形圓管管壁在加工過程中因受力產生的變薄、增厚、破裂、起皺、變形和凹陷等缺陷,保證了無縫圓管的壓彎要求,有效 地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生產成本,為無縫矩形圓管壓彎加工工藝的革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權利要求1.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包括上底板(I)、左上模塊(2)、導向杆(3)、中上模塊(4)、右上模塊(5)、右下模塊(6)、頂出器(7)、T形託杆(8)、左下模塊(9)、下底板(10);其特徵在於中上模塊(4)通過螺釘和圓柱銷緊固在上底板(I)上,左上模塊(2)和右上模塊(5)通過特種螺釘連接在上底板(I)上,導向杆(3)壓配在上底版(I)上;右下模塊(6)和左下模塊(9)通過螺釘和圓柱銷緊固在下底板(10)上,頂出器(7)通過特種螺釘連接在下底板(10)上,下底板(10)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託杆孔,T形託杆(8)裝入託杆孔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其特徵在於左上模塊(2)、中上模塊(4)、右上模塊(5)、左下模塊(9)、頂出器(7)、右下模塊(6),中部均設計有半圓凹槽,並且上下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其特徵在於左上模塊(2)與左下模塊(9)、右上模塊(5)與右下模塊(6)的壓料面上設置有傾角(α)為3° 7°。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其特徵在於左上模塊(2)與左下模塊(9)、中上模塊(4)與頂出器(7)、右上模塊(5)與右下模塊(6),在閉合狀態下,上、下模之間設置有間隙(δ )為O. 1±0· 05_。
專利摘要無縫圓管的壓彎模具結構,包括上底板、左上模塊、導向杆、中上模塊、右上模塊、右下模塊、頂出器、T形託杆、左下模塊、下底板;將中上模塊通過螺釘和圓柱銷緊固在上底板上,左上模塊和右上模塊通過特種螺釘連接在上底板上,導向杆壓配在上底版上;右下模塊和左下模塊通過螺釘和圓柱銷緊固在下底板上,頂出器通過特種螺釘連接在下底板上,下底板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託杆孔,T形託杆裝入託杆孔中。採用這種模具結構,明顯地消除了無縫圓管管壁在加工過程中因受力產生的質量缺陷,保證了無縫圓管的壓彎要求,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提高了生產效率,為無縫圓管壓彎加工工藝的革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2367066SQ20112052879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6日
發明者張健康, 李奇, 杜智燕, 董建洛, 馬躍平, 高慶華 申請人:一拖(洛陽)福萊格車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