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用的裝貨容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21:57:46 3
專利名稱:運輸用的裝貨容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容器,特別是一種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利用可往復移動的活動底板高效率地裝載或卸下貨物。
一般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包括有貨櫃、倉儲櫃、冷凍櫃等大型容器,皆具有相當的長度及高度。而在裝載貨物時是先以堆高機將一部份貨物送上至容器後方開口,並用很多人員將貨物往容器內推送,再加以往上堆高,不斷重複該步驟直至貨物完全裝滿容器內為止;與此相反,卸貨時是反向重複該動作。
但是,上述裝卸貨物的過程冗長而效率低,尤其對於人員無法負擔的較重貨物,則須藉助其他輔助工具才能在容器中移動、堆疊。
另外,對於無法裝滿整個容器的散裝貨物而言,寬鬆的空間及無定位的貨物,將會在車輛行駛中跳動及在剎車時造成貨物的跳動、震動,而碰傷貨物。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為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運輸用的裝貨容器,該容器藉助活動底板的承載面可一段段地將貨物往容器前方內傳送,而保持容器後方有一置物空間以置放貨物,不須人員在容器內搬運及堆疊貨物。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運輸用的裝貨容器,該容器藉助承載面前端的擋板以擋止貨物,使未裝滿的散裝貨物不致於在運輸過程中,因跳動、剎車等外力因素而移動碰傷。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運輸用的裝貨容器,該容器藉助承載面塗布的顏色或數字,可以顯示貨物的裝載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是一種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其是在一裝貨容器中設有進、退貨物的活動底板;所述的活動底板設有一承載面,該承載面前、後二端緣分別與驅動裝置相連接,承載面繞設在數根呈水平並列的橫向滾軸頂、底上。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所述的活動底板設一框架,在框架中設有數根橫向滾軸,並用一承載面繞設在滾軸表面,而驅動裝置則設在框架中且位於容器前端;所述的驅動裝置是用一減速馬達帶動一轉軸,該轉軸設有鏈輪,並用鏈條繞設,且用該鏈條的第一端連接在承載面前端,而第二端連接在承載面後端,該驅動裝置可用二減速馬達分別連接在承載面前、後端,用該馬達傳動的齒輪在容器內壁的齒排上移動;所述的承載面是由數根橫杆以鋼索串聯而成,該承載面可為具有粗糙面的塑膠或纖維布,承載面可塗布顏色或數字,在所述的承載面前端設有一預定長度的底板,此底板並向上延伸一擋板。
現以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在後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活動底板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在運輸車輛上的組合示意圖。
圖4A、圖4B、圖4C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承載面的剖視圖。
請參閱
圖1、圖2,圖中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選用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本實施例的運輸用的裝貨容器是在一裝貨容器1中設有可運送貨物進出的活動底板2。
該活動底板2設一框架21,該框架21鋪設在容器1的底面,在框架21中設有數根水平並列的橫向滾軸22,並用一承載面23繞設在滾軸22的頂、底面,而用一驅動裝置24設在框架21之中且位於容器1前側11,該前側11是指接近車頭(如3所示)位置,而該容器1的後側12是指接近後門(如圖3所示)的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該承載面23是由數根橫杆231用鋼索232串聯而成一帶狀,該驅動裝置24則包括一減速馬達241、一轉軸247、二鏈輪242及二鏈條243。以該轉軸247穿過二鏈輪242使之同步轉動,並用二鏈條243分別繞設在二鏈輪242上,使二鏈條243的第一端244分別連接在承載面23的前端233,而第二端245連接在承載面23的後端。並用一控制開關246控制減速馬達241正轉、反轉或停止。
