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鞋襪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6:07:4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襪子,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嬰幼兒鞋襪。
背景技術:
童鞋是兒童穿的鞋子,目前童鞋一般包括鞋底、下邊部與鞋底的周邊部相固定連接的鞋幫、設置在鞋幫上的鞋舌,鞋幫與鞋底之間形成能夠收容兒童腳的收容腔,鞋幫上設置有能夠供腳進入的鞋口,鞋口包括供腳踝插入的腳踝插口、位於腳踝插口前側的腳背開口,通常鞋舌都是在收容腔的內部的,並且擋在腳背開口的下方,鞋幫上的位於腳背開口的兩側部之間通過鞋帶相連接。
但針對嬰幼兒,上述結構的兒童鞋鞋底或鞋面太硬,會影響嬰幼兒的腳部發育,申請號為201420146257.3的專利文件一種襪子鞋,包括皮質層鞋底,在皮質層鞋底上設置有毛線層鞋面,皮質層鞋底和毛線層鞋面之間設置有 PU 皮革層,PU 皮革層和毛線層鞋面、皮質層鞋底均通過縫製相固連。由於嬰幼兒比較活潑好動,所以常常會出現所穿著的襪子脫落的現象,上述襪子鞋與普通襪子襪筒和襪口相同,所以也會存在穿著的襪子鞋脫落的情況,存在改進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嬰幼兒鞋襪,該嬰幼兒鞋襪通過將襪筒相對應的位置向外側凸起形成對腳踝踝骨以及跟腱的定位,達到了避免鞋襪脫落的現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嬰幼兒鞋襪,包括襪子本體和鞋體,所述襪子本體位於鞋體內,襪子本體包括襪筒、襪口和襪腳,所述襪口處包覆設置有鬆緊帶,所述襪筒對應腳踝踝骨左右兩側位置相對於襪口中心均呈外凸設置,所述襪筒對應跟腱位置相對於襪口中心呈外凸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腳踝的左右兩側以及跟腱的後側向外凸起,三側分別對應腳踝踝骨左右兩側以及跟腱後側,腳踝踝骨左右兩側以及跟腱後側能夠嵌設入所形成的凸起內,從而形成三側定位,再與襪口處的鬆緊帶相配合,使得該鞋襪具有較好的定位效果,避免嬰幼兒活動時腳部與鞋襪之間的位置發生偏移。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鞋體包括位於襪腳底部外側且與其形狀相適配的柔性基底層,所述柔性基底層上還設置有若干防滑顆粒。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 當嬰幼兒行走時,柔性基底層能夠起到增加腳部舒適度,隔絕地面的冷氣,避免傳遞至腳部而影響保暖性,防滑顆粒能夠增加摩擦力,避免嬰幼兒行走時滑到,該鞋襪增加了使用範圍,使其能夠適用於多種不同場合。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柔性基底層邊緣向上延伸有定位層,所述定位層呈環狀包覆於襪腳邊緣。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 定位層的設置一方面能夠保持該鞋襪的整體結構現狀,同時還能夠起到保護腳部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定位層通過連接線固定連接於襪子本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線的設置有利於加強定位層與襪子本體之間的連接強度,避免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定位層與襪子本體脫開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定位層為PU皮革層。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PU皮革層具有較好的柔軟度,能夠保持嬰幼兒行走的舒適度,同時當嬰幼兒腳部受到碰撞時還能一起一定的保護作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襪腳包括襪背,所述襪背表面連接有裝飾物,所述裝飾物內嵌置有鈴鐺。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裝飾物以及鈴鐺的設置,一方面能夠增加鞋襪的美觀度,同時使得嬰幼兒在行走時能夠發出聲音,增強趣味性,再者家長能夠根據聲音來源及時監控孩子的動向,增加其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襪口相對於襪口中心一側設置有橡膠層。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橡膠層的設置能夠增大與腳部皮膚之間的摩擦力,起到避免襪口下滑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橡膠層呈環狀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環狀設置的橡膠層能夠更好的人體腳踝相適配,增加接觸面積,進一步增加摩擦力避免襪口下滑的情況。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該嬰幼兒鞋襪整體結構簡單, 在襪筒處具有一定的定位功能,能夠有效針對嬰幼兒因活潑好動而導致鞋襪脫落的情況。
其二:該嬰幼兒鞋襪能夠較好的應對比較差的地面環境,同時還具有較好的使用舒適度,能夠廣泛適用於多種場合。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主要用於體現鞋襪底部的結構)。
附圖標記:1、襪子本體;2、鬆緊帶;3、定位層;4、連接線;5、裝飾物;6、柔性基底層;7、防滑顆粒;8、橡膠層;9、左右兩側凸起;10、後側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2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嬰幼兒鞋襪,包括襪子本體1和鞋體,襪子本體1位於鞋體內,襪子本體1包括襪筒、襪口和襪腳,在襪筒的左右兩側的位置呈現向外凸起的狀態,向外凸起的方向是背離襪口中心的方向,左右兩側凸起9和人體腳踝踝骨的左右兩側形狀相適配,能夠形成對接嵌設的配合方式,在襪筒的後側位置呈現向外凸起的狀態,向外凸起的方向是背離襪口中心的方向,後側凸起10和人體跟腱的形狀相適配,能夠形成對接嵌設的配合方式。
如圖1、圖2所示,在襪腳底部外側緊貼有一柔性基底層6,柔性基底層6與鞋墊的形狀基本相同,尺寸上正好能夠適配襪腳底部,在柔性基底層6背對襪子本體1的一側表面均勻分布若干個防滑顆粒7,防滑顆粒7通過點膠的方式嵌置在柔性基底層6上,防滑顆粒7外凸於柔性基底層6的表面,距離地面最近的是防滑顆粒7,然後向上依次是柔性基底層6和襪子本體1。
如圖1所示,沿著柔性基底層6邊緣向上延伸有定位層3,定位層3具體呈環狀設置,定位層3為PU皮革材料製成,定位層3包覆於襪腳的邊緣,定位層3下緣與柔性基底層6之間通過針線縫合,定位層3的上緣和襪子本體1通過連接線4連接,連接線4具體是通過人工鉤針的方式縫合的。
如圖1所示,為了起到收緊襪口從而避免襪子脫落的情況,本方案在襪口處包覆設置了鬆緊帶2,在襪口內側邊緣還設置有環狀的橡膠層8,襪腳具體可以分為襪背、襪頭、襪底和襪跟,在襪背或者襪頭上通過粘膠粘合的方式連接有裝飾物5,並且在裝飾物5裡面嵌設鈴鐺,裝飾物5與鈴鐺主要為了增加鞋襪的美觀度以及穿著時的趣味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凡屬於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