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篩網裝置的糧食輸送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06:02:1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糧食輸送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篩網裝置的糧食輸送機。
背景技術:
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對收穫的糧食進行加工,包括精選、淘洗、潤水、蒸炒、冷卻、篩選以及磨粉等工序,特別是莜麥學名燕麥,盛產晉北內蒙等高寒地區,莜麵粉高蛋白低糖份,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同時也是追求健康的現代人喜愛的糧食之一。莜麥加工麵粉的工藝比較複雜,其中蒸炒過後,莜麥還有大量的水分和熱量,需要長時間冷卻,嚴重影響了糧食的加工效率,而且蒸炒之後需要通過輸送機輸送到磨坊進行磨粉,但是以前都是在篩選之後,人工運送到運輸車上,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工作效率低,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大大增加了糧食儲存的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在機架上設置篩網裝置,並且傾斜設置有輸送裝置的具有篩網裝置的糧食輸送機。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具有篩網裝置的糧食輸送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篩網裝置、以及傾斜設置在機架上的輸送裝置,所述的篩網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機架上的支架、通過軸承橫向設置在支架上的轉軸、固定設置在轉軸上的筒篩、以及安裝在轉軸一端的驅動電機,所述的筒篩的左側設置有進料鬥,所述的筒篩的右側下方設置有出料口,所述的筒篩外部設置有機殼,所述的機殼的上部設置有通風口,所述的通風口裡面匹配設置有蓋板,所述的機殼的下方設置有吸風口,所述的吸風口通過管道連接有鼓風機,所述的輸送裝置包括傾斜設置在機架上的輸送圓筒、以及設置在輸送圓筒中的輸送機構,所述的輸送圓筒的下端設置有進料口,輸送圓筒的上端設置有開口向下的出料鬥,所述的進料口位於篩網裝置的出料口的正下方。
所述的輸送機構包括通過軸承座縱向安裝在輸送圓筒中的絞龍、固定安裝在絞龍上端的齒輪、固定安裝在輸送圓筒上端的電機一、電機一的輸出軸安裝的齒輪一、以及匹配設置在齒輪和齒輪一之間的傳動帶。
所述的機架的下方的兩側均設置有兩個移動輪。
本實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工人先把糧食通過篩網裝置的進料鬥送入到筒篩中,開通鼓風機和筒篩,即可在篩選莜麥的同時,快速去除蒸炒後莜麥所含的水分、熱量和茸毛的目的,處理後的莜麥通過篩網裝置的筒篩的右側下方設置的出料口流入到輸送機構的輸送圓筒中,通過輸送機構輸送到糧倉中儲存起來。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在輸送糧食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篩選,去除蒸炒後莜麥所含的水分、熱量和茸毛,減少了生產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篩網裝置的糧食輸送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1,圖中序號:1為機架、2為支架、3為轉軸、4為筒篩、5為傳動帶、6為進料鬥、7為出料口、8為機殼、9為通風口、10為蓋板、11為鼓風機、12為吸風口、13為輸送圓筒、14為進料口、15為出料鬥、16為絞龍、17為齒輪、18為電機一和19為齒輪一。
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篩網裝置的糧食輸送機,包括機架1、設置在機架1上的篩網裝置、以及傾斜設置在機架1上的輸送裝置,所述的篩網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機架1上的支架2、通過軸承橫向設置在支架2上的轉軸3、固定設置在轉軸3上的筒篩4、以及安裝在轉軸3一端的驅動電機,所述的筒篩4的左側設置有進料鬥6,所述的筒篩4的右側下方設置有出料口7,所述的筒篩4外部設置有機殼8,所述的機殼8的上部設置有通風口9,所述的通風口9裡面匹配設置有蓋板10,所述的機殼8的下方設置有吸風口12,所述的吸風口12通過管道連接有鼓風機11,所述的輸送裝置包括傾斜設置在機架1上的輸送圓筒13、以及設置在輸送圓筒13中的輸送機構,所述的輸送圓筒13的下端設置有進料口14,輸送圓筒13的上端設置有開口向下的出料鬥15,所述的進料口14位於篩網裝置的出料口7的正下方。
所述的輸送機構包括通過軸承座縱向安裝在輸送圓筒13中的絞龍16、固定安裝在絞龍16上端的齒輪17、固定安裝在輸送圓筒13上端的電機一18、電機一18的輸出軸安裝的齒輪一19、以及匹配設置在齒輪17和齒輪一19之間的傳動帶5。所述的機架1的下方的兩側均設置有兩個移動輪。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工人先把糧食通過篩網裝置的進料鬥6送入到筒篩4中,開通鼓風機11和筒篩4,即可在篩選莜麥的同時,快速去除蒸炒後莜麥所含的水分、熱量和茸毛的目的,處理後的莜麥通過篩網裝置的筒篩4的右側下方設置的出料口7流入到輸送機構的輸送圓筒13中,通過輸送機構輸送到糧倉中儲存起來。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在輸送糧食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篩選,去除蒸炒後莜麥所含的水分、熱量和茸毛,減少了生產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