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轉向器的抽油管布置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1:05:11
專利名稱:一種汽車轉向器的抽油管布置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液壓助力轉向系統,具體涉及一種汽車轉向器的抽油管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液壓式動力轉向是以汽車發動機的動力驅動油泵,藉助液力通過轉向加力裝置來增大駕駛員操縱前輪轉向力量,從而使轉向操縱輕便,並可適當選擇轉向器的傳動比,實現轉向靈敏與汽車行駛安全的要求。
液壓式動力轉向系統在轎車上已經普遍應用,它充分利用了發動機的動力,在中高速時可以很好的助力,在怠速時可以通過壓力開關來提高怠速轉速,增加怠速時的助力效果。
抽油管是連通轉向儲油壺和轉向油泵的管路,其現在的連接方式容易與其他汽車零部件和管道幹涉,給周圍相關零部件的布置帶來困難。另外,現有的抽油管結構單一,承受油壓的性能不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汽車轉向器的抽油管布置結構,避免與其他汽車零部件和管道幹涉,滿足轉向器正常工作時油壓和管道布置需求。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將抽油管的兩端分別設計一個拐彎,通過兩個拐彎連接轉向儲油壺和轉向油泵,其中連接轉向儲油壺的拐彎是一個U形拐彎,從轉向儲油壺側部進行連接,連接轉向油泵的拐彎是一個L形拐彎,從轉向油泵上部進行連接。這樣,就可有效避免與其他汽車零部件和管道幹涉。
進一步,抽油管採用三層結構,外層為氯磺化聚乙烯層(CSM),中層為加強層,主要是加強管的抵抗壓力和保持油管的形狀,內層為聚丙烯酸酯橡膠(SCM)。
發明的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對管路布置的優化,巧妙的改變管路走向,既滿足管路布置的原則保證了管路的暢通,有效避免與其他汽車零部件和管道幹涉,又和發動機排氣管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離,從而使抽油管的工作環境溫度在安全範圍內。同時,抽油管採用三層結構增強了管路承受油壓的能力,滿足了轉向器正常工作油壓的需求。
圖1為液壓式動力轉向系統中的抽油管的布置結構圖。
圖2為液壓式動力抽油管結構圖。
圖3為抽油管的截面圖。
圖中,1為抽油管、11為U形拐彎、12為L形拐彎、2為轉向油泵、3轉向儲油壺、4、外層5、中間層6、內層。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抽油管1的兩端分別設計一個拐彎,通過兩個拐彎連接轉向儲油壺3和轉向油泵2,其中連接轉向儲油壺3的拐彎是一個U形拐彎11,見圖2,它從轉向儲油壺3的側部通過管卡與轉向儲油壺3進行連接,另一個連接轉向油泵2的拐彎是一個L形拐彎12,見圖2,它從轉向油泵2上部通過管卡進行連接,該連接方式就靈活的避開了發動機排氣管和其他管路。
參見圖3,抽油管分為三層結構,外層4為氯磺化聚乙烯層(CSM),中層5為加強層,內層6為聚丙烯酸酯橡膠(SCM)。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轉向器的抽油管布置結構,它包括有轉向儲油壺、轉向油泵和連接在它們之間的抽油管,其特徵在於將抽油管與轉向儲油壺和轉向油泵連接的兩端分別設計一個拐彎,其中連接轉向儲油壺的拐彎是一個U形拐彎,從轉向儲油壺側部進行連接,連接轉向油泵的拐彎是一個L形拐彎,從轉向油泵上部進行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管布置結構,其特徵在於抽油管三層結構組成,外層為氯磺化聚乙烯層,中層為加強層,內層為聚丙烯酸酯橡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一種汽車轉向器的抽油管布置結構,它將抽油管的兩端分別設計一個拐彎,通過兩個拐彎連接轉向儲油壺和轉向油泵,其中連接轉向儲油壺的拐彎是一個U形拐彎,從轉向儲油壺側部進行連接,連接轉向油泵的拐彎是一個L形拐彎,從轉向油泵上部進行連接。油管採用三層結構,外層為氯磺化聚乙烯層(CSM),中層為加強層,內層為聚丙烯酸酯橡膠(SCM)。本實用新型通過對管路布置的優化,既有效避免與其他汽車零部件和管道幹涉,又和發動機排氣管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離,使抽油管的工作環境溫度在安全範圍內。同時,抽油管採用三層結構增強了管路承受油壓的能力,滿足了轉向器正常工作油壓的需求。
文檔編號B62D5/06GK2830198SQ20052001006
公開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30日
發明者吳亞東, 唐華, 何晨雨 申請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