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朝大臣霍韜為什麼受到嘉靖帝寵愛?他又為什麼與夏言交惡?
2023-12-06 11:06:36 2
霍韜是明朝大臣,廣博多學,後人將他與石肯鄉梁儲、西樵大同鄉方獻夫,合稱為明代南海縣「三老閣」。
霍韜在嘉靖初年為官,因為支持嘉靖帝尊其生父興獻王為皇考,反對群臣所議尊興獻王為皇叔考,而受到嘉靖帝重用。此後為官幾十年,最後在北京任上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大禮議之爭,是嘉靖帝一朝非常著名的歷史事件。嘉靖帝之前是正德帝,依據以往父死子繼的傳承習慣,正德帝應當是嘉靖帝的父親。但事實上卻是,正德帝不僅不是嘉靖帝的父親,兩人就連親兄弟都算不上。雖然同為皇室後裔,但是正德帝和嘉靖帝卻還是差了一個血緣的。
正德帝在位之時,並沒有留下子嗣。於是在正德帝去世之後,就從宗室過繼了嘉靖帝過來繼承皇位。
因為正德帝與嘉靖帝實際上是一輩人,所以是過繼也是過繼在明孝宗名下。嘉靖帝繼位之後,就想起自己的生父興獻王來了。管朝臣們怎麼說,就想著給自己的父親掙個皇考來。說白了,其實就是有認回自己父親的意思。但是已經過繼到明孝宗名下了,尊的也應當是明孝宗。所以對此,朝中大部分朝臣都提反對意見。支持嘉靖帝的就那麼幾個,霍韜是其中之一。
大禮議之爭,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光是內閣就是大放血。內閣首輔一個接一個的上任,又因為都反對嘉靖帝尊興獻王為皇考,一個接一個的倒臺。除了內閣大臣,朝中其他大臣也算是大患血了。儘管反對者眾多,但架不住嘉靖帝鐵了心的要做成這件事情。所以在朝中經過這麼段時間的動蕩,到了嘉靖七年的時候,事情總算定下來,如了嘉靖帝的願。
當時站在嘉靖帝這邊的人,都受到了重用,張璁更是坐上了內閣首輔的位置。對於霍韜,嘉靖帝有意將他升任為禮部尚書,但是霍韜卻堅決推辭,三次不受,最終說服嘉靖帝同意了他的選擇。
你們別說霍韜勞心勞力了這麼久,卻不求報仇,實在是傻。霍韜傻不傻,隔了這麼幾百年的時間,小編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拒絕之後,實際上並沒有損失多少。
嘉靖帝因為霍韜拒絕了自己的賞賜,認為他的確是一個忠誠的大臣。幫助自己,並不是為了利益,此後對他越發重用和親近。就算當時沒有得到升遷,但是霍韜還是得到了南京禮部尚書的位置。
霍韜能夠在嘉靖帝這兒出頭,靠的就是大禮議之爭的支持和事後的果斷撤退。不僅沒有讓嘉靖帝忽視他,還讓嘉靖帝更念他的情。所以霍韜後來和夏言打擂臺,儘管一次又一次的讓嘉靖帝失望。甚至有一次嘉靖帝氣的嘉靖帝都將他下獄了,但是念著當初的情分,最後還是讓他出來了,而且官復原職。
說道霍韜和夏言的恩怨,長久的政治鬥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霍韜本人的性格。張廷玉評價霍韜:「韜學博才高,量褊隘,所至與人競。」
霍韜和夏言最初的交惡,是因為夏言建議嘉靖帝修建兩個祭祀臺,分開來祭祀天和地。霍韜因為不敢得罪皇帝,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貶斥夏言。夏言一氣之下,上書列舉霍韜七大罪狀,還將霍韜所寫書信,直接上呈給皇帝。霍韜因此遭到嘉靖帝怒罵,甚至貶他下獄。
出來之後,霍韜就和夏言槓上了。時時刻刻想的就是如何報仇,如何給夏言一點顏色看看。這想法到了夏言掌政,位高權重的時候,仍然沒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