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史上最兇殘的電影(猜到結局算我輸)
2023-06-02 07:09:30 2
香港導演周顯揚,真是太可惜了。最近他拍攝的《大偵探霍桑》遭到了影迷們的集體抵制,豆瓣上也給出了令人大跌眼鏡的超低分。但其實,周顯揚才出道時,真的拍過兩部讓人記憶猶新的港式佳作——《殺人犯》和《大追捕》。特別是《殺人犯》作為其第一部長片,對其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讓他在香港電影站穩了腳,也在內地影迷心中留下了位置。周顯揚的影壇經歷起點頗高。早年李安籌拍《色戒》時,有人推薦周顯揚進劇組磨鍊入行,進步神速的周顯揚很快從研究員做到了李安助理,後面還多次擔任李安新片的導演助理。2009年,羽翼豐滿的他執導了電影《殺人犯》,內地上映改名為《罪與罰》,硬生生被剪掉了30分鐘。
郭富城擔任男主角,一眾港片老戲骨眾星捧月,影片的懸疑風格和血腥程度讓觀眾大開眼界,
驚豔的B級懸疑片觀眾再次看到了香港電影的癲狂本質。片中的精分角色也幫助郭富城提名當年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胖哥提醒,千萬不要看內地版,首推片長2小時的粵語版,兩個版本差距不是一丁點。內地版閹割了大量的血腥和驚悚鏡頭,但影片需要那些血腥的鏡頭來烘託煉獄似的慘狀,罪與罰的輪迴,逃不出的宿命。
《殺人犯》在前半段的伏筆處做的極為出色,營造出令人不寒而慄的懸疑氛圍。郭富城飾演的督察凌光在即將升任警司之時遭遇重大變故,同事被人從高樓拋下,身上是數不清的電鑽孔,陷入深度昏迷;被打暈的凌光精神恍惚,失去部分記憶,對當時的情景毫無印象。
隨著調查的深入,凌光驚恐的發現,所有的證據居然都指向他自己。連環殺人犯使用的電鑽是他家的,連扎人的長螺絲也是其家中型號,最讓人費解的是,死者們背上的傷孔,居然和他家中,孩子手繪畫的圖案一模一樣。凌光從人生巔峰急速墜落,眾叛親離,同事猜忌他,
兄弟對他失去耐心,連妻子也對他的行為產生質疑,重重壓力讓他瀕臨崩潰的邊緣。
兇手到底誰?難道凌光真的因為心理問題,精神分裂出一個殘忍的兇手人格?孤獨,失落,無力的凌光必須隻身涉險,尋求重生。郭富城為了表現角色從正常到崩潰的轉變,在片中使用了超過50種表情,情緒的急速切換,時而正常,時而瘋癲,既懷疑自己,又要強裝鎮定,郭富城為此與多位犯罪心理學家交流,了解殺人犯遇到警察會有怎樣的反應,他們的眼神和心理狀態會是怎樣。
據悉,郭富城一度入戲太深無法自拔,平時朋友看著他都會害怕,因為他總會不經意間,眼露兇光,殺氣騰騰。相信看完該片,沒有人不會對郭富城在第三幕高潮時刻,精神徹底崩潰後的那段戲記憶深刻。
從一身正氣的督查,到變態失控的殺人犯,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伏筆和線索是《殺人犯》的成功之處,但在揭露伏筆,抖落謎底之時,卻用了一個什麼討巧的套路,且靠一個角色直接口述的方式,雖然足夠獵奇,但也擺脫不了深夜檔的狗血成分。
總體來說,瑕不掩瑜,作為周顯揚的首部長片,《殺人犯》已經足夠驚豔。影片的還有一個頗為深刻的內核,內地版譯名《罪與罰》其實更為全面的涵蓋了主題。
歸根究底,影片講述的是世代恩怨,復仇宣洩的故事。凌光因曾經的罪而受到懲罰,但面對這些可能的「犯罪」時,其實他都能做出選擇,但為了保全自己,他犧牲了朋友,家人,最後淪落到無人相信的地步。所以,兇手只是引誘他犯罪,而真正的罪人,其實還是他自己。
就像兇手說的那樣,他只是勾出了凌光內心的惡,被社會壓抑的本性。讓凌光變成殺人犯的不是別人,只能是他自己。影片以低落結局落幕,兇手復仇之後,寂寥萬分,他原本以為得到報仇後的快感,可只剩下空虛。
而凌光成為了新的復仇者,他餘生都將在復仇的森林中伺機而動,迷失其中。一番輪迴,結局依然是虛無,無盡的空虛。《殺人犯》打造出的宿命和輪迴感,其實被驚悚和獵奇的故事更叫人細思極恐。
無望,從來不是現在的,未來的固形,才是令人窒息的。惡,總是那麼輕而易舉,善,才是如此的來之不易。最後必須說一點題外話,影片當年和好萊塢另一部熱門影片《孤兒怨》(Orphan)撞題,
但其實從懸疑的鋪設,人物的塑造,《殺人犯》都更勝一籌,加上存粹的港片元素,風格的統一,其實內地觀眾應該更容易被《殺人犯》吸引,但後來的內地版,不光在時間上輸了先手,而且粗暴的剪輯,結局的和諧,讓影片一下子掉了幾個檔次。實在令人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