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型轍叉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17:00:21 1
專利名稱:固定型轍叉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固定型轍叉。
背景技術:
參見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鐵路道岔的固定型轍叉的結構。固定型轍叉的心軌10』具有兩個心軌工作邊11』,該兩個心軌工作邊11』在底面上的投影呈兩個相交於一點的直線段,位於道岔處的心軌越靠近交叉點處其寬度越窄,由於寬度有限,因而導致心軌的承載能力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固定型轍叉,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固定型轍叉的心軌承載能力低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固定型轍叉,包括心軌和對應設置在心軌兩側的翼軌,心軌包括心軌工作部,心軌工作部的寬度朝向固定型轍叉的道岔處逐漸減小,心軌工作部包括主體部和加寬部,加寬部設置在位於道岔處的主體部上,加寬部位於主體部延伸線靠近翼軌的外側,加寬部與主體部為一體結構,並且加寬部朝向翼軌的一側形成心軌工作邊。進一步地,在固定型轍叉的底面上的投影內,每個心軌工作邊具有第一邊段、第二邊段和第三邊段,主體部具有直線段,兩個第一邊段之間具有第一夾角,並且兩個第一邊段的第一端相交於一點,第二邊段的第一端與第一邊段的第二端連接,第二邊段的第二端與第三邊段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邊段的第二端與主體部的直線段連接,第一邊段與第二邊段之間具有第二夾角。進一步地,翼軌具有與心軌工作邊對應的翼軌工作邊,在固定型轍叉的底面內,翼軌工作邊與第二邊段之間的第一距離為42mm。進一步地,兩個心軌工作邊的第二邊段的第一端之間的第二距離為28mm,兩個心軌工作邊的第二邊段的第二端之間的第三距離為58mm。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固定型轍叉包括心軌和對應設置在心軌兩側的翼軌,心軌包括心軌工作部,心軌工作部的寬度朝向固定型轍叉的道岔處逐漸減小,心軌工作部包括主體部和加寬部,加寬部設置在位於道岔處的主體部上,加寬部位於主體部延伸線靠近翼軌的外側,加寬部與主體部為一體結構,並且加寬部朝向翼軌的一側形成心軌工作邊。相對於現有技術的心軌工作邊來說,在底面呈兩個邊段的心軌工作邊使心軌的寬度得到增加,增加了心軌的承載面積進而提供了心軌的承載能力。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中固定型轍叉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型轍叉的截面示意圖;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型轍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固定型轍叉的實施例,具體參見圖2和圖3所示,固定型轍叉包括心軌10和對應設置在心軌10兩側的翼軌20,心軌10包括心軌工作部,心軌工作部的寬度朝向固定型轍叉的道岔處逐漸減小,心軌工作部包括主體部和加寬部,加寬部設置在位於道岔處的主體部上,加寬部位於主體部延伸線靠近翼軌20的外側,加寬部與主體部為一體結構,並且加寬部朝向翼軌20的一側形成心軌工作邊11。其中,主體部延伸線在圖3中可以通過虛線看出。根據圖3所示,在固定型轍叉的底面上的投影內,每個心軌工作邊11具有第一邊段111、第二邊段112和第三邊段113,主體部具有直線段12,兩個第一邊段111之間具有第一夾角,並且兩個第一邊段111的第一端相交於一點,第二邊段112的第一端與第一邊段111的第二端連接,第二邊段112的第二端與第三邊段113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邊段113的第二端與主體部的直線段12連接,第一邊段與第二邊段之間具有第二夾角。翼軌20具有與心軌工作邊11對應的翼軌工作邊21,在固定型轍叉的底面內,翼軌工作邊21與第二邊段112之間的第一距離a為42mm。兩個心軌工作邊11的第二邊段112的第一端之間的第二距離b為28mm,兩個心軌工作邊11的第二邊段112的第二端之間的第三距離c為58謹。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相對於現有技術的心軌工作邊來說,在底面呈兩個邊段的心軌工作邊使心軌的寬度得到增加,增加了心軌的承載面積進而提供了心軌的承載能力。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固定型轍叉,包括心軌(10)和對應設置在所述心軌(10)兩側的翼軌(20),所述心軌(10)包括心軌工作部,所述心軌工作部的寬度朝向所述固定型轍叉的道岔處逐漸減小,其特徵在於,所述心軌工作部包括主體部和加寬部,所述加寬部設置在位於道岔處的所述主體部上,所述加寬部位於所述主體部延伸線靠近所述翼軌(20)的外側,所述加寬部與所述主體部為一體結構,並且所述加寬部朝向所述翼軌(20)的一側形成心軌工作邊(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型轍叉,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固定型轍叉的底面上的投影內,每個所述心軌工作邊(11)具有第一邊段(111)、第二邊段(112)和第三邊段(113),所述主體部具有直線段(12),兩個所述第一邊段(111)之間具有第一夾角,並且兩個所述第一邊段(111)的第一端相交於一點,所述第二邊段(112)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邊段(111)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邊段(112)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邊段(11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邊段(113)的第二端與所述主體部的直線段(12)連接,所述第一邊段與所述第二邊段之間具有第二夾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型轍叉,其特徵在於,所述翼軌(20)具有與所述心軌工作邊(11)對應的翼軌工作邊(21),在所述固定型轍叉的底面內,所述翼軌工作邊(21)與所述第二邊段(112)之間的第一距離(a)為42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型轍叉,其特徵在於,兩個所述心軌工作邊(11)的第二邊段(112)的第一端之間的第二距離(b)為28mm,兩個所述心軌工作邊(11)的第二邊段(112)的第二端之間的第三距離(c)為58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固定型轍叉,包括心軌(10)和對應設置在心軌(10)兩側的翼軌(20),心軌(10)包括心軌工作部,心軌工作部的寬度朝向固定型轍叉的道岔處逐漸減小,心軌工作部包括主體部和加寬部,加寬部設置在位於道岔處的主體部上,加寬部位於主體部延伸線靠近翼軌(20)的外側,加寬部與主體部為一體結構,並且加寬部朝向翼軌(20)的一側形成心軌工作邊(11)。本實用新型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固定型轍叉的心軌承載能力低的問題。
文檔編號E01B7/12GK203021879SQ201220624688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2日
發明者王樹國, 王猛, 葛晶, 方杭瑋, 許紹輝, 李子睿 申請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鐵道建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