該承載面23前端233設有一預定長度的底板235,使該底板235在未裝貨狀態時,保持位於容器1後側12的後門處,以方便裝貨,該底板235並向上延伸一擋板236。
在承載貨物前的初始狀態時,各鏈條243的第一端244是遠離鏈輪242,以連接於承載面23前端233,而第二端245則較接近該鏈輪242,以連接於承載面23後端,使承載面23的前端233位於容器1後側12,而承載面23的後端位於容器1前側11。藉助鏈條243的第一及第二端244、245的交互動作以拉掣承載面23的前端233、及後端在滾軸22的頂、底面上作出前進、後退或停止的動作。
藉由上述構造,請參閱圖4A,欲裝貨時,先將第一批貨物3放置在承載面23前端233的底板235上,並使貨物3抵靠後方的擋板236,按下控制開關246的前進鈕(圖中未示)使減速馬達241帶動轉軸247轉動,此時,鏈條243的第一端244開始向轉軸247方向移動,以拉掣承載面23前端233向容器1前側11方向移動,同時,該鏈條243的第二端245便向遠離轉軸247方向移動,使承載面23後端向容器1後側12方向移動。
請參閱圖4B,當承載面23移動一適當距離後,使第一批貨物3與容器1後側12之間有一用以容納貨物的間隔S,即按下停止鈕(圖中未示)使承載面23停止。
請參閱圖4C,放置第二批貨物4在承載面23上後,再按下前進鈕使承載面23再度移動,如此,將可逐漸地把貨物裝入容器1中,完全不須人員搬運、堆疊。
當貨物不斷地經由承載面23裝入容器1內時,鏈條243的第一端244逐漸接近轉軸247,而第二端245逐漸被轉出而遠離轉軸247。
欲卸貨時,先卸下容器1後側12的貨物,按下退後鈕使減速馬達241反轉以帶動轉軸247轉動,使鏈輪242帶動鏈條243的第二端245向轉軸247移動,以拉掣承載面23後端向容器1前側11移動,並使第一端244被拉出而遠離轉軸247,如此重複以上卸貨及轉動承載面23的動作,即可逐漸將貨物卸下。
因此,本實用新型裝貨容器的活動底板是一種提供高效率裝卸貨物的裝置,完全不須人員在容器內搬運及堆疊貨物,減少人員支出,且由於該活動底板是用馬達作為驅動源,對於裝卸貨物而言,方便、迅速。
且,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承載面前端不會移動至滾軸的底面,因此,可在該前端設一底板及向上延伸的擋板,用以承放第一批貨物,並可使貨物抵靠擋板,用以在未裝滿貨物時,該貨物受擋板支撐而不致於運輸路途中因路面顛陂所產生的跳動,或是剎車產生的慣性力,使貨物相互地移動、滑動而碰傷貨物。
當然,本實用新型仍存在許多例子,其間僅是細節上的變化,請參閱圖5,承載面可為具有凹凸紋路或粗糙面的塑膠或纖維布。
本實用新型的承載面上可以塗布顏色或數字,用以顯示貨物的裝載量。
且,上述實施例中,驅動裝置是以鏈輪與鏈條帶動承載面移動,當然亦可用皮帶及皮帶輪或鋼索及導輪等結構帶動承載面移動。
另外,驅動裝置可用分別連接在承載面前、後端的二減速馬達傳動的齒輪在容器內壁的齒排上移動,而帶動承載面在滾軸上移動。
在上述實施例中,承載面是用鋼索串聯數根橫杆,當然亦可以使用鉸鏈等其它可使相鄰橫杆間產生任意彎折效果的定位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其特徵在於在一裝貨容器中設有進、退貨物的活動底板;所述的活動底板設有一承載面,該承載面前、後二端緣分別與驅動裝置相連接,承載面繞設在數根呈水平並列的橫向滾軸頂、底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活動底板設一框架,在框架中設有數根橫向滾軸,並用一承載面繞設在滾軸表面,而驅動裝置則設在框架中且位於容器前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驅動裝置是用一減速馬達帶動一轉軸,該轉軸設有鏈輪,並用鏈條繞設,且用該鏈條的第一端連接在承載面前端,而第二端連接在承載面後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驅動裝置可用二減速馬達分別連接在承載面前、後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承載面是由數根橫杆以鋼索串聯而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承載面可為具有粗糙面的塑膠、纖維布。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承載面前端設有一預定長度的底板,此底板並向上延伸一擋板。
專利摘要一種運輸用的裝貨容器,其是一裝貨容器中設有進、退貨物的活動底板,該活動底板設有一承載面,該承載面前、後二端緣分別與驅動裝置相連接,承載面繞設在數根呈水平並列的橫向滾軸頂、底面上。因此,藉助活動底板的承載面可以將貨物自裝貨容器後方向內移動,以形成裝貨狀態;亦可將貨物自裝貨容器內向後方移動,以形成卸貨狀態。不須人員在容器內搬運及堆疊貨物;且裝卸貨物方便、迅速。
文檔編號B65D6/00GK2275558SQ9621226
公開日1998年3月4日 申請日期1996年6月4日 優先權日1996年6月4日
發明者李淑娥 申請人:李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