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液壓膨脹錨杆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9:49:4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採礦中的巷道支護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液壓膨脹錨杆。
背景技術:
錨杆支護是指在邊坡、巖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採場等地下硐室施工中採用的一種加固支護方式,尤其在當今的採礦支護領域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具體來說用金屬件、木件、聚合物件或其他材料製成杆柱,打入地表巖體或硐室周圍巖體預先鑽好的孔中,利用其頭部、杆體的特殊構造和尾部託板(亦可不用),或依賴於黏結作用將圍巖與穩定巖體結合在一起而產生懸吊效果、組合梁效果、補強效果,以達到支護的目的。目前所用的各種錨杆,對於安裝的要求較高,主要涉及鑽孔的精度、各個參數的配合、鑽機的扭矩等方面,對於各種複雜情況的巷道適應性較差,尤其當施工環境十分惡劣的時候錨杆支護的施工十分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錨杆支護現有的各種不足和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液壓膨脹錨杆,解決安裝精度高,受環境影響大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液壓膨脹錨杆,包括兩用閥(由單向閥和卸載閥組成)、螺母、託板、液壓腔、瓣狀套管、頂撐板、環形液壓支柱、錨杆、下助脹錨杆體、上助脹錨杆體。其主要特徵是:錨杆中部設置有一定厚度的膨脹式瓣狀套管(瓣狀套管由剛性較大的特殊材料製成,在環形液壓支柱洩壓後可自行復位),瓣狀套管頂端由沿圓周方向分布的四個弧形瓣件對接構成,每個弧形瓣件兩端對應瓣狀套管軸線的夾角為90°,底端為普通套管,整個瓣狀套管套在錨杆上,瓣狀套管頂、底端分別與助脹錨杆體和頂撐板接觸,其中助脹錨杆體分為上助脹錨杆體和下助脹錨杆體,上、下助脹錨杆體均為圓錐形體,為了保證上、下助脹錨杆體嵌入瓣狀套管內,使上、下助脹錨杆體的外徑和瓣狀套管的弧形瓣件的內徑相匹配,頂撐板與環形液壓支柱接觸,而環形液壓支柱與液壓腔相連,液壓腔穿過杆體內連接兩用閥,外部液體可通過兩用閥注入,並且可通過兩用閥進行洩壓,兩用閥連接錨杆末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將錨杆放入鑽孔併到達指定位置,無需進行注漿,通過液壓作用錨杆中部的環形液壓支柱不斷將瓣狀套管頂向上助脹錨杆體和下助脹錨杆體,瓣狀套管的四個弧形瓣件經助脹錨杆體作用後不斷擴張,增大了錨杆與巖體的摩擦力,且弧形瓣件間各成90°夾角,因此可以將瓣狀套管與圍巖的受力有效地分散到四個錨固部位,在巷道報廢后可進行洩壓將錨杆回收再次使用,且施工方便,施工精度要求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新型液壓膨脹式可回收錨杆的正視圖。
圖2為A-A剖面圖。
圖3為B-B剖面圖。
其中1為兩用閥;2為螺母;3為託板;4為液壓腔;5為瓣狀套管;6為頂撐板;7為環形液壓支柱;8為錨杆;9下助脹錨杆體;10為上助脹錨杆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敘述。
根據附圖1,一種新型液壓膨脹錨杆,包括主要的錨杆8,其主要特徵是錨杆中部設有膨脹式瓣狀套管5,瓣狀套管5頂端與上助脹錨杆體10或者下助脹錨杆體9接觸,底端與頂撐板6接觸,頂撐板6與環形液壓支柱7接觸,環形液壓支柱7與液壓腔4相連,錨杆底部設有託板3,託板3外設螺母2,液壓腔4穿過杆體內連接兩用閥1,兩用閥1連接錨杆8末端。將錨杆8放入鑽孔中併到達指定位置,外部液體通過兩用閥1注入液壓腔4,隨後環形液壓支柱7將瓣狀套管5頂向上助脹錨杆體10和下助脹錨杆體9,瓣狀套管5隨之被撐開,然後接觸到巖體,增大了錨杆與巖體的摩擦力,在巷道報廢后可通過兩用閥1進行洩壓,環形液壓支柱7和瓣狀套管5分別復位,將錨杆回收進行下次使用。
所述的上助脹錨杆體10和下助脹錨杆體9的組數可根據實際所需錨杆長度設定,僅在此示意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