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油掃倉潛油泵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8:48:11 1
專利名稱:卸油掃倉潛油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流體機械,具體的說是一種卸油掃倉潛油泵。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用於運輸或貯存輕質油料(包括輕質化工溶劑)的火車槽車及地罐不允許設置下卸口,均採用頂裝頂卸的方式裝卸油料,為了解決「氣阻」問題(尤其是在油料易汽化的高溫、高原地區),較為理想的裝卸油裝置為氣動或液動潛油泵,這種潛油泵僅具有一離心泵,工作時將潛油泵置於火車槽車或地罐內,並將其排油口與液體裝卸臂的吸入口相連,通過氣動或液動裝置驅動離心泵葉輪旋轉,產生離心力而將油料經液體裝卸臂輸出(如公開號為CN2371375Y名稱為「一種雙蝸室液下泵」的實用新型專利)。但是,這種結構的潛油泵在使用中存有下述缺陷①由於該潛油泵只用一個離心泵工作,離心泵不具有氣液混輸的功能,不能將槽車或地罐內的油料完全輸出(正常情況下仍有約200升的油料剩餘在槽車內),因此,只能用於卸油,而不能用於「掃倉」;②為了儘可能地將槽車或地罐內的油料完全輸出,「掃倉」時還須藉助於真空掃倉裝置,這種掃倉裝置需配置真空設備並單獨布置管路,使整個裝卸油的管線布置複雜,設備維護成本高,操作難度大;更主要的是利用真空掃倉裝置進行掃倉時會把大量的油氣排向大氣,既汙染環境,又存在安全隱患,且要求掃倉操作人員在槽車頂口手握掃倉膠管進行作業,這對操作人員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也造成極大的威脅,尤其是對具有毒性的揮發性溶劑進行卸料掃倉時,對環境汙染和對操作人員所造成的危害就更大。
發明內容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效率高、操作簡便、安全性好、且具有卸油、掃倉功能的潛油泵。
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是卸油掃倉潛油泵,包括液壓馬達和位於其下方的離心泵,離心泵葉輪連接在液壓馬達轉軸上,所述離心泵的下方設有旋渦泵,旋渦泵葉輪同樣連接在液壓馬達轉軸上,所述離心泵具有離心泵吐出口,所述旋渦泵具有旋渦泵吐出口。
所述的卸油掃倉潛油泵,其特徵是所述離心泵吐出口為兩個,一倒「U」形輸油管的兩端分別與離心泵的兩個吐出口連接,該輸油管的頂部開設有排油口。
所述的卸油掃倉潛油泵,其特徵是離心泵的一個吐出口內設有接管,接管的下端經彎頭與旋渦泵吐出口連接,其上端連接置於輸油管內的輸油內管,該輸油內管的另一端經輸油管排油口引出,以連至液體裝卸臂的內臂。
所述的卸油掃倉潛油泵,其特徵是所述離心泵的兩個吐出口與離心泵泵體連為一體,並對稱凸出在離心泵泵體的兩側。
所述的卸油掃倉潛油泵,其特徵是旋渦泵泵體連接在離心泵泵體的下方,旋渦泵泵體上開設有通道。該通道相對旋渦泵吸入口是獨立的,其外端形成離心泵的吸入口,工作時,兩泵分別從各自的吸入口吸入油料,互不幹擾。
所述的卸油掃倉潛油泵,其特徵是旋渦泵泵體下端具有支撐腳。
本發明具有以下技術效果①將離心泵與旋渦泵有機地結合為一體,使用時將其置於槽車或地罐內,由於旋渦泵具有良好的吸排氣功能,可以徹底地進行「掃倉」,連輸油管上的回流餘油也能吸收乾淨;②由於兩泵有機的結合為一體,並用同一液壓馬達作為動力,結構緊湊,安全性強,易於操作和控制;③將離心泵吐出口對稱設置,使離心泵葉輪在徑向所受到的力趨於平衡,轉動平穩,噪音小;④巧妙地將輸油內管置於輸油管內,使卸油和掃倉時輸出的油料由同一排出口輸出,結構緊湊,外形美觀,作業時易於對管線進行布置和控制,且配置成本較低;⑤離心泵與旋渦泵的吸入口相互獨立,卸油時,兩隻泵同時工作,工作效率高,掃倉時,旋渦泵的吸入口不受幹擾;⑥相對現有的專用掃倉裝置,省卻了真空設備,避免將大量的油氣排至大氣,大大減輕對環境的汙染;⑦作業時,操作人員遠離槽車頂口,可以有效地減少和避免安全隱患。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排油口、2-輸油內管、3-輸油管、4-液壓馬達、5-離心泵泵體、6-密封、7-離心泵葉輪、8-離心泵壓力室、9-接管、10-離心泵吐出口、11-旋渦泵泵體、12-彎頭、13-旋渦泵吐出、14-旋渦泵葉輪、15-端蓋、16-濾網、17-旋渦泵壓力室、18-通道、19-支撐腳、20-旋渦泵、21-液壓馬達轉軸、22-離心泵。