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種寬窄行人工插秧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02 05:16:26 1
水稻育種寬窄行人工插秧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稻育種寬窄行人工插秧裝置,包括插秧杆、插秧繩、鐵釺、鋁環和固定螺絲,每根插秧杆上焊接有兩根鐵釺,兩根插秧杆通過鐵釺平行固定於土地上,六根插秧繩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螺絲固定於兩根插秧杆上,插秧繩與插秧杆垂直,插秧杆上固定有多個鋁環,插秧杆為直徑3cm,長160cm的鋼管,插秧繩為直徑1mm的紅色尼龍繩,鋁環上刷有黃顏色的漆,每個插秧杆鐵釺的直徑為8cm,長度為40cm,每根鐵釺上均焊有直徑為8cm,長度為8cm的鋼筋把手,插秧時按鋁環的位置栽插。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地輔助水稻育種寬窄行人工插秧,提高插秧效率,間距平均。
【專利說明】水稻育種寬窄行人工插秧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稻雜交育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育種寬窄行人工插秧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水稻雜交後世代常採用的插秧行距是等行距為30cm,株系調查時由於是單行插植,不利於調查其性狀,加大了水稻育種後代選擇的難度。水稻寬窄行栽培是寬行距與窄行距間隔栽培的一種水稻栽培技術,該栽培方式有植株群體分布合理,通風透光性能好,光合作用率高等優點,水稻育種過程中採用寬窄行栽培能最大程度表現出水稻單株性狀,使其後代選擇可靠性大大增加。現階段急需一種水稻寬窄行栽培的輔助工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水稻育種寬窄行人
工插秧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水稻育種寬窄行人工插秧裝置,包括插秧杆、插秧繩、鐵釺、鋁環和固定螺絲,每根插秧杆上焊接有兩根鐵釺,兩根插秧杆通過鐵釺平行固定於土地上,六根插秧繩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螺絲固定於兩根插秧杆上,插秧繩與插秧杆垂直,插秧杆上固定有多個鋁環,插秧杆為直徑3cm,長160cm的鋼管,插秧繩為直徑Imm的紅色尼龍繩,鋁環上刷有黃顏色的漆,每個插秧杆鐵釺的直徑為8cm,長度為40cm,每根鐵釺上均焊有直徑為8cm,長度為8cm的鋼筋把手,插秧時按鋁環的位置栽插。
[000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地輔助水稻育種寬窄行人工插秩,提聞插秩效率,間距平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附圖舉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08]如圖1所示,為了實現水稻育種寬窄行栽培插秧的標準,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水稻育種寬窄行人工插秧裝置,該裝置由插秧杆1、插秧繩2和鐵釺3三部分組成。插秧杆I為鋼管制,用於固定插秧繩2,插秧杆I上配有可調節行距的固定螺絲5,插秧繩2為紅色尼龍繩(比較醒目),插秧繩2上固定有黃漆的可調節鋁環4,兩頭系在插秧杆I上的固定螺絲5上。鐵釺3上焊有鋼筋把手(便於在泥土裡拔出)鐵釺3起到固定插秧杆I的作用。
[0009]插秧杆I為直徑3cm,長160cm的鋼管,數量為2根,每根鋼管上配有可調節行距的螺絲6個。插秧繩2為直徑1_紅色尼龍繩,繩長根據插秧行長需求而定,繩的數量為6根,繩上固定刷有黃漆的鋁環4,可根據穴距調節鋁環4,鋁環4數量若干個,插秧時按鋁環4的位置栽插。每根繩的兩頭系在插秧杆的螺絲上。鐵釺3規格為Φ8,長40cm,鐵釺3上焊有規格為Φ8,長8cm的鋼筋把手,鐵釺4根。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稻育種寬窄行人工插秧裝置,包括插秧杆(I)、插秧繩(2)、鐵釺(3)、鋁環(4)和固定螺絲(5),其特徵在於:每根插秧杆(I)上焊接有兩根鐵釺(3),兩根插秧杆(I)通過鐵釺(3)平行固定於土地上,六根插秧繩(2)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螺絲(5)固定於兩根插秧杆(I)上,插秧繩(2)與插秧杆(I)垂直,插秧杆(I)上固定有多個鋁環(4),插秧杆(I)為直徑3cm,長160cm的鋼管,插秧繩(2)為直徑Imm的紅色尼龍繩,鋁環(4)上刷有黃顏色的漆,每個插秧杆(I)鐵釺的直徑為8cm,長度為40cm,每根鐵釺(3)上均焊有直徑為8cm,長度為8cm的鋼筋把手,插秧時按鋁環(4)的位置栽插。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3554907SQ201320766069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付久才, 郭俊祥, 劉偉, 馬瑞, 丁俊傑, 田紅剛, 王慶勝, 武洪濤, 王立楠, 孫世臣 申請人: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