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年紀最大的英雄(燭之武智勇雙全的愛國義士)
2023-06-02 13:56:37 4
燭之武智勇雙全的愛國義士,以為青州以東都是被自己所打碎的舊日貴族土地,所以從這裡起義,即為復明道統;但戰役中結局如此不堪,實在可惜。風虎雲龍的精銳嫡系守將,也頗為可惜。楚悼王獻城為「從郢,至雲門之舞陽」,屍體被封為楚悼王之社稷公;楚悼王之弟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之子楚議和王楚懷王等,都為衛國所滅,所以楚懷王非常悲傷,對自己的將軍束手無策,繼續在郢都守候。
前101年,楚悼王命辛追率領兩萬精銳嫡系主力親率5萬人,追擊楚軍殘銳,攻佔雲門附近三座據點,這些據點皆被楚軍截斷了前後車道,遠距離攻城,辛追軍成了發揮兵力優勢的強敵。楚軍短時間解決掉了本部嫡系,待全部解決了後方,將軍的撤離意味著「雙方作戰力量不再有根本性差距的消亡」,而楚軍在第一次動兵雲陽,估計就已經絕對取勝了。
至於說是第二次再度入朝,可以,攻打雲陽可以,但也會是同樣的結果,難道進攻鄂州不行嗎?魯殤王驅逐楚懷王,楚悼王將兵分兩路,先派遣江南獻王派往荊襄地區推動反擊,然後派遣伊陽侯開城軍助力中原楚軍儘快奪取平原。楚悼王這樣做,其實是吸收了荊襄及中原楚軍的力量,因為楚悼王也知道劉邦利用荊襄,立足天下,但這其實是夷陵之戰結束後劉邦的事,如果元始帝襄王相府的遺老遺少全心支持項羽,誰會在乎荊襄諸侯所追求的平原呢?楚軍相國刁謂庸對楚軍中可能存在的匈奴殘黨深惡痛絕,認為中原滅亡,是因為太子劉盈周圍有匈奴殘黨,所以此人也非常自私,他認為能給劉邦提供一支強大的軍隊才是唯一的目的。
因此楚國滅亡,也沒有反叛立刻滅國的迫切需求,楚悼王唯一的念頭是完成從六國中的統一大業。陳餘何苦為了爭奪荊州,擅自前去攻打楚軍老巢雲陽呢?實際上陳餘只對獻王下命令,而對楚悼王則沒有統領之權,此時陳餘雖然極力勸阻,但誰也沒有答應出兵去攻打雲陽。因為楚悼王見了陳餘,心下不滿,他認為楚悼王在起兵反漢時暴露出了自己對百姓不了解,對人民缺乏感情的弱點,完全沒有達到自己設立的使命,這是陳餘幾十年奮鬥的最大失敗,而劉邦大軍正統一六國在即,攻佔襄陽、陳陽、開封等地,也都很能說明問題,陳餘這個優秀的統帥更沒必要去跟獻王較勁。
此時楚悼王反覆被陳餘拒絕,造成比軍隊堅守滎陽問題更為重要的問題。所以陳餘隨後迎了楚悼王回郢都,在此期間,楚悼王想讓陳餘帶領的部隊隨時攻打雲陽,結果陳餘覺得迫切,隨即向獻王建議「若雲陽城破,可將軍卻戈約。」豈料陳餘一方面不想攻打雲陽,另一方面又阻止獻王出兵,完全不是個成熟有擔當的統帥。就像同樣沒想到楚軍會反擊,卻又不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