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垂直移動部件的氣動平衡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15:41:46 2
一種用於垂直移動部件的氣動平衡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運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垂直移動部件的氣動平衡機構。它包括氣源、單向閥、用於控制管道壓力的減壓閥、貯氣罐和氣缸,所述氣源、單向閥、減壓閥、貯氣罐和氣缸之間依次通過管道相連通,所述減壓閥與貯氣罐之間的管道上安裝有壓力表,所述氣缸的活塞杆底部連接垂直移動部件。本實用新型的氣動平衡機構由減壓閥、貯氣罐、氣缸等結構組成,結構簡單,響應快,平衡效果好,可有效抵消部件垂直移動過程中的重力作用,使部件垂直移動速度更快,並始終處於平衡狀態,提高了部件的運輸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用於垂直移動部件的氣動平衡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運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垂直移動部件的氣動平衡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一些快速垂直移動的部件,如高速加工中心的Y軸,在上下移動過程中,通常需採用平衡機構來克服重力保證其平穩、快速的運行,現有的平衡機構一般為液壓平衡結構,即採用油缸實現,但在部件快速移動過程中,液壓油循環反應速度慢,會出現供給不上的情況,從而導致部件快速移動加速度難以提高。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響應快、平衡效果好的用於垂直移動部件的氣動平衡機構。
[0004]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垂直移動部件的氣動平衡機構,包括氣源、單向閥、用於控制管道壓力的減壓閥、貯氣罐和氣缸,所述氣源、單向閥、減壓閥、貯氣罐和氣缸之間依次通過管道相連通,所述減壓閥與貯氣罐之間的管道上安裝有壓力表,所述氣缸的活塞杆底部連接垂直移動部件。
[0005]進一步地,所述氣缸上設有消聲器,消聲器用於避免外部雜質進入氣缸內部,從而確保氣缸活塞能夠平穩運行。
[0006]更進一步地,所述貯氣罐的容積為氣缸工作容積的4-5倍,保證部件垂直移動過程中為氣缸提供足夠的氣體,不至於出現因供氣不足狀況而影響部件移動速度。
[0007]本實用新型的氣動平衡機構由減壓閥、貯氣罐、氣缸等結構組成,結構簡單,響應快,平衡效果好,可有效抵消部件垂直移動過程中的重力作用,使部件垂直移動速度更快,並始終處於平衡狀態,提高了部件的運輸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便於清楚地了解本實用新型,但它們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限定。
[001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氣源1、單向閥2、減壓閥3、貯氣罐5和氣缸6,所述氣源1、單向閥2、減壓閥3、貯氣罐5和氣缸6之間依次通過管道9相連通。氣缸6內的氣體由貯氣罐5直接提供,因此貯氣罐5與氣缸6之間的距離越近效率越好,所述減壓閥3與貯氣罐5之間的管道上安裝有壓力表4,所述氣缸6的活塞杆底部連接垂直移動部件8。單向閥2防止管道氣體回流影響平衡效果,所述減壓閥3用於控制管道壓力,使氣缸6中維持規定的氣壓值,保證垂直移動部件8始終處於平衡狀態,整個平衡機構中的壓力值通過壓力表4顯示。
[0011 ] 上述方案中,氣缸6上設有消聲器7,消聲器7用於避免外部雜質進入氣缸6內部,從而確保氣缸活塞能夠平穩運行。
[0012]上述方案中,貯氣罐5的容積為氣缸6工作容積的4-5倍,合適的貯氣罐5的容積保證部件垂直移動過程中為氣缸6提供足夠的氣體,貯氣罐的容積過小會出現因供氣不足狀況而影響部件移動速度,貯氣罐的容積太大會導致成本增加。
[0013]本實用新型的氣動平衡機構由減壓閥、貯氣罐、氣缸等結構組成,結構簡單,響應快,平衡效果好,可有效抵消部件垂直移動過程中的重力作用,使部件垂直移動速度更快,並始終處於平衡狀態,提高了部件的運輸效率。
[0014]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於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垂直移動部件的氣動平衡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氣源(1)、單向閥(2)、用於控制管道壓力的減壓閥(3)、貯氣罐(5)和氣缸(6),所述氣源(1)、單向閥(2)、減壓閥(3)、貯氣罐(5)和氣缸(6)之間依次通過管道(9)相連通,所述減壓閥(3)與貯氣罐(5)之間的管道上安裝有壓力表(4),所述氣缸¢)的活塞杆底部連接垂直移動部件(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垂直移動部件的氣動平衡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氣缸(6)上設有用於避免外部雜質進入氣缸內的消聲器(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垂直移動部件的氣動平衡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貯氣罐(5)的容積為氣缸(6)工作容積的4-5倍。
【文檔編號】F15B11/06GK204140517SQ201420613963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2日
【發明者】柯勤練 申請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