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6:13:16 1
專利名稱:一種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運輸固定裝置,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
背景技術:
目前,餘熱鍋爐使用管排採用拆散的方式進行運輸,會造成管排表面的損傷,影響質量,由於管排過長,管子焊接後,如果不能平穩固定,甚至會影響管子焊接部位,造成開裂,而且運輸到位後,數量龐大的管排還需要重新安裝,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實現能夠便捷運輸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橫梁構成的上下兩個長方形橫梁架之間由支柱支撐構成長方體框架,所述的框架外表面覆蓋有封板,餘熱鍋爐管排通過管夾固定在所述的框架內。所述的管夾包括支撐杆和箍環,所述的支撐杆兩端固定在兩側支柱上,所述的箍環固定在支撐杆上將管排固定。所述的長方體框架兩側的支柱對稱設置,每對支柱水平固定有數層支撐杆。所述的管排輸入輸出埠位於長方體框架端面處。所述的同側相鄰的支柱設有交叉的筋板。所述的封板上設有檢修孔。所述的上方的長方形橫梁架上設有吊耳。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該固定箱架製作簡單,能確保運輸過程簡單方便,並保證了安全性能,提高了穩定係數。同時該裝置在發至安裝現場後,無需拆解箱架,可直接放置於鍋爐房內進行固定,極大地節省了時間。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說明書中每幅附圖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位固定箱架結構示意圖;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1、橫梁;2、支柱;3、管夾;4、筋板;5、封板;6、吊耳;7、檢修
孔;8、管排。
具體實施方式
參加圖1可知,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長方體框架結構,固定箱架為長方體,這樣方便裝車運輸,具體的說,上下長方形橫梁架由橫梁I構成,兩層橫梁架之間由支柱2支撐,橫梁I和支柱2均為相互焊接的角鋼,確保裝置的穩定性。長方體框架外表面覆蓋有封板5 (鐵皮),餘熱鍋爐管排8通過管夾3固定在該框架結構內,封板5兩側設有檢修孔7,方便後期檢修維護,長方體框架兩側的支柱2是對稱設置的,同側相鄰的支柱2設有交叉的筋板4,以確保固定箱架的穩定性。在上方的長方形橫梁架的四角設有吊耳6,從而方便裝車調運。固定在固定箱架內的管排8輸入輸出埠位於長方體框架端面處,這樣通過吊耳6進行吊裝,放置在於鍋爐房內進行固定,無需拆解箱架,可直接利用,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提供了工作效率。固定管排8的管夾3有多種形式,下面以一種實施例進行說明,管夾3包括支撐杆和箍環,支撐杆水平設置,其兩端固定在箱架兩側對稱設置的支柱2上,每對支柱2根據內部管排8的密集程度設置多層支撐杆,支撐杆上安裝有箍環,通過該箍環將管排8固定。固定方式簡單便捷。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其特徵在於:橫梁(I)構成的上下兩個長方形橫梁架之間由支柱(2)支撐構成長方體框架,所述的框架外表面覆蓋有封板(5),餘熱鍋爐管排(8 )通過管夾(3 )固定在所述的框架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管夾(3)包括支撐杆和箍環,所述的支撐杆兩端固定在兩側支柱(2)上,所述的箍環固定在支撐杆上將管排(8)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長方體框架兩側的支柱(2 )對稱設置,每對支柱(2 )水平固定有數層支撐杆。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管排(8)輸入輸出埠位於長方體框架端面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其特徵在於:同側相鄰的支柱(2)設有交叉的筋板(4)。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封板(5)上設有檢修孔(7)。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方的長方形橫 梁架上設有吊耳(6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餘熱鍋爐管排的運輸及固定箱架,橫梁構成的上下兩個長方形橫梁架之間由支柱支撐構成長方體框架,所述的框架外表面覆蓋有封板,餘熱鍋爐管排通過管夾固定在所述的框架內。該固定箱架製作簡單,能確保運輸過程簡單方便,並保證了安全性能,提高了穩定係數。同時該裝置在發至安裝現場後,無需拆解箱架,可直接放置於鍋爐房內進行固定,極大地節省了時間。
文檔編號B65D90/00GK203079048SQ20122067271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8日
發明者方偉, 周健, 劉大柱, 黃煌, 宋明俊 申請人:安徽海螺川崎節能設備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