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缸底單向閥的1-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18:40:11
專利名稱:具有缸底單向閥的1-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於小噸位叉車起重系統的起升油缸。
技術背景現階段用於小噸位叉車起重系統的起升油缸有相當一部分採用了間隙緩衝機構,以 起到下降緩衝的目的。間隙緩衝油缸的原理是採用液壓節流的形式,控制液壓油回油流 量,從而降低貨物的下降速度,消除了由於下降撞擊而產生的噪音。由於其原理簡單, 製作方便,成本較低,所以間隙緩衝的應用範圍較廣。但是現有形式的油缸緩衝機構, 雖解決了油缸下降的緩衝問題,但是存在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上升節流。上升節流 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起升效率,降低了起升速度;與此同時,在上升緩衝時間段 內,極大降低了液壓油實際工作面積,客觀上提高了工作油溫,降低各液壓件使用使用 穩定性,不利於叉車工作。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既能保證起升油缸的下降緩衝,又能解決上升節流問題;同時 保證運行的可靠性,提供一種具有缸底單向閥的l-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 實現上述發明目的的技術改進方案如下具有缸底單向閥的1-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包括缸體、活塞、閥芯和缸底,閥芯 位於活塞與缸底對應的閥芯孔內,且閥芯與缸底的油道對應,活塞上套裝有支撐環和擋 片,閥芯上套裝有銅套;所述缸底油道一側徑向上設有一小通孔,小通孔同軸連接著鋼球孔和螺紋孔,垂直 於鋼球孔、缸底上設有一與活塞底部對應的旁通油道,鋼球孔內設有鋼球,螺紋孔上設 有嫘塞。所述小通孔的直徑範圍為4-6毫米,所述旁通油道的直徑範圍5-6.5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1、 具有缸底單向閥的l-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起升順暢,無短時間起升緩慢情況。2、 本實用新型通過對現有l-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的改進,消除了液壓油節流點,降低了液壓油溫,有利於叉車熱平衡。3、 本實用新型提高了各相關液壓件和高壓膠管的使用壽命。4、 具有缸底單向閥的l-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結構簡單,維修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起升油缸缸底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實施例具有缸底單向閥的l-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包括缸體、活塞2、閥芯5和缸底12, 閥芯5位於活塞2與缸底對應的閥芯孔內,且閥芯5與缸底12的油道對應,活塞2上 套裝有活塞鋼絲擋圏1、支撐環3、 U型密封圈6和擋片7,閥芯5上套裝有銅套4和鋼 絲擋圈8,見圖1。缸底12的油道一側徑向上開有一小通孔13,小通孔13同軸連通過著鋼球孔14和 螺紋孔15,垂直於鋼球孔14、缸底12上有一與活塞2底部對應的旁通油道16,鋼球 11配合裝於鋼球孔14內起單向閥的作用,螺紋孔15上連接著組合墊圈IO和六角螺塞 9,見圖l和圖2。小通孔13的直徑範圍為4-6毫米,旁通油道16的直徑範圍5-6.5毫米,鋼球11與 小通孔13配合實現開關,鋼球11的直徑根據小通孔的直徑範圍而確定。本實用新型起升油缸進行起升動作時,液壓油從A 口進入油缸缸底,在壓力作用下, 分別流向缸底油道D 口和小通孔的E 口,由於缸底油道D 口的有效面積很小(間隙緩衝), 所以液壓油大量的流向小通孔的E口,並打開單向閥,這樣液壓油在壓力的作用下通過 旁通油道C口作用在活塞上,使活塞上移,同時帶動銅套4上移,當通過整個緩衝行程 後,液壓油開始通過缸底油道D口作用在活塞上,最終使起升油缸完全升起。當油缸活 塞開始下降,圖中銅套4和閥芯5重疊開始時,單向閥鋼球11在液壓油的作用下關閉 單向閥,使液壓油不經旁通油道C口,而是從銅套4和閥芯5之間的縫隙回油,由於有 效面積極小,從而達到下降緩衝目的。
權利要求1. 具有缸底單向閥的1-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包括缸體、活塞、閥芯和缸底,閥芯位於活塞與缸底對應的閥芯孔內,且閥芯與缸底的油道對應,活塞上套裝有支撐環和擋片,閥芯上套裝有銅套,其特徵在於所述缸底油道一側徑向上設有一小通孔,小通孔同軸連接著鋼球孔和螺紋孔,垂直於鋼球孔、缸底上設有一與活塞底部對應的旁通油道,鋼球孔內設有鋼球,螺紋孔上設有螺塞。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缸底單向閥的1-3.51[間隙緩衝起升油缸,其特徵在 於所述小通孔的直徑範圍為4-6毫米,所述旁通油道的直徑範圍5-6.5亳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具有缸底單向閥的1-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解決了現有起升油缸存在的上升節流問題。其結構改進是在缸底油道一側徑向上設有一小通孔,小通孔同軸連接著鋼球孔和螺紋孔,垂直於鋼球孔、缸底上設有一與活塞底部對應的旁通油道,鋼球孔內設有鋼球。本實用新型通過對現有1-3.5t間隙緩衝起升油缸的改進,起升順暢,無短時間起升緩慢情況;消除了液壓油節流點,降低了液壓油溫,有利於叉車熱平衡;提高了各相關液壓件和高壓膠管的使用壽命;其結構簡單,維修方便。
文檔編號B66F9/06GK201090551SQ20072003689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30日
發明者周齊齊, 王旭兵, 鍾繼萍, 馬慶豐 申請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