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擲式旋網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1:32:31 1
專利名稱:投擲式旋網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於在江、河、湖、海、池塘、魚場等水域捕捉魚、蝦等水生脊椎、甲殼類動物的一種網具。
投擲式旋網使用性能的優劣,主要取決於使用時人工投擲的成功率和捕捉效果。目前,現有使用的旋網仍沿用傳統貫用的鉛墜做網底墜。這種鉛墜是將鉛熔化後利用模具加工成長2-3釐米帶有凹槽的單個鉛墜,以及其它規格的單個鉛墜。由於栓系在網底周邊的單個鉛墜與鉛墜之間都間隔一段相等的距離,各自獨立作用,兩端不能連接。這種單個鉛墜本身存在的主要缺點是網體周邊栓系的單個鉛墜與鉛墜之間不能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在投擲使用旋網過程中栓系在網體底周邊的鉛墜與網體經常發生纏繞、攪擾現象。網體受鉛墜攪擾在投擲使用過程中有時網體不能夠正常自如展開。常常造成投擲失敗,影響使用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投擲使用時不纏繞,攪擾、伸展自如,捕捉效果好的新型鉛鏈網底墜網具——投擲式旋網。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在投擲式旋網網體的前網頭處裝置網頭卡帽和轉環,並與網綱相互連接在一起。整個網體底邊一周長採用外徑1.7毫米,內徑1.2毫米,圓環截面直徑0.25毫米鉛制圓環,圓環與圓環一環套一環,環環相套,連接構成的鉛鏈。將連接構成的圓環鉛鏈與網體底栓系固定,使鉛連與網體在網體底部共同包圍形成網底兜。網體底邊裝有的圓環鉛鏈底墜能有效的防止網體發生纏繞、攪擾,提高旋網的使用效率。
本實用新型通過旋網的前網頭處裝置的網頭卡帽,可防止網體與網綱脫落掉入水中,並與轉環、網綱相互連接。使網頭卡帽和轉環,網綱三處活動關節在拋投使用時,能夠適應網體展開時活動及角度變化的需要。採用鉛鏈做網底墜解決了原有旋網鉛墜容易造成纏繞,攪擾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投擲式旋網網體底一周邊採用一條圓環鉛鏈做底墜,在投擲使用旋網時可使網體能夠得到正常、及時、充分自由的伸展。不會發生纏繞,攪擾現象,同時鉛鏈可帶著網體快速均勻下沉。能夠對捕捉動物形成嚴密的包圍,投擲使用效率高,省時、省力、捕捉效果好。
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附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投擲式旋網的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
圖1詳細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投擲式旋網的結構細節及實用工作情況。
該旋網包括網綱(1)經轉環(2)螺栓(3)由網頭外卡帽(4)卡帽內卡塞(5)經螺母(6)將網體(7)前網頭夾緊卡住。網體(7)是由手工編織,或採用機器編織成的網片料,再經手工編織連接構成網體,根據使用需要可將網體編織成由小到大幾種規格型號。從起網頭開始編織將上節網片料與下一節網片料通過合拼編織法,一節一節編織連接,逐步增加網眼數目,每一節網片編織成一圈後,將網片料兩頭合拼編織成圓筒形。從網頭至網體底邊使整個網體上下擴展協調一致,受力均勻。經編織連接構成的網體頭小、尾大,投擲使用展開後呈不規矩圓環形椎狀。網體編織成形後,首先將加工好的鉛鏈用線繩栓系網體(7)底邊一周網眼,然後將鉛鏈連同網體底邊一同向內折回25-27釐米在此位置栓系固定鉛鏈,使鉛鏈在網體底部與網體共同包圍形成網底兜。再通過螺栓(3)將網頭外卡帽(4)卡帽內卡塞(5)安裝在網體前網頭,經由螺母(6)將網體(7)前網頭夾緊卡住,並與轉環(2)網綱(1)相互連接成一體。整個投擲式旋網製做工序即完成,達到使用目的。
投擲式旋網是一種依靠人工投擲來實現捕捉目的的一種網具,可根據使用需要製做成幾種型號。採用鉛鏈做底墜可使網體能夠得到正常及時、自由、充分伸展,不會發生纏繞,攪擾現象,克服了原有旋網使用鉛墜造成的缺點,該網結構簡單,輕便靈活,體積小,攜帶使用方便。省時、省力,捕捉效果好,是一種比較新穎實用的網具。
權利要求1.一種投擲式旋網,在網體(7)一端網頭處,網頭外卡帽(4)、卡帽內卡塞(5)、螺母(6)、螺栓(3)、順序安裝固定在網頭上,其特徵是螺栓(3)一端與網頭連接,另一端與轉環(2)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投擲式旋網,其特徵是網綱(1)與轉環(2)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書1、2所述的投擲式旋網,其特徵是在網體(7)網底一周邊眼栓系圓環鉛鏈(8)做網底墜。
專利摘要投擲式旋網,是一種用於在江、河、湖、海、池塘、魚場等水域投擲捕捉魚、蝦等水生脊椎、甲殼類動物的一種網具。該網主要由網綱、轉環、網頭卡帽、網體、鉛鏈等部分構成。網具整體輕便利落,各個連接關節靈活,牢固、可靠。採用鉛鏈做網底墜投擲使用時下沉快不纏繞,攪擾,網體伸展自如,包圍捕捉效果好。
文檔編號A01K73/00GK2385529SQ9920958
公開日2000年7月5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28日
發明者侯東志 申請人:侯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