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膜生物反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8:30:1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的膜生物反應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各行各業對水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另一方面存在著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重複利用率低、水汙染嚴重等問題。特別是一些水資源緊張的地區,如沿海的經濟發達城市,如天津、北京等越來越多地方建立汙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廠、海水淡化廠等,一定程度緩解了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膜生物反應器是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新型水處理技術,相對於傳統汙水處理術,MBR 具有出水水質好、佔地面積小、汙泥停留時間和水力停留時間充分分離、不怕汙泥膨脹、易於實現自動化控制等優點,但是MBR 的膜組件易於汙染和堵塞、造成系統運行不穩定、清洗周期短、清洗藥劑容易造成二次汙染等缺點。眾所周知,尤其在MBR 膜池中汙泥濃度較高的情況時,汙染和堵塞更加嚴重,同時為了保證MBR 系統的正常運行不得不增加對膜表面氣吹掃的強度,導致能耗進一步增加。因此,降低MBR 膜處理單元的混合液汙泥濃度,可以有效地減緩MBR 膜的汙染和堵塞。同時為了保持生物反應池單元較高的微生物濃度,使MBR 系統具有高的抗衝擊負荷能力的優點,需要在膜池之前設置泥水分離裝置,將分離出的活性汙泥回流到生物反應池內。但是,現有的降低汙泥濃度的裝置大多數是需要在生物反應單元與浸沒式膜處理單元之間設置一個單獨的泥水分離裝置,在現有的MBR 系統或生物反應池構築物進行改建極為不方便,尤其是構築物緊湊、備用地不足的汙水處理廠。同時,泥水分離裝置所佔據的空間僅僅相當於快速沉澱池,沒有充分有效的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提供結構緊湊,佔用空間小,能夠降低進入浸沒式膜處理單元的汙泥濃度,延長膜組件的使用時間的膜生物反應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膜生物反應裝置,包括調節池、缺氧池、沉澱池、膜生物反應池和清水池,所述調節池連接進水管,進水管上設置格柵,調節池內設有潛水泵,所述潛水泵通過導水管連通所述缺氧池,所述缺氧池與沉澱池中間設有分隔板,分隔板上方設有斜板組,沉澱池與膜生物反應池之間設有隔板,所述隔板上端設有導水槽,所述調節池內設有第一曝氣管,所述膜生物反應池內設有第二曝氣管,所述第一曝氣管和第二曝氣管連接風機,膜生物反應池中設置膜組件,所述膜組件連接產水管,所述產水管連接圓筒形的活塞筒的下底面,所述活塞筒內設置活塞,所述活塞連接活塞杆,活塞杆伸出活塞筒上底面,活塞杆與活塞筒上底面之間設有密封裝置,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連接驅動裝置,所述活塞筒的側壁上遠離產水管的一端設置出水管,所述活塞筒的上底面設置減壓閥,所述出水管與活塞筒的連接處設置止回閥。
所述膜生物反應池底部設有第二潛水泵,所述第二潛水泵通過導水管聯通所述缺氧池。
所述斜板組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5度。
本實用新型的膜生物反應系統,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效果良好。由於缺氧池與沉澱池之間設置了斜板組,汙水流經斜板組時,斜板組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水力流態,泥質等固體雜質下沉的速度顯著增大,進而減少進入浸沒式膜處理單元的汙泥濃度,延長膜組件的使用時間。由於設置了活塞筒和活塞,在不需要衝洗時活塞筒不妨礙工作,在需要衝洗時推動活塞將產水反壓入膜組件,產生較大的反向水流,對膜組件進行反衝洗。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膜生物反應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膜生物反應裝置,包括調節池15、缺氧池16、沉澱池25、膜生物反應池12和清水池13,調節池15連接進水管16,進水管16上設置格柵17,調節池15內設有潛水泵18,潛水泵18通過導水管19連通缺氧池16,缺氧池16與沉澱池25中間設有分隔板26,分隔板26上方設有斜板組27,沉澱池25與膜生物反應池12之間設有隔板20,隔板20上端設有導水槽21,調節池15內設有第一曝氣管22,膜生物反應池12內設有第二曝氣管23,第一曝氣管22和第二曝氣管23連接風機24,膜生物反應池12中設置膜組件1,膜組件1連接產水管2,產水管2連接圓筒形的活塞筒3的下底面,活塞筒3內設置活塞4,活塞4連接活塞杆5,活塞杆5伸出活塞筒3上底面,活塞杆5與活塞筒上底面之間設有密封裝置6,活塞杆5的另一端連接驅動裝置7,活塞筒3的側壁上遠離產水管2的一端設置出水管8,出水管上出水泵14,活塞筒3的上底面設置減壓閥9,出水管8與活塞筒3的連接處設置止回閥11,止回閥11包括鉸接在活塞筒外壁上的擋板。隔板20上端設有導水槽21,導水槽21的形狀為倒梯形,可以將缺氧池上層的水均勻的導入膜生物反應池12,避免汙水中的雜物進入膜生物反應池12。
正常工作時,膜組件1中的產水經過產水管2進入活塞筒3,活塞4置於活塞筒3的頂部,此時止回閥11處於打開狀態,產水在水泵14的作用下經清水管9流出。當膜組件1需要清洗時,關閉水泵14,啟動驅動裝置7,推動活塞筒3將活塞筒3內的水下壓,產水進入膜組件1,對膜組件1進行反衝洗。此時活塞3上方產生負壓,止回閥11關閉,清水從清水管9內進入活塞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