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所示,本發明主要包括離心泵22、旋渦泵20、液壓馬達4和輸油管3,其中液壓馬達4連接在離心泵泵體5的上端,旋渦泵泵體11的上端嵌在離心泵泵體5的下端,並用螺栓與離心泵泵體連接在-起,從而在離心泵泵體內形成離心泵壓力室8;旋渦泵泵體上開設有供油料進入離心泵壓力室的通道18,該通道下端為離心泵的吸入口;液壓馬達轉軸21穿過離心泵壓力室8伸至旋渦泵壓力室17內,位於離心泵壓力室內的離心泵葉輪7和位於旋渦泵壓力室內的旋渦泵葉輪14皆連接在液壓馬達轉軸21上,且離心泵葉輪的上端與離心泵泵體之間設有密封6;兩離心泵吐出口10與離心泵泵體連為一體,並對稱凸出在離心泵泵體的左右兩側,倒「U」形輸油管3的兩端分別連接在離心泵的兩吐出口上,輸油管的頂部開設有排油口1;接管9通過螺紋連接在左側的離心泵吐出口內,其下端通過彎頭12與旋渦泵吐出口13連接,其上端連接穿在輸油管內腔的輸油內管2,輸油內管2通常由具有一定柔性且又耐油的細膠管充當。為了使潛油泵能夠穩定的直立於槽車或地罐內,在旋渦泵泵體的下端設有支撐腳19,其吸入口連接有端蓋15,端蓋上連接有濾網16。
使用時,把潛油泵排油口安裝在液體裝卸臂的吸入口,把輸油內管從輸油管的排油口引出,並置於液體裝卸臂的內臂,再將潛油泵直立置入槽車內;啟動液壓馬達使其轉軸帶動離心泵葉輪和旋渦泵葉輪旋轉產生離心力而對油料作功,把油料經各自的吸入口拋向離心泵壓力室和旋渦泵壓力室,隨著葉輪源源不斷地把油料拋向泵體壓力室,兩壓力室內的油料壓力升高,從而將離心泵壓力室內的油料經輸液管和液體裝卸臂輸送至貯存容器;將旋渦泵壓力室的油料流經彎接頭、接管、輸油內管和液體裝卸臂輸送至貯存容器。當槽車內的油料降到一定高度致使離心泵葉輪產生的離心力已不能再對油料做功時,旋渦泵葉輪還能繼續對油料做功。當槽車內的油料快被卸完時,關閉液壓馬達使之停止轉動,讓充滿在液體裝卸臂內的油料流回槽車內,並再次啟動液壓馬達,由於旋渦泵具有特殊的強力吸排氣功能,因此能夠把槽車內的油料吸乾淨而達到掃倉的目的。其間,可以通過液體裝卸臂移動潛油泵,操作人員可遠離槽車頂口,有效地保障人身健康和安全,卸油效率和吸淨率大大提高。
權利要求
1.卸油掃倉潛油泵,包括液壓馬達(4)和位於其下方的離心泵(22),離心泵葉輪(7)連接在液壓馬達轉軸(21)上,其特徵是所述離心泵(22)的下方設有旋渦泵(20),旋渦泵葉輪(14)同樣連接在液壓馬達轉軸(21)上,所述離心泵(22)具有離心泵吐出口(10),所述旋渦泵(20)具有旋渦泵吐出口(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卸油掃倉潛油泵,其特徵是所述離心泵吐出口(10)為兩個,一倒「U」形輸油管(3)的兩端分別與離心泵的兩個吐出口連接,該輸油管的頂部開設有排油口(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卸油掃倉潛油泵,其特徵是離心泵的一個吐出口內設有接管(9),接管(9)的下端經彎頭(12)與旋渦泵吐出口(13)連接,其上端連接置於輸油管內的輸油內管(2)。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卸油掃倉潛油泵,其特徵是所述離心泵的兩個吐出口與離心泵泵體連為一體,並對稱凸出在離心泵泵體的兩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卸油掃倉潛油泵,其特徵是旋渦泵泵體(11)連接在離心泵泵體(5)的下方,旋渦泵泵體(11)上開設有通道(18)。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卸油掃倉潛油泵,其特徵是旋渦泵泵體(11)下端具有支撐腳(19)。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卸油掃倉潛油泵。它包括液壓馬達和位於其下方的離心泵,離心泵葉輪連接在液壓馬達轉軸上,所述離心泵的下方設有旋渦泵,旋渦泵葉輪同樣連接在液壓馬達轉軸上,所述離心泵具有離心泵吐出口,所述旋渦泵具有旋渦泵吐出口。它可以徹底地進行「掃倉」,連輸油管上的回流餘油也能吸收乾淨;避免將大量的油氣排至大氣,大大減輕對環境的汙染;作業時,操作人員遠離槽車頂口,可以有效地減少和避免安全隱患。
文檔編號F04D13/14GK1500994SQ0214541
公開日2004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2年11月12日
發明者龔政堯, 錢永康, 胡志恩 申請人:浙江佳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