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自鎖髓內釘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07:37:26 1
專利名稱:彈性自鎖髓內釘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醫療器械。
對於長管狀骨骨折的切開復位內固定,目前國內外最先進的方法為帶鎖髓內釘交鎖內固定技術。此方法較原來鋼板及普通髓內針內固定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它以軸心固定方式既控制了骨折遠、近端的旋轉,又允許在負重時軸心加壓。但它仍有如下缺點1、需要於肢體上行4-6個切口,增加了對組織、神經、血管的損傷機會及切口感染、骨髓炎的發生率。2、操作複雜,需要有一套專門的瞄準器械,而且要求操作者掌握本器械嚴格而複雜的操作程序。3、交鎖釘的應用易造成骨折端間的分離,減慢骨折癒合的機會。4、價格昂貴,增加病人經濟負擔。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採用擴髓式彈性自鎖髓內釘內固定技術,實現以軸心固定方式克服骨折端間的旋轉,允許負重時軸心加壓,達到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切口少、損傷小(僅需1-2個切口)、癒合快、費用低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擴髓式彈性自鎖髓內釘設計有多種型號,其頭端靠彈性釘緊固螺絲與彈性三葉釘成為一體,其尾端正中有絲堵固定,近尾端兩側有側翼結構。內固定前,T型保險杆尾端與保險墊圈之間有保險彈簧作用,以保證復位內固定完成前彈性三葉釘在保險帽作用下呈內聚狀態。
術前,首先選擇適當型號彈性自鎖髓內釘備用。擴髓完成後用內六角扳手旋出絲堵,將引導器螺紋部旋入彈性自鎖髓內釘尾端,錘擊引導器受力部,使該釘入骨折近端,待覆位滿意後再錘擊使之入骨折遠端並達適宜長度。此時,旋出引導器,用內六角板手輕擊T型保險杆之尾端,使保險帽脫離彈性三葉釘,彈性三葉釘即向骨幹管壁自動彈開,從而控制骨折遠斷端的旋轉;而骨折近斷端的旋轉由彈性自鎖髓內釘近尾端的側翼結構控制。內固定完畢,直鉗夾住保險杆之尾端即可取出保險杆、保險墊圈、保險彈簧。最後旋入絲堵。
術中,彈性自鎖髓內釘的錘入或取出依靠引導器。引導器靠引導器螺紋部與彈性自鎖髓內釘尾端固定。引導器有長的引導臂,引導器受力部與引導臂垂直設計,以方便外力作用;斜方向弧形設計的引導器手柄,符合人體握持特點,既能使術者感到舒適安全,又能便於手術操作。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內固定前縱剖面構成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固定完成瞬間的縱剖面構造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正面圖圖4為引導器的縱剖面構造圖圖中1.保險帽 2.彈性三葉釘 3.彈性釘緊固螺絲 4.彈性自鎖髓內釘5.T型保險杆 6.保險墊圈 7.保險彈簧 8.側翼 9.絲堵 10.引導器螺紋部11.引導臂 12.引導器受力部 13.引導器手柄在
圖1中,保險帽(1)與T型保險杆(5)焊接為一體,彈性三葉釘(2)靠彈性釘固緊螺絲(3)與彈性自鎖髓內釘(4)連接,保險彈簧(7)位於保險墊圈(6)與T型保險杆尾端之間,其彈力確保在一定外力作用於T型保險杆尾端之前,彈性三葉釘(2)在保險帽作用下呈內聚狀態。側翼(8)為斜面結構,可容易進出轉子部松質骨,達到防止近骨折端旋轉作用。絲堵(9)旋緊後剛好與保險杆(5)之尾端接觸。
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T型保險杆(5)在一定外力作用下瞬間使保險彈簧(7)達到最大的壓縮,其最大壓縮距離稍大於保險帽(1)脫離彈性三葉釘(2)尖部所需長度,此時,彈性三葉釘(2)脫離保險帽(1)而自動彈開並作用於骨幹管壁上。保險帽(1)的設計直徑稍小於彈性釘緊固螺絲(3)之內徑,便於內固定完成後T型保險杆(5)、保險墊圈(6)、保險彈簧(7)的取出。
在圖3中,彈性三葉釘(2)等腰排列,其與彈性釘緊固螺絲(3)為整體結構。
在圖4所述另一實施例中,引導器螺紋部(10)為引導器與彈性自鎖髓內釘(4)之尾端相接部分,引導器受力部(12)設計與引導臂(11)垂直,以方便外力作用。斜方向弧形設計的引導器手柄(13),符合人體握持特點及手術操作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彈性自鎖髓內釘,由帶彈性三葉釘的髓內釘和保險裝置構成,其特徵是髓內釘尾端有側翼結構,頭端固定有彈性三葉釘,軸心內有保險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自鎖髓內釘,其特徵是彈性三葉釘的內聚或彈開狀態由保險裝置控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自鎖髓內釘,其特徵是保險裝置為軸心內固定,保險桿頭端固定有保險帽。保險裝置在內固定完成後可取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名稱:彈性自鎖髓內釘,屬醫療器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對於長管狀骨骨折以軸心內固定方式克服骨折端間的旋轉,允許負重時軸心加壓的內固定物,達到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實用、切口少、損傷小、癒合快、費用低的目的。其特徵在於其尾端的側翼結構與頭端的彈性三葉釘與髓內釘釘體成為一體;軸心內設計有可控制彈性三葉釘內聚或彈開狀態的保險裝置,其由帶保險帽的保險杆、保險彈簧、保險墊圈構成,內固定完成後保險裝置可取出。
文檔編號A61B17/68GK2411762SQ0021305
公開日2000年1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11日
發明者曹吉烈, 王心靈, 張佐誠 申請人:曹吉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