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間隔件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1:05:06 1
專利名稱:一種間隔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建築上進行混凝土施工時所用的可周轉使用的間隔件。
背景技術:
間隔件作為一種施工材料被廣泛應用現代建築施工中。現代建築施工普遍利用這種間隔件確保規範中規定的保護層的厚度,使模板和鋼筋之間、鋼筋與鋼筋之間保持適當距離,使受力鋼筋在水泥混凝土中處於最佳受力位置。現有間隔件通常由鋼筋製成。由於現有間隔件在使用時是放置在水泥混凝土中, 使用後無法取出,因此存在材料消耗量大的缺陷。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可循環使用的間隔件,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間隔件,可循環使用,克服現有技術中材料消耗量大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間隔件,所述間隔件包括支撐主體和隔離機構;所述支撐主體包括兩個相互平行設置的支撐件,每個支撐件包括兩個固定支腿和與兩個所述固定支腿固定的固定橫杆;兩個所述固定橫杆上安裝有隔離機構,所述隔離機構包括與所述兩個橫杆固定的第一隔離杆,與所述第一隔離杆相鉸接的兩個隔離橫杆,以及通過隔離橫杆連接的且與所述第一隔離杆平行的第二隔離杆;兩個所述隔離橫杆外固定設置有掛鈎。進一步,兩個所述隔離橫杆分別通過兩個第一套管與所述第二隔離杆裝配,所述第一套管與所述第二隔離杆固定裝配。進一步,所述第一隔離杆通過套裝在所述第一隔離杆上的第二套管與所述隔離橫杆相鉸接,所述第二套管與所述隔離橫杆固定安裝。進一步,所述隔離橫杆的外端部設置擋塊。進一步,所述間隔件包括與所述固定橫杆相固定的卡位所述第二隔離杆的導向卡位機構。進一步,所述導向卡位機構具體為一體的「Z」形杆,所述「Z」形杆的底部橫杆部分與所述固定橫杆相固定,所述「Z」形杆的頂部橫杆部分與所述固定橫杆平行,且之間距離大於所述第二隔離杆的直徑。進一步,所述「Z」形杆的底部橫杆部分的長度小於所述擋塊到所述第一套管的近
段距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間隔件具有以下優點[0017]本實用新型所述間隔件包括支撐主體和隔離機構;所述支撐主體包括兩個相互平行設置的支撐件,每個支撐件包括兩個固定支腿和與兩個所述固定支腿固定的固定橫杆; 兩個所述固定橫杆上安裝有隔離機構,所述隔離機構包括與所述兩個固定橫杆固定的第一隔離杆,與所述第一隔離杆相鉸接的兩個隔離橫杆,以及通過隔離橫杆連接的且與所述第一隔離杆平行的第二隔離杆;兩個所述隔離橫杆外固定設置有掛鈎。本實用新型可以採用掛鈎確定鋼筋位置,在保證現澆板質量和上層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情況下,可以免去內部鋼筋間隔件的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間隔件可循環使用,克服現有技術中材料消耗量大的缺陷。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間隔件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間隔件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見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間隔件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間隔件左視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間隔件,包括支撐主體和隔離機構。為了保證使用強度,支撐主體和隔離機構可以均由鋼材製成。所述支撐主體包括兩個相互平行設置的支撐件,每個支撐件包括兩個固定支腿 12和與兩個所述固定支腿12固定的固定橫杆11。兩個所述固定橫杆11上安裝有隔離機構。所述隔離機構包括與所述兩個橫杆11 固定的第一隔離杆21,與所述第一隔離杆21相鉸接的兩個隔離橫杆24,以及通過隔離橫杆 24連接的且與所述第一隔離杆21平行的第二隔離杆22。兩個所述隔離橫杆M外固定設置有用於確定鋼筋位置的掛鈎27。本實用新型所述間隔件包括支撐主體和隔離機構;所述支撐主體包括兩個相互平行設置的支撐件,每個支撐件包括兩個固定支腿12和與兩個所述固定支腿12固定的固定橫杆11 ;兩個所述固定橫杆11上安裝有隔離機構。所述隔離機構包括與所述兩個固定橫杆11固定的第一隔離杆21,與所述第一隔離杆21相鉸接的兩個隔離橫杆24,以及通過隔離橫杆M連接的且與所述第一隔離杆21平行的第二隔離杆22 ;兩個所述隔離橫杆M外固定設置有掛鈎27。本實用新型可以採用掛鈎27確定鋼筋位置,在保證現澆板質量和上層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情況下,可以免去內部鋼筋間隔件的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間隔件可循環使用,克服現有技術中材料消耗量大的缺陷。