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合攪拌槳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12:00:46 1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混合攪拌槳,屬於化工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石油樹脂的工業生產中通常採用粉末無水AlCl3作為陽離子聚合的催化劑。這種粉末催化劑加入反應釜後,並不溶於物料當中,會沉降到反應釜的底部,一般攪拌槳很難完全的把催化劑分散開,所以需要一種新的攪拌設備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合攪拌槳,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便於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混合攪拌槳,包括進料管、蓋板、電機、外筒、固定座、出料管、限位柱、底板、推進式攪拌槳、連接杆、框式攪拌槳、刻度尺、可視窗以及保溫筒,所述外筒為圓柱形筒狀結構,所述外筒的內部安裝以後保溫筒,所述外筒的內壁貼合保溫筒的外壁進行布置,所述外筒的側面開設有可視窗,所述可視窗的邊緣分布有刻度尺,所述外筒的上端安裝有蓋板,所述外筒的下側裝配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端安裝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中軸線與外筒的中軸線相互平行進行布置,所述限位柱的下側裝配有底板,所述底板通過螺栓與地面進行固定,所述電機與連接杆裝配在一起且連接杆位於外筒的內部,所述連接杆的上側位置安裝有框式攪拌槳,所述框式攪拌槳的下側安裝有推進式攪拌槳。
進一步地,所述框式攪拌槳設置有多個且多個框式攪拌槳關於連接杆的中軸線對稱進行布置,所述框式攪拌槳上分布有通孔,分布在框式攪拌槳上的通孔設置有多個且多個通孔之間等距進行排列。
進一步地,所述進料管的直徑與出料管的直徑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推進式攪拌槳上裝配有六片葉片。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柱設置有多個且多個限位柱關於外筒的中軸線呈環形進行排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混合攪拌槳,通過添加推進式攪拌槳以及框式攪拌槳來實現對外筒內部物料的攪拌,該設計通過推進式攪拌槳將物料向上推動,然後在框式攪拌槳的作用下對物料進行混合攪拌,位於框式攪拌槳上的通孔起到了減小阻力的作用,進而解決在連接杆轉動的過程中由於阻力過大造成攪拌效率下降的問題,而可視窗與刻度尺的設計則便於對外筒內部的物料的剩餘情況進行了解,而保溫筒的設計則實現對物料的保溫,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便於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混合攪拌槳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混合攪拌槳中可視窗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料管、2-蓋板、3-電機、4-外筒、5-固定座、6-出料管、7-限位柱、8-底板、9-推進式攪拌槳、10-連接杆、11-框式攪拌槳、12-刻度尺、13-可視窗、14-保溫筒。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混合攪拌槳,包括進料管1、蓋板2、電機3、外筒4、固定座5、出料管6、限位柱7、底板8、推進式攪拌槳9、連接杆10、框式攪拌槳11、刻度尺12、可視窗13以及保溫筒14,外筒4為圓柱形筒狀結構,外筒4的內部安裝以後保溫筒14,外筒4的內壁貼合保溫筒14的外壁進行布置,外筒4的側面開設有可視窗13,可視窗13的邊緣分布有刻度尺12,外筒4的上端安裝有蓋板2,外筒4的下側裝配有固定座5,固定座5的下端安裝有限位柱7,限位柱7的中軸線與外筒4的中軸線相互平行進行布置,限位柱7的下側裝配有底板8,底板8通過螺栓與地面進行固定,電機3與連接杆10裝配在一起且連接杆10位於外筒4的內部,連接杆10的上側位置安裝有框式攪拌槳11,框式攪拌槳11的下側安裝有推進式攪拌槳9,通過添加推進式攪拌槳9以及框式攪拌槳11來實現對外筒4內部物料的攪拌,該設計通過推進式攪拌槳9將物料向上推動,然後在框式攪拌槳11的作用下對物料進行混合攪拌。
框式攪拌槳11設置有多個且多個框式攪拌槳11關於連接杆10的中軸線對稱進行布置,框式攪拌槳11上分布有通孔,分布在框式攪拌槳11上的通孔設置有多個且多個通孔之間等距進行排列,位於框式攪拌槳11上的通孔起到了減小阻力的作用,進而在連接杆10轉動的過程中由於阻力過大造成攪拌效率下降的問題,進料管1的直徑與出料管6的直徑相同,推進式攪拌槳9上裝配有六片葉片,限位柱7設置有多個且多個限位柱7關於外筒4的中軸線呈環形進行排列,可視窗13與刻度尺12的設計則便於對外筒4內部的物料的剩餘情況進行了解,而保溫筒14的設計則實現對物料的保溫。
具體實施方式:在進行使用時,首先工作人員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檢查,檢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話就無法進行使用了,此時需要通知維修人員進行維修,如果不存在問題的話就可以進行使用,使用時,首先工作人員將物料通過進料管1輸送到外筒4的內部,此時電機3轉動,電機3轉動帶動推進式攪拌槳9以及框式攪拌槳11進行旋轉,此時,推進式攪拌槳9將外筒4內部底側位置的物料向上推動,繼而框式攪拌槳11實現對物料的混合,混合後的物料通過出料管6排出,在這過程中限位柱7起到了固定外筒4的目的,位於框式攪拌槳11上的通孔起到了減小阻力的作用,進而解決在連接杆10轉動的過程中由於阻力過大造成攪拌效率下降的問題,而可視窗13與刻度尺12的設計則便於對外筒4內部的物料的剩餘情況進行了解,而保溫筒14的設計則實現對物料的保溫。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