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刷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5:03:41
專利名稱:奶瓶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奶瓶刷。
目前家庭中嬰幼兒人工餵養普遍使用奶瓶,然而,奶瓶清洗很難徹底,雖然市售有手動奶瓶刷,在清洗過程中經常發生刷杆彎曲變形,有清洗死角,這樣時間一久,對孩子健康不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奶瓶刷,通過奶瓶刷杆上下旋轉清洗,可消除清洗死角。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由奶瓶刷杆、瓶口蓋和握把所組成奶瓶刷杆上段有導引螺紋,下段有刷毛,頂端有球體支承,球體支撐有頸縮部;瓶口蓋頂面有中心孔,中心孔側面有與奶瓶杆上的導引螺紋同螺旋角的導槽;握把由兩半體通過螺栓連接,握把內設有球體支承裝配孔;奶瓶刷杆通過導引螺紋旋入瓶口蓋中心孔側的導槽內,其頂端球體支承置入握柄的球體支承裝配孔內,並可轉動,球體支承的頸縮部卡置在握柄內,瓶口蓋與奶瓶口螺合,拉動握柄後,奶瓶刷杆上下移動,同時奶瓶刷杆在導槽內產生自轉,奶瓶刷上下旋轉清洗奶瓶內面。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能徹底清洗奶瓶內面,無死角;衛生、有利嬰幼兒健康。
下面通過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奶瓶組合外觀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件展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瓶口蓋中心孔21及導槽22剖視圖。
圖中1奶瓶刷杆,11導引螺紋,12刷毛,13球體支承,131頸縮部,2瓶口蓋,21中心孔,22導槽,3握柄,31螺栓,32球體支承裝配孔,4奶瓶。
參見
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要由奶瓶刷杆1、瓶口蓋2和握柄3所組成;在奶瓶刷杆1上段的圓周有一導引螺紋11,它有螺旋角和節距;下段有刷毛12,頂端有一球體支承13,它有一頸縮部131。瓶口蓋2內緣有螺紋,可與標準規格的奶瓶4瓶口螺合;瓶口蓋2頂面設一中心孔21,其側面有一與杆體上的導引螺紋11同螺旋角的導槽22。握柄3由兩半體通過螺栓31鎖合而成,其內有一球體支承裝配孔32。奶瓶刷杆1通過其導引螺紋11旋入導槽22內、穿過瓶口蓋2的中心孔21,杆體頂端的球體支承13可置入握柄3的兩半體所組成的球體支承裝配孔32內,並可轉動,球體支承13通過其頸縮部131卡置在握柄3內而不致脫離(圖3)。奶瓶刷杆1、瓶口蓋2和握柄3是採用同硬度材料製成,以避免清洗時三者相互摩擦而造成磨損。
如圖3、4所示;使用時,將瓶口蓋2與奶瓶4瓶口螺合,其螺合方向是與奶瓶刷杆1上的導引螺紋11同向,以避免清洗時鬆脫;瓶口蓋2鎖緊後,其頂端與瓶口距離至少大於導引螺紋11的節距,以確保刷毛將瓶口洗淨;清洗時拉動握柄3使奶瓶刷杆1上下移動,同時杆體通過導引螺紋11旋入瓶口蓋2的導槽22內而產生自轉、供奶瓶刷杆1可上下旋轉清洗奶瓶4內面,沒有清洗死角。
權利要求1.一種奶瓶刷,其特徵在於,它是由奶瓶刷杆、瓶口蓋和握把所組成a、奶瓶刷杆上段有導引螺紋,下段有刷毛,頂端有球體支承,球體支撐有頸縮部;b、瓶口蓋頂面有中心孔,中心孔側面有與奶瓶杆上的導引螺紋同螺旋角的導槽;c、握把由兩半體通過螺栓連接,握把內設有球體支承裝配孔;d、奶瓶刷杆通過導引螺紋旋入瓶口蓋中心孔側的導槽內,其頂端球體支承置入握柄的球體支承裝配孔內,並可轉動,球體支承的頸縮部卡置在握柄內,瓶口蓋與奶瓶口螺合,拉動握柄後,奶瓶刷杆上下移動,同時奶瓶刷杆在導槽內產生自轉,奶瓶刷上下旋轉清洗奶瓶內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奶瓶刷,其特點是由奶瓶刷杆、瓶口蓋和握柄所組成,奶瓶刷杆有導引螺紋,下部有刷毛,頂端由球體支承、瓶口蓋與奶瓶口螺合,頂端有中心孔,中心孔側有與導引螺紋用螺旋角的導槽;奶瓶刷杆的導引螺紋旋入瓶口蓋的雙導槽,頂端球體支承活固在握柄內,好瓶刷杆上下移動時導引螺紋旋入導槽內產生自轉,可上下旋轉清洗奶瓶,清洗全面、無死角。
文檔編號B08B9/08GK2201184SQ9422200
公開日1995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1994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1994年9月21日
發明者王志聖 申請人:王志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