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4:20:46 3
專利名稱: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具體涉及對 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的技術改進。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現有車型的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包括A柱上 內板,A柱加強板和頂蓋前橫梁,如圖1所示:A柱加強板2、頂蓋前橫梁3 分別單獨與A柱上內板1焊接,此種結構造成前風擋上角部應力集中,甚 至造成開裂。有些車型為防止開裂,往往把A柱上內板1與頂蓋前橫梁3 的搭接頭伸的很長,這樣又使得成型工藝困難,並且造成材料浪費。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的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應力集中,且成型 工藝困難並且浪費材料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結構的車身側 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車身
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包括A柱加強板,A柱上內板和頂蓋前橫 梁,A柱加強板有一搭接頭、所述搭接頭為一凹臺,A柱上內板和頂蓋前橫 梁都在所述搭接頭處與A柱加強板搭接。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頂蓋前橫梁有一搭接截面,所述 搭接截面為階梯狀。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A柱加強板的所述搭 接頭為一凹臺,A柱上內板、頂蓋前橫梁和A柱加強板三層板在所述搭接 頭處焊接,且頂蓋前橫梁搭接截面為階梯狀,這提高了搭接強度、剛度, 防止應力集中引起的開裂,成型工藝簡單且節省了A柱上內板的用料。
圖1為現有技術的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一步說明。 參照圖2, 一種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包括A柱加強板 10, A柱上內板20和頂蓋前橫梁30。 A柱加強板和A柱上內板為汽車製造行業對特定零部件的命名,A柱加強板和A柱上內板的結構較複雜。
A柱加強板lO有一搭接頭ll、所述搭接頭ll為一凹臺,A柱上內板 20和頂蓋前橫梁30都在所述搭接頭11處與A柱加強板10搭接,這種三
層板在所述搭接頭處焊接的裝置分散了應力,搭接強度也提高了。頂蓋前 橫梁30有一搭接截面31,所述搭接截面31為階梯狀,便於所述搭接截面 31和所述搭接頭11的搭接。
A柱加強板10固定不動,A柱上內板20向車身外方向移動一距離L, L為20-35mm, L優選為20mm,使得A柱上內板20在所述搭接頭11處與 A柱加強板10搭接,移動一距離L也節省了結構複雜的A柱上內板20的 用料。
A柱加強板10固定不動,頂蓋前橫梁30向車身外方向移動一距離L, L為20-35mm, L優選為20mm,使得頂蓋前橫梁30在所述搭接頭11處與 A柱加強板10搭接。
本實用新型A柱加強板10的搭接頭11改變,使其為一凹臺,A柱上 內板20、頂蓋前橫梁30和A柱加強板10三層板在所述搭接頭11處焊接, 且頂蓋前橫梁30的搭接截面31為階梯狀,這提高了搭接強度、剛度,防 止應力集中引起的開裂,成型工藝簡單且節省了 A柱上內板20的用料。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 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 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 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包括A柱加強板,A柱上內板和頂蓋前橫梁,其特徵在於A柱加強板有一搭接頭、所述搭接頭為一凹臺,A柱上內板和頂蓋前橫梁都在所述搭接頭處與A柱加強板搭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搭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頂蓋前橫梁有一搭接截面,所述搭接截面為階梯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身側圍與頂蓋前橫梁的搭接裝置,包括A柱加強板,A柱上內板和頂蓋前橫梁,A柱加強板有一搭接頭、所述搭接頭為一凹臺,A柱上內板和頂蓋前橫梁都在所述搭接頭處與A柱加強板搭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A柱加強板的所述搭接頭為一凹臺,A柱上內板、頂蓋前橫梁和A柱加強板三層板在所述搭接頭處焊接,且頂蓋前橫梁搭接截面為階梯狀,這提高了搭接強度、剛度,防止應力集中引起的開裂,成型工藝簡單且節省了A柱上內板的用料。
文檔編號B62D27/00GK201309513SQ20082021305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31日
發明者楊國志, 冰 許, 雷發常, 韋超忠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