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2023-06-14 23:36:41 1
一種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具體包括:通過適宜安排生產栽培時間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並產收鮮菇。通過實施本發明,有利於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還能夠減少肥料投入及改善土壤條件,有利於桑樹的生長和保護生態環境;利用這樣的栽培模式,農民在既不增加多少投資,又不減少其它作物產量的前提下實現立體農業生產模式,促使桑樹桑葉及菌實現雙豐收。
【專利說明】一種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技術背景
[0002]桑(拉丁學名:Morus alba L.),落葉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5米。葉卵形或廣卵形,長5-15釐米,寬5-12釐米,先端急尖、漸尖或圓鈍,基部圓形至淺心形,邊緣鋸齒粗鈍,有時葉為各種分裂,表面鮮綠色,無毛,背面沿脈有疏毛,脈腋有簇毛;葉柄長1.5-5.5釐米,原產中國中部,現南北各地廣泛栽培,尤以長江中下遊各地為多。
[0003]桑樹屬於闊葉樹種。因為其葉片大,所以蒸騰和光合作用十分強,在桑園裡,桑樹葉能遮風擋雨、降溫、保溼等營造及調節了小範圍氣候,碩大的桑樹葉在桑樹裡也形成大環境的天然氧吧,這樣的環境十分有利於食用菌生產栽培。而目前廣闊的桑樹園,桑樹樹底下都是空閒的,一直都沒有進行有效的綜合開發利用。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一種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具體包括:通過適宜安排生產栽培時間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並產收鮮菇,實現立體農業生產模式,同時實現了桑樹桑葉、菌雙豐收。
[0005]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6]一種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術方案中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0007]1、栽培時間:第一階段是3?4月開始栽培,第二階段是6?7月份開始栽培。
[0008]2、生產菌包:按常規方法生產處秀珍菇菌包。
[0009]3、碼菌牆:在每兩株桑樹之間碼菌牆,首先將畦面整理乾淨,並將地面整平,然後將菌包壘碼成菌牆,每個畦面挨著碼一排,每排菌牆碼3?5個菌包。
[0010]4、常規出菇:菌牆碼好過後3?4天,將朝外的栽培袋袋口所系的繩子解開,當看到有白色的原基時即可將袋膜抻開,當菇蕾形成後,通過在栽培場地的空間噴水將栽培環境的空氣溼度保持在80-85%。
[0011]5、疏蕾:為防止出菇太多,影響菇體形狀、大小,要對出菇叢進行疏蕾,每叢留12?15片即可。
[0012]6、採收:當菇蕾長到7?8成熟時菇的品質好,這時可進行第一潮菇採收。
[0013]7、中後期管理:第一潮菇採收後,應及時的再按常規對第二、三潮菇的進行管理到收菇乃至管理到整個出菇過整結束。
[0014]本發明既有如下優點:
[0015]1、本發明所提出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措施得當,工藝簡單,容易實施。
[0016]2、實施本發明所在的場地一桑樹樹底,在桑樹產地一直是空閒的而且面積十分廣;桑樹葉片大,能遮風擋雨、降溫、保溼等營造及調節了小範圍氣候,碩大的桑樹葉在桑樹園裡也形成大環境的天然氧吧,這樣的環境十分有利於食用菌生產栽培。
[0017]3、通過實施本發明,桑樹樹底各種雜草、雜物完全被消除,有效的避免了雜草與桑樹爭肥、雜物可帶來病害等不利因素;採收完菇後所遺留的培養基質可就還田(地),因為其是一種很好的有機肥料,能有效的改良土壤,達到綜合循環利用。
[0018]4、通過實施本發明,所產的鮮菇剛好是在淡季之時供應市場,其賣價更高,獲取的效益更為顯著。
[0019]5、通過實施本發明,有利於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還能夠減少肥料投入及改善土壤條件,有利於桑樹的生長和保護生態環境;利用這樣的栽培模式,農民在既不增加多少投資,又不減少其它作物產量的前提下實現立體農業生產模式,促使桑樹桑葉及菌實現雙豐收。
[0020]6、通過實施本發明,形成了生物間互助互利的群體關係,即桑樹園地營造及調節了小範圍氣候有利於食用菌生產栽培,而食用菌生長發育過程中分泌的代謝物質可增加土壤肥力,促進農作物生長,食用菌呼吸所釋放的二氧化碳,正是農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方法進一步說明。
[0022]一種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的方法,技術方案中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0023]1、栽培時間:第一階段是3?4月開始栽培,第二階段是6?7月份開始栽培。
[0024]2、生產菌包:按常規方法生產處秀珍菇菌包。
[0025]3、碼菌牆:在每兩株桑樹之間碼菌牆,首先將畦面整理乾淨,並將地面整平,然後將菌包壘碼成菌牆,每個畦面挨著碼一排,每排菌牆碼3?5個菌包。
[0026]4、常規出菇:菌牆碼好過後3?4天,將朝外的栽培袋袋口所系的繩子解開,當看到有白色的原基時即可將袋膜抻開,當菇蕾形成後,通過在栽培場地的空間噴水將栽培環境的空氣溼度保持在80-85%。
[0027]5、疏蕾:為防止出菇太多,影響菇體形狀、大小,要對出菇叢進行疏蕾,每叢留12?15片即可。
[0028]6、採收:當菇蕾長到7?8成熟時菇的品質好,這時可進行第一潮菇採收。
[0029]7、中後期管理:第一潮菇採收後,應及時的再按常規對第二、三潮菇的進行管理到收菇乃至管理到整個出菇過整結束。
【權利要求】
1.一種在桑樹樹底下立體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1)栽培時間:第一階段是3?4月開始栽培,第二階段是6?7月份開始栽培; (2)生產菌包:按常規方法生產處秀珍燕菌包; (3)碼菌牆:在每兩株桑樹之間碼菌牆,首先將畦面整理乾淨,並將地面整平,然後將菌包壘碼成菌牆,每個畦面挨著碼一排,每排菌牆碼3?5個菌包; (4)常規出菇:菌牆碼好過後3?4天,將朝外的栽培袋袋口所系的繩子解開,當看到有白色的原基時即可將袋膜抻開,當菇蕾形成後,通過在栽培場地的空間噴水將栽培環境的空氣溼度保持在80-85% ; (5)疏蕾:為防止出菇太多,影響菇體形狀、大小,要對出菇叢進行疏蕾,每叢留12?15片即可; (6)採收:當菇蕾長到7?8成熟時菇的品質好,這時可進行第一潮菇採收; (7)中後期管理:第一潮菇採收後,應及時的再按常規對第二、三潮菇的進行管理到收菇乃至管理到整個出菇過整結束。
【文檔編號】A01G1/04GK104350950SQ201410654417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8日
【發明者】何寒 申請人: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