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名字由來(孫中山名字由來)
2023-10-16 13:17:07 2
孫中山一生"曾用名"很多,但最常用的名字有三個,西方人通稱"孫逸仙",日本人習慣稱"孫文",中國人則多數尊稱"孫中山"。
孫中山剛出世乳名叫帝象。椐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女士記述,孫中山在即將出生時,他母親楊夫人正在縫衣服,突然一陣精神恍惚,似乎看見一個人站在她面前,而這個人好像是廟堂裡供奉的北帝。清醒後,她抬頭看見牆上貼著一幅畫,畫著一尊佛爺騎著大象,於是她立刻前往村裡的北帝廟燒香許願,希望神靈保佑平安。傳說北帝是北極星的化身,可以指引船隻向正確的方向航行,所以村民們常常去北帝廟燒香,祈求平安富足。
孫中山平安降生後,母親給他起乳名就叫"帝象"。1878年,孫中山跟隨母親赴檀香山看望在那裡經商的大哥孫眉,隨後入讀當地的意奧蘭尼書院,註冊學名用的就是孫帝象。
"逸仙"這個名字的由來很有意思。1883年,他回到故鄉,對鄉民膜拜北帝廟中的木雕泥塑很是反感,試圖勸阻而無效後,就和同村好友陸皓東進入廟堂中破壞神像。篤信神靈的村民頗為驚恐和憤怒,視他為"瘋孩子"。孫中山的父親為此事答允修復神像,孫中山被迫前往香港,進入英國基督教聖公會主辦的撥萃書室學習,並與陸皓東一起受洗成為教徒。他在信徒登記冊上署名"孫日新",取自《大學。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該保持天天新,還要不斷更新。
不難看出,少年孫中山己經萌發了革新社會的志向。
1886年,孫中山的老師區鳳墀依據"日新"的粵語諧音,改其號為"逸仙"。自此,孫中山在廣州、香港、澳門學習和行醫以及遊歷歐美各國都常用"孫逸仙"
"孫文"這個名字使用時間較長。一種說法是,孫中山9歲時正式進入私塾讀書,老師給他起了學名"孫文"。另有一種說法是,這個名字是他自已取的。據史料記載,孫中山敬佩古代軍事家孫武著寫兵法而名垂千秋,立志以文治而改革社會,故取名孫文。林百克與孫中山聊天時曾問:"你小時候,家裡人叫你什麼?"孫中山回答:"他們叫我文。"後來,在正式場合,孫中山公文、信函、題詞等都使用"孫文"這個名字。孫中山畢生博學多聞,溫文爾雅,名如其人。
"孫中山"這個我們最熟知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說來非常偶然。1895年,孫中山在廣州策劃和發動的第一次反清武裝起義失敗,被迫逃亡海外,輾轉來到日本開展革命活動。結識了許多日本友人。為了躲避清政府密探跟蹤,常常搬家,居無定所。
有一天,孫中山與日本友人平山周一同前去拜見時任眾議院議員的犬養毅,歸途中經過中山侯爵府邸,因天色己晚,投宿"對鶴館"旅舍。老闆不知道孫中山是中國人,拿出旅客登記簿讓他們填寫。平山周低頭看到姓名一欄,愣了一下,因為當時孫中山正在流亡,不能公開真實姓名,他猛然想起剛路過的中山侯爵府。"中山"是日本人比較常見姓氏,平山周就在姓名欄裡寫下了"中山"二字。孫中山看平山周略顯焦慮的樣子,微微一笑接過筆,在姓氏後頭補寫個"樵"字。後來,當大家問孫中山為什麼要用"樵"字作名時,他回答:"現在的中國荊棘從生,我想成為一個披荊斬棘的焦夫。"
就這樣。孫中山在日本居留期間,一直使用"中山樵"這個日本名字
此後,大家都遵稱他為"中山先生"。1903年先生將"孫"與"中山"兩個姓氏合為一體稱"孫中山",逐漸被人們接受並使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的名字己深深印刻於民眾心中。
@時間沙漏在這裡 感謝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