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氣淨化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10:58:56 1
專利名稱:尾氣淨化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汙染氣體排放綜合治理裝置,特別是一種適用於汽車末級的尾氣淨化器。
目前在氣車末級尾氣治理中,通常在排放通道內裝置催化劑、吸附劑、固定濾網等,利用化學、物理方法淨化尾氣。其缺點是因無脫附條件,催化劑易產生中毒現象,吸附劑表面易堆積沉積物,逐漸喪失淨化性能,持久淨化效果不理想。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迅速吸附、脫附、持久淨化效果好的尾氣淨化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它包括殼體、置於殼體中的吸附、催化裝置、引風機和外連控制部分,其特徵在於殼體中設有吸附腔、催化腔。吸附腔為單側雙內伸管,其側頂、側底各有一引出管與控制部分閥門外連接,腔內有軸和配合於上間隔置於雙內伸管中間部位的網板,並與引風機軸聯接;催化腔內設一臭氧發生器和其前部位處有一通至腔外的盤管。
為了輔助吸附腔內沉積物排出,腔內軸上的間隙齒輪變速器通過鏈傳動使底部葉輪轉動。
本發明的特點是能自動及時清除濾網板上的積碳,由於採用兩極催化,能保持持久、徹底的淨化效果,性能穩定、可靠、通用性強,使用簡便,適用於各種排放量、各種類型尾氣的淨化。
本發明的具體細節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視圖。
參考圖1-2,本發明由殼體(3)、間隔於殼體(3)中的催化腔(5)、固聯於殼體(3)內的吸附腔(2),其軸(14)與引風機(1)軸聯接。工作時形成按箭頭所示方向的引風通道,引風通道入口連接於汽車排氣口終端。當尾氣進入引風通道催化腔(5)經過臭氧發生器(6)時,尾氣中的CO、NO、SO2等有害氣體在原子氧的強烈氧化下迅速轉化為無害氣體,完成前級催化。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臭氧離子產生,入口處由通至腔外的盤管(7)及時補入新鮮空氣,盤管的另一個作用是增加腔體(5)內室與外空間的距離,防止回火現象發生。因該催化過程中無固定催化面,所以不存在催化劑中毒現象。並通過外連控制部分可以改變臭氧發生器發生量-即催化量可調。繼而尾氣通過裝有吸收液(11)的吸附腔(2)時,油、煙和有害氣體轉化物著附於配合在軸(14)上間隔的網板(9)上,高速攪拌沉積或溶合於吸收液(11)中,完成第2級催化,併網板(9)迅速吸附、脫附。腔體單側雙內伸管結構可以防止吸收液(11)振動溢出。並通過外連控制電路可以調節網板(9)的同步轉速-即吸附量可調。淨化後的尾氣由引風通道出口排出。由工作位傳感器(8)和外連控制部分閥門由引出管(4)及時補充吸收液(11),由外連控制部分閥門通過引出管(10)定期排放廢吸收液,並由配合於軸(14)上的間隙齒輪變速器(13)通過鏈傳動帶動底部葉輪(12)輔助沉積物排出。
本淨化器用途廣泛小型適用於汽車、柴油車及各類、小排放量汙染氣體淨化,大型適用於廠礦汽、柴油發電機、內燃機車、油輪、工業爐、操作間等大排放量汙染氣體的淨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尾氣淨化器,它包括殼體(3)、置於殼體(3)中的吸附、催化裝置、引風機(1)和外連控制部分,其特徵在於殼體(3)中設有吸附腔(2)、催化腔(5)。吸附腔(2)為單側雙內伸管,其側頂、側底各有一引出管(4)、(10)與控制部分閥門外連接,腔內有軸(14)和配合於上間隔置於雙內伸管中間部位的網板(9),並與風機(1)軸聯接;催化腔(5)內設一臭氧發生器(6)和其前部位處有通至腔外的盤管(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尾氣淨化器,其特徵是吸附腔(2)中底部配置有葉輪(12),軸(14)上配合有間隙齒輪變速器(13),它們之間通過鏈傳動。
全文摘要
一種尾氣淨化器。它主要包括殼體、置於殼體中的吸附、催化裝置、引風機和外連控制部分,其特點是吸附腔內裝有吸收液,引風機驅動軸上網板高速旋轉,網板迅速吸附、脫附,腔體通過引出管由外連接控制部分閥門及時補充定期排放吸收液,同時採用無固定面催化,達到持久、徹底淨化效果。
文檔編號B01D53/94GK1303993SQ0011334
公開日2001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11日
發明者蔡世平, 蔡震宇 申請人:蔡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