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氧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23:33:11 2
專利名稱:富氧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壓吸附空氣分離系統,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富氧發 生器。
技術背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空氣品質重要性的認識也在不斷 提高,空氣分離、吸附裝置應用日益廣泛,特別是富氧發生器正在逐步進入 家庭、辦公場所等領域,但是傳統富氧發生器的結構都是吸附塔雙塔交替工 作,吸附周期長,富氧回收率低,影響了富氧發生器的推廣使用。如何進一 步提高富氧回收率,降低吸附周期是長期困擾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難題,一 直未能有效解決。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提高富氧回收率,縮短吸附周 期的富氧發生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富氧發生器,包括內設有制氧分子篩的吸附 塔,在吸附塔的輸入口上通過管路連接的空氣輸入裝置,吸附塔的輸入口還 連接有常壓解吸裝置,吸附塔的輸出口連接有電控閥,吸附塔由兩徑高比在h 1.8-2.5的吸附罐並聯而成。空氣輸入裝置為依次串聯連接的空氣過濾器、空氣壓縮機、冷凝器、單 向閥、空氣罐、電控閥,電控閥的輸出端連接於吸附塔的輸入口上,常壓解吸裝置為一電控閥。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將吸附塔改為由兩徑高比在l: 1.8-2.5的吸附罐 並聯而成,氣體分離吸附時,兩吸附罐同時工作,降低了吸附周期,同時將 兩吸附罐的徑高比控制在1: 1.8-2.5,氣體在吸附罐內穿透分子篩吸附床身 的時間縮短,富氧回收率高,同時也避免徑高比過大延長吸附周期,本發明的富氧回收率經檢測可達25-35%,為富氧發生器進入家庭、辦公場所等領域創造了條件。
圖1為本發明的富氧發生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l所示一種富氧發生器,包括內設有制氧分子篩的吸附塔,空氣過濾 器l、空氣壓縮機2、冷凝器3、單向閥4、空氣罐5、電控閥6連接而成的 空氣輸入裝置通過管路連接在吸附塔的輸入口 11上,吸附塔的輸入口 11還 連接有電控閥7作為常壓解吸裝置,吸附塔的輸出口 12聯有電控閥10,吸 附塔由兩徑高比在l: 1.8-2.5的吸附罐8、 9並聯而成,本系統工作時,空氣經過空氣過濾器l,流入空氣壓縮機2,經過冷凝 器3冷卻後經過單向閥4進入空氣罐5,從空氣罐5流出的氣體經過電控閥 6同時進入填充有制氧分子篩的吸附罐8、 9吸附,經過吸附的富氧氣體經過 吸附塔的出口 12和電控閥10流出,電控閥7進行常壓解吸,排出雜質氣體。本發明適用於製取氧氣在每分鐘25升以下的小型富氧發生器。本發明還可以在常壓解吸的基礎上用真空泵系統進行真空解吸。空氣過濾器l、空氣壓縮機2、冷凝器3、單向閥4、空氣罐5、電控閥 6連接而成的空氣輸入裝置中可以省略空氣罐5。兩吸附罐的容積、徑高比大小一般是相同的,但是,吸附罐的容積大小 也可以不相同,只要兩徑高比均在l: 1.8-2.5的範圍內,均落入本發明的保 護範圍內。兩吸附罐的材料可以是鋁合金材料,也可以是不鏽鋼。
權利要求
1、一種富氧發生器,包括內設有制氧分子篩的吸附塔,在吸附塔的輸入口(11)上通過管路連接的空氣輸入裝置,吸附塔的輸入口(11)還連接有常壓解吸裝置(7),吸附塔的輸出口(12)連接有電控閥(10),其特徵在於所述吸附塔由兩徑高比在1∶1.8-2.5的吸附罐(8)、(9)並聯而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空氣輸入 裝置為依次串聯連接的空氣過濾器(1)、空氣壓縮機(2 )、冷凝器(3 )、 單向閥(4)、空氣罐(5)、電控閥(6),電控閥(6)的輸出端連接 於吸附塔的輸入口 (11)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常壓解吸 裝置(7)為一電控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吸附罐 (8)、 (9)徑高比、容積大小相同。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吸附罐 (8)、 (9)的材料為鋁合金。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吸附罐(8)、 (9)的材料為不鏽鋼。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壓吸附空氣分離系統,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富氧發生器。要提供一種能提高富氧回收率,縮短吸附周期的富氧發生器。技術方案是一種富氧發生器,包括內設有制氧分子篩的吸附塔,在吸附塔的輸入口上通過管路連接的空氣輸入裝置,吸附塔的輸入口還連接有常壓解吸裝置,吸附塔的輸出口連接有電控閥,吸附塔由兩徑高比在1∶1.8-2.5的吸附罐並聯而成。氣體分離吸附時,兩吸附罐同時工作,降低了吸附周期,同時將兩吸附罐的徑高比控制在1∶1.8-2.5,氣體在吸附罐內穿透分子篩吸附床身的時間縮短,富氧回收率高,同時也避免徑高比過大延長吸附周期。
文檔編號C01B13/02GK101219775SQ20071013500
公開日2008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6日
發明者馮華南, 楊耀峰, 黃公連 申請人:無錫市華峰氣體分離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