兩個所述隔離橫杆M分別通過兩個第一套管25與所述第二隔離杆22裝配,所述第一套管25與所述第二隔離杆22可以通過焊接等方式固定裝配。第一套管25可以帶動第二隔離杆22沿隔離橫杆M運動。 所述第一隔離杆21通過第二套裝23與所述隔離橫杆M相鉸接,所述第二套管23 與所述隔離橫杆M可以通過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裝。所述第一隔離杆21外套裝第二套管23。為了防止在使用過程中第一套管25從隔離橫杆M中脫落,在所述隔離橫杆M的外端部設置擋塊26。為了保證掛鈎27確定鋼筋位置時,對於鋼筋位置固定的穩定性,所述間隔件進一步包括與所述固定橫杆11相固定的,用於卡位所述第二隔離杆22的導向卡位機構。參見圖2,所述導向卡位機構具體為一體的「Z」形杆13,所述「Z」形杆13的底部橫杆部分與所述固定橫杆11可以通過焊接當方式相固定,所述「Z」形杆的頂部橫杆部分與所述固定橫杆平行,且底部橫杆部分與頂部橫杆部分之間距離大於所述第二隔離杆22的直徑。掛鈎27可以掛起樓板上層鋼筋(圖中未示出)。當需要取出用於支撐鋼筋的掛鈎27時,首先通過向外拉動第一套管25從而帶動第二隔離杆22沿隔離橫杆M運動,當第二隔離杆22脫離「Z」形杆13 (導向卡位機構)後,以第二套管23為軸向上旋起隔離橫杆 24,即可實現掛鈎27與鋼筋的分離。最後可將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間隔件撤離。本實用新型所述間隔件可循環使用,克服現有技術中材料消耗量大的缺陷。為了保證順利取出用於支撐鋼筋的掛鈎27,所述「Z」形杆的底部橫杆部分的長度小於所述擋塊到所述第一套管25的近段距離。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間隔件,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間隔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間隔件包括支撐主體和隔離機構;所述支撐主體包括兩個相互平行設置的支撐件,每個支撐件包括兩個固定支腿和與兩個所述固定支腿固定的固定橫杆;兩個所述固定橫杆上安裝有隔離機構,所述隔離機構包括與所述兩個橫杆固定的第一隔離杆,與所述第一隔離杆相鉸接的兩個隔離橫杆,以及通過隔離橫杆連接的且與所述第一隔離杆平行的第二隔離杆;兩個所述隔離橫杆外固定設置有掛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隔件,其特徵在於,兩個所述隔離橫杆分別通過兩個第一套管與所述第二隔離杆裝配,所述第一套管與所述第二隔離杆固定裝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隔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隔離杆通過在所述第一隔離杆外套裝的第二套管與所述隔離橫杆相鉸接,所述第二套管與所述隔離橫杆固定安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隔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離橫杆的外端部設置擋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隔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間隔件包括與所述固定橫杆相固定的卡位所述第二隔離杆的導向卡位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間隔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卡位機構具體為一體的「Z」形杆,所述「Z」形杆的底部橫杆部分與所述固定橫杆相固定,所述「Z」形杆的頂部橫杆部分與所述固定橫杆平行,且之間距離大於所述第二隔離杆的直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間隔件,其特徵在於,所述杆的底部橫杆部分的長度小於所述擋塊到所述第一套管的近段距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間隔件包括支撐主體和隔離機構;所述支撐主體包括兩個相互平行設置的支撐件,每個支撐件包括兩個固定支腿和與兩個所述固定支腿固定的固定橫杆;兩個所述固定橫杆上安裝有隔離機構,所述隔離機構包括與所述兩個橫杆固定的第一隔離杆,與所述第一隔離杆相鉸接的隔離橫杆,以及通過隔離橫杆連接的且與所述第一隔離杆平行的第二隔離杆;兩個所述隔離橫杆外固定設置有掛鈎。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間隔件,可循環使用,克服現有技術中材料消耗量大的缺陷。
文檔編號E04C5/16GK202012152SQ20102053322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7日
發明者應芳 申請人:大連建上澤金屬製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