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幹擾素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12:07:06 2
專利名稱:外用幹擾素藥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幹擾素做成的外用藥。
幹擾素是一類重要的細胞素,它們在同種細胞上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抗細胞分裂、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物學活性,經20多年臨床應用研究表明,它是一種重要的抗病毒、抗腫瘤治療藥物。目前有40多個國家使用幹擾素製劑,治療大約30多種疾病,治療的病種主要為癌症和病毒感染性疾病。我國學者利用基因工程幹擾素對宮頸糜爛、尋常疣、青年扁疣、尖銳溼疣、皰疹等與病毒有關的黏膜及皮膚病進行了大量的臨床研究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治療方法為肌肉注射、局部注射、紗布貼縛法,但這些方法均存在使用不便,病灶局部藥物濃度不高以及成本過高等缺點。
本發明的目的是將幹擾素製成外用藥,局部給藥治療一些與病毒有關的黏膜病、皮膚病,旨在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經濟、提高療效的局部外用藥。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幹擾素膠囊,將活性為50-1000萬活性單位的幹擾素與中草藥提取物混合後裝製成膠囊,其中中草藥可以是具有清熱解毒、祛溼、殺蟲、去風止癢功效的中藥,如白蘚皮12.5-13.8%、冰片3.1-4.2%,苦參12.5-13.8%、黃柏9.2-16.7%、蛇床子9.2-16.7%、綿草蘚20.7-27.8%、穿心蓮12.5-18.5%、青黛4.2-4.6%,將上述藥物除冰片、青黛一起研磨成細粉外,其餘中藥一起用水煎煮二次製成浸膏粉、低溫乾燥,用時和細粉狀的冰片、青黛一起與幹擾素混合後裝製成膠囊。另外,還可在膠囊中裝入抗菌素,其中抗菌素可以是滅滴靈、慶大黴素、氯黴素、呋喃西林、硼酸等。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幹擾素藥膜,將活性為50-1000萬活性單位的幹擾素與抗菌素一起,在成膜支持物(如聚乙烯醇)一起混合後推製成膜,做成幹擾素藥膜。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根據需要將幹擾素與其它藥物一起做成其它劑型的外用藥,如霜劑、片劑、栓塞劑等。
本發明的優點為用幹擾素局部用藥治療一些局限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可使病變部位幹擾素保持高水平,病毒感染細胞可直接受到高濃度幹擾素的作用,既經濟又減少毒性反應、且提高療效,使用方便。可用於治療宮頸糜爛等黏膜和皮膚病毒感染性疾病,亦可成為某些婦科惡性腫瘤和某性性病的防治良藥。
下面結合實施例詳述本發明1.幹擾素膠囊白蘚皮9g、冰片3g、苦參9g、黃柏12g、蛇床子12g、綿草蘚15g、穿心蓮9g、青黛3g,將冰片與青黛一起研磨成細粉;其它藥物以水煎煮二次,製成浸膏粉,低溫乾燥,再與研成細粉的冰片、青黛一起與300萬活性單位幹擾素混合後無菌裝入膠囊即成。
2.幹擾素藥膜,用22.5克聚乙烯醇溶解消毒冷卻至室溫後加入10克滅滴靈、幹擾素3×108活性單位,混勻在無菌室內推製成膜,涼幹,24小時後切製成100塊藥膜裝入消毒包裝袋。
權利要求
1.外用幹擾素藥物,其特徵在於將活性為50-1000萬活性單位的幹擾素與中草藥提取物混合後裝製成膠囊,其中中草藥可以是具有清熱解毒、祛溼、殺蟲、去風止癢功效的中藥,如白蘚皮12.5-13.8%、冰片3.1-4.2%,苦參12.5-13.8%、黃柏9.2-16.7%、蛇床子9.2-16.7%、綿草蘚20.7-27.8%、穿心蓮12.5-18.5%、青黛4.2-4.6%,將上述藥物除冰片、青黛一起研磨成細粉外,其餘中藥一起用水煎煮二次,製成浸膏粉、混合、低溫乾燥,用時和細粉狀的冰片、青黛一起與幹擾素混合後裝製成膠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幹擾素藥物,其劑型為膠囊時,還可在膠囊中裝入抗菌素,其中抗菌素可以是滅滴靈、慶大黴素、氯黴素、呋喃西林、硼酸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幹擾素藥物,其特徵在於將活性為50-1000萬活性單位的幹擾素與抗菌素一起,在成膜支持物(如聚乙烯醇)一起混合後推製成膜,做成幹擾素藥膜。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用幹擾素藥物,其特徵是可根據需要將幹擾素與其它藥物一起做成其它劑型的外用藥、如霜劑、片劑、栓塞劑等。
全文摘要
外用幹擾素藥物,一種用幹擾素做成的外用藥,其目的在於將幹擾素製成外用藥,局部給藥治療一些與病毒有關的黏膜病及皮膚病。其特徵在於將幹擾素(活性為50-1000萬單位)或者將幹擾素與中草藥提取物混合製成膠囊,或將幹擾素與抗菌素一起做成藥膜,或依據需要將幹擾素與其它藥物一起做成其它劑型的外用藥如霜劑、片劑、栓塞劑等,本發明特別是用於治療婦女宮頸糜爛等黏膜疾病時療效顯著,是一種使用方便,經濟,提高療效的局部外用藥。
文檔編號A61K9/06GK1144694SQ9511374
公開日1997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1995年9月7日 優先權日1995年9月7日
發明者白志龍, 趙寧, 張英起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