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夠自動補油的模具頂杆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01 18:27:2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具體是一種能夠自動補油的模具頂杆機構。
背景技術:
注塑模具是一種生產塑膠製品的工具;也是賦予塑膠製品完整結構和精確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產某些形狀複雜部件時用到的一種加工方法。具體指將受熱融化的材料由高壓射入模腔,經冷卻固化後,得到成形品。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模具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注塑模在工業中的使用佔了很大一個部分。模具中產品在出模的過程中需要使用頂杆作用,加快出模,而頂杆與模具滑孔之間需要潤滑,從而避免模具的損傷,但是現有的潤滑方式,是通過拆卸模具增加潤滑油,使得模具的使用周期非常短,且模具磨損的速度也快。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自動補油的模具頂杆機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能夠自動補油的模具頂杆機構,包括上模座、上模、下模、固定板、推板、下模座、活塞推桿、頂杆、彈簧、出油孔、活塞、儲油腔、進油單向閥和出油單向閥,所述上模的頂部固定連接上模座,而上模的底部連接下模,且上模和下模之間形成模腔,所述模腔位置對應的下模中滑動連接頂杆,所述頂杆滑動連接的滑孔側面設置儲油腔,儲油腔和滑孔之間的隔板上開設多個出油孔,所述出油孔的一端鑲嵌安裝出油單向閥,所述儲油腔的側壁進油口連接進油通道的一端,進油通道的另一端通過進油單向閥連接油箱,所述儲油腔的內部設置活塞,所述活塞固定連接活塞推桿的頂端;所述推桿的低端和頂杆的低端均固定連接在推板上,而推板的頂部端面設置固定板,所述推板的底部設置在下模座上,所述下模和固定板之間設有若干個彈簧。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的活動範圍不超過出油孔和側壁進油口的位 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彈簧套於推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模腔的數量為若干個,而每個模腔中的頂杆均對應一個儲油腔,儲油腔之間可通過管道連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活塞配合單向閥結構,實現潤滑油的單向供應,從而潤滑頂杆,使得頂杆活動更加靈活且工作周期增加,並且能夠保護頂杆,防止頂板表面損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能夠自動補油的模具頂杆機構,包括上模座1、上模2、下模3、固定板4、推板5、下模座6、活塞推桿7、頂杆8、彈簧9、出油孔10、活塞11、儲油腔12、進油單向閥13和出油單向閥14,所述上模2的頂部固定連接上模座1,而上模2的底部連接下模3,且上模2和下模3之間形成模腔,所述模腔位置對應的下模3中滑動連接頂杆8,通過頂杆8能夠加快出模;所述頂杆8滑動連接的滑孔側面設置儲油腔12,儲油腔12和滑孔之間的隔板上開設多個出油孔10,以便於儲油腔12流入到頂杆8和滑孔之間,促進滑動。
所述出油孔10的一端鑲嵌安裝出油單向閥14,所述儲油腔12的側壁進油口連接進油通道的一端,進油通道的另一端通過進油單向閥13連接油箱,從而實現單向進油,所述儲油腔12的內部設置活塞11,活塞11的活動範圍不超過出油孔10和側壁進油口,保證進油和出油的穩定,所述活塞11固定連接活塞推桿7的頂端。
所述推桿7的低端和頂杆8的低端均固定連接在推板5上,而推板5的頂部端面設置固定板4,所述推板5的底部設置在下模座上,通過推板5的運動帶動脫模的同時促進潤滑油的流動,從而保持頂杆8的靈活程度。
所述下模3和固定板4之間設有若干個彈簧9,彈簧9可套於推桿7上,以便於復位。
所述模腔的數量為若干個,而每個模腔中的頂杆8均對應一個儲油腔12,儲油腔12之間可通過管道連通,從而保證整體結構的簡單。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