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降噪及風道優化的離心風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10:32:1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離心風機的降噪及風道優化領域,特別是一種降噪及風道優化的離心風機。
背景技術:
普通離心風機安裝方式,是固定在底部平面,該平面結構弱;在現有的技術中,在申請號為201610495588.1,名稱為一種離心風機降噪葉片結構的專利中,氣體流經矩形槽時會產生衝擊損失,有效的減小葉片邊界層內氣體分離前的壓力,噪音效果更優,但是部分風壓風速在直角處會有損失,同時也會帶來噪音,對換熱性能有影響,風機高速運轉時容易產生震動,震動加大噪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因此,設計一種降噪及風道優化的離心風機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降噪及風道優化的離心風機。
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降噪及風道優化的離心風機,包括換熱器框體,所述換熱器框體左右兩側表面均設有換熱器左內壁,所述換熱器框體前後兩側表面均設有換熱器右內壁,所述每一個換熱器右內壁靠近一端處均設有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所述每一個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上表面共同設有風機固定板,所述風機固定板上表面設有開口,所述風機固定板的上表面的開口處下方設有離心風機,所述換熱器框體內且位於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一側設有導風環支架,所述導風環支架上表面設有導風環,所述換熱器框體內部且靠近離心風機的一側設有一號框體內壁和二號框體內壁,所述一號框體內壁和二號框體內壁側表面上共同設有導風內弧。
所述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換熱器右內壁相連接。
所述風機固定板通過螺絲固定在兩邊的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上。
所述導風內弧的弧度半徑接近換熱器框體的寬度的一半。
所述導風環進入風機2~3毫米。
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製作的一種降噪及風道優化的離心風機,本裝置操作簡單,降低了風機在高速運轉時震動產生的噪音,減少了部分風壓風速在直角處的損失,可以把風機的噪音降到最低,風量得到最優化同時提高換熱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降噪及風道優化的離心風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降噪及風道優化的離心風機的局部圖;
圖中,1、換熱器框體;2、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3、風機固定板;4、導風內弧;5、離心風機;6、導風環支架;7、導風環;8、換熱器左內壁;9、換熱器右內壁;10、一號框體內壁;11、二號框體內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2所示,一種降噪及風道優化的離心風機,包括換熱器框體(1),所述換熱器框體(1)左右兩側表面均設有換熱器左內壁(8),所述換熱器框體(1)前後兩側表面均設有換熱器右內壁(9),所述每一個換熱器右內壁(9)靠近一端處均設有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2),所述每一個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2)上表面共同設有風機固定板(3),所述風機固定板(3)上表面設有開口,所述風機固定板(3)的上表面的開口處下方設有離心風機(5),所述換熱器框體(1)內且位於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2)一側設有導風環支架(6),所述導風環支架(6)上表面設有導風環(7),所述換熱器框體(1)內部且靠近離心風機(5)的一側設有一號框體內壁(10)和二號框體內壁(11),所述一號框體內壁(10)和二號框體內壁(11)側表面上共同設有導風內弧(4);所述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2)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換熱器右內壁(9)相連接;所述風機固定板(3)通過螺絲固定在兩邊的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2)上;所述導風內弧(4)的弧度半徑接近換熱器框體(1)的寬度的一半;所述導風環(7)進入風機2~3毫米。
本實施方案的特點為,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安裝在換熱器內壁上的位置,取決於離心風機的規格,以及讓導風環7進入風機2~3毫米,主要利於風量和噪音最優化,並且導風弧要有足夠大的弧度,半徑接近換熱器框體的寬度的一半,可以把噪音降到最低,風量得到最優化同時提高換熱性能,本裝置操作簡單,降低了風機在高速運轉時震動產生的噪音,減少了部分風壓風速在直角處的損失,可以把風機的噪音降到最低,風量得到最優化同時提高換熱性能。
在本實施方案中,實施案例1:包括換熱器框體,換熱器框體左右兩側表面均設有換熱器左內壁,換熱器框體前後兩側表面均設有換熱器右內壁,每一個換熱器右內壁靠近一端處均設有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換熱器右內壁相連接,風機固定板通過螺絲固定在兩邊的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上,風機固定板上表面設有開口,離心風機安裝在風機固定板的下方,換熱器框體內且位於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一側設有導風環支架,導風環支架上表面設有導風環,離心風機轉動,把風量經過二號框體內壁和一號框體內壁上的導風內弧,導風內弧的弧度半徑接近換熱器框體的寬度的一半,導風環進入風機2~3毫米,並且風機固定板安裝支架安裝在換熱器內壁上的位置,取決於離心風機的規格,以及讓導風環7進入風機2~3毫米,主要利於風量和噪音最優化,可以把噪音降到最低,風量得到最優化同時提高換熱性能